第271期3-4版
发布日期:2014-07-11   点击数:

三版理论·视野

无形的形,随物赋形,相似创造(一)

散文是一种随心随意、写情写意的自由文体,它没有固定不变的范式,有的只是随意赋形,随物赋形的自由创造。主体的“意”是千变万化的,客体的“形”也是千姿百态的,所以散文的文体构成方式也是异彩纷呈,不拘一格的。正如佘树森先生所说:“散文的表现形式的创新,归根结底,就是要给作者所表露的思想情绪,找出一个最佳的流动方式。”(佘树森《爬坡集·散文的自我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页。)而这“最佳”,来自于感悟、发现,更来自于创造。随着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自觉与强化,新时期散文作者们在散文完形思维的探求与创作实践中,既注意借鉴中国散文思维的传统,更注重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现代小说和影视文学的完形思维技巧,依托高科技的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变革,使散文呈现出千人千面,万人万式的多元化局面。这种现象既显示出新时期散文作者极其开阔的完形思维视野,充分张扬着作者的创作个性与审美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了散文创作的艺术内涵,有效地增强了散文文体的艺术魅力。

散文无形,也就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说的“文无定法”。但是,这里的“定法”指的是一成不变之法,并非是说文学没有任何形式的规范,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何以确定文学体裁?比如我们之所以将自己现在的研究对象叫做散文,正是因为它是“散”这种形式标准确定的结果。当然,具体的体裁形式规范总会在创作中发生一些变化,只有这种变化才使文学成为创造而非制作。泰戈尔说过:“为了揭示思想,形式是绝对必需的,然而无限的思想不能在绝对有限的形式中表现出来,因此,形式总是在运动和变化,它们必须以它们的死亡去显现那不朽。作为有限的表现必须是确定的,它只能处于运动中;同时,作为无限的表现,它必须是不确定的,它只能处于运动中。因此,当世界成形后,它总是在超越它的形;它总是毫不在意地流露出它的意义比它所能包含的还要多的想法。”(刘湛秋主编《泰戈尔随笔》,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所以,文学的个性是通过作品的具体形式呈现出来的。形式是惟一的存在,除去形式,个性无所栖居。在形式中,关于个人以及相关的一切材料,都成了个性化的形式。即所谓“内在形式”。政治立场、思想倾向,在作品中都必须化为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即转换成为具体可感的有意思的形式。惟其如此,政治思想才不致游离于艺术,才有可能与艺术结合成为同一的生命机体并丰富艺术的内涵。真正的散文艺术品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其中的意思都被形式化了,形式也都充满了意思,没有任何未被形式化的意思,更没有无意思的形式,它只能是一个有意思的形式。

“形散神不散”,是过去几十年间人们对散文体裁的一种共识。现在有人提出“散文形散神也散”的观点,想打破传统“形散神不散”的束缚,表现自己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我们承认这一观点的倡导者确实是有个性而且敢想敢说的,然而,敢想敢说并不等于想得对、说得对。因为一篇散文如果形神俱散,何以成为一篇文章?窦文涛自称他主持的“锵锵三人行,跑题跑不停”,然而,他的每一次谈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或者一种人生趣味展开的,何况散文作品呢?确实,散文的材料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段,然而,这些看似杂乱的素材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篇文章,就是因为他们被一种内在的相似关系贯穿起来,这种内在相似关系又是主体人的发现和创造,表达了人的某种意思,这意思就是文章的神,有了这种一以贯之的意思,文章才成其为文章。才值得拿出来奉献给读者,才值得让读者欣赏玩味。那种没形没神的文章作者当然有权去写,读者也有权拒绝阅读,因为任何阅读都是为了悦目悦心,悦神悦志,而不是给自己找难受,找不痛快。所以,如果写散文的目的是跟别人闹别扭,或者只是为自己觉得好玩,不想让任何人看,你尽可以形散神也散,如果你想向别人倾诉,与别人交流,你的散文就必须有一个内在的神统率着,让别人读出一点意思。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我”走进地坛思考生存开始,引起一系列人物与事物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是如何看着他走进地坛,如何为他的命运担忧;联想到四季的变化,一对互相扶持的老人,一个爱唱歌的小伙子,一个孤独的女知识分子,一个喜欢长跑的小伙子,还有一个弱智女孩,这些事,看起来漫无边际,但是,作者展开相似联想,最后归于一个中心:生存与命运。人活着,都会受到某种局限,就是在这种种局限中,人走完自己的一生。所以,史铁生这样概括:“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会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这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是深刻的,他将那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物贯穿起来。文章貌似散乱,实则思考集中,以丰富的相似联想串起来各种人生,构成一幅人生世态图。

在一篇文章中,散开来,又能够收拢起来,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宏观的审美境界,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阔的知识背景,最关键的是相似思维,只有把握住相似思维的规律,放开联想,这样才能放得开,收得拢。

形散而神不散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指散文作品形式散漫没有定规,而以相似发现与感悟的表达为结构原则。形式的散是追求一种自然美,一种自由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是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

例如,周国平的《自我二重奏》这篇散文,作者从每天的生活习惯写起,涉及到“有与无”、“轻与重”、“灵与肉”、“动与静”、“真与伪”、“逃避与寻找”、“爱与孤独”等七个方面的问题,由普通的生存上升到哲学思考,揭示出“我”身上这种矛盾的心理和思想,就好像拿着一把手术刀,一点一点在解剖自己,这七个问题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作者一个一个去写,看起来好像毫无联系,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自我”这个核心组织起来,就好像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文章构思,正所谓自然天成。再如冯骥才的《珍珠鸟》,由朋友送鸟写起,写鸟开始害怕人,后来人与鸟开始交往,到最后,连孵出的小鸟也变得不怕人了。作者由鸟的变化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相似,升华出信赖这一主题。

所以,尽管我们说散文无形,但是归根结底,创作一篇散文就是要完成散文的形式创造,这个形式创造没有定式,没有规定,只能根据所写的人、事、物、景的具体情况的内在相似联系去创造,根据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去创造。

(作者为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写作思维学研究)

读书札记

从《孩子,你慢慢来》开始的漫想

在《孩子,你慢慢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中,有一个颇让人动容的场景。龙应台深情地注视着小儿子华菲,心中期待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应该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调皮捣蛋的少年、躁郁叛逆的青年。他们应该从从容容地享受这一切。“从从容容”触及到了教育的真谛。在西方博雅教育的传统中,教育和“闲暇”密切相关。追寻词源,“学校”一词在古希腊文中就有“闲暇”之意。在闲暇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返归内心,重新去思考各种各样与“存在”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真正的教育正是在闲暇中展开的。然而事实却让人有些失望,家庭、学校与社会在自觉不自觉地放逐“童年”。

美国传媒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声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放眼望去,人们不难发现,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事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的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童年的消逝,似乎是一个不可阻遏的趋势。究其原因,不管承认不承认,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的大爆炸时代,如报纸、杂志、影视、网络,这些大众媒体,无一例外地具有成人化、商业化、功利化的倾向。在如此大氛围中,教育亦不可能独善其身。

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不仅导致了儿童的成人化,而且瓦解了阅读文化。文字经典的系统阅读,不同时空的思考者持续不断地进行思想碰撞,会潜移默化地赋予人智慧。而新媒体所倚重的图像从本质上具有反智的成分,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潜藏的身体欲望,进而将之带入工商业社会的消费链条中,无可奈何的是,“文字”节节溃败,而“图像”正在因胜利而欢呼雀跃。相当数量的“图像”不过是消费社会的文化符号,其目的是劝服人不停地购买,不停地消费。崇“快”的消费社会,把尚“慢”的教育逼到了墙角。

是时候了,我们应该深切地反思,还教育一片清静地。教育是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作为青少年的青春同行者,父母与教师会投入情感,不断地鼓励年轻人去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偶翻《读书》(2010年第4期),发现一篇感同身受的文章——张伟然的《陪老师散步》。“那年秋天,以及之后的三年,我便有很多个黄昏,和师兄一起陪着何先生慢慢地走在校园里。一路上由淡而浓弥漫着从岳麓山上铺下来的暮色”,“当然更引人入胜的是何先生一路上的谈话。从学习中的疑问,到生活细故,再到治学感怀,以至前辈嘉言懿行,想到哪儿说哪儿。印象中,何先生对我的教育基本上是在路上完成的。”老教授与青年学子既进行身体的散步,又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散步。人生智慧与学术思想交流,在轻松自在的问答中实现了。这几乎是一种情景重现,孔子和他的弟子不也是常常如此“散步”吗?

这篇文章,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母校二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恩师刘燕教授所写的一段话。她深情地回忆起和师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的夫人曾恬女士)一起散步的经历:“曾师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身上散发的谦卑从容、大度无私的纯洁光辉照亮了我一个阴晦的岁月,她对基督教的深刻领悟使我懂得了现实之外的另一种精神向度。有许多次,在夕阳西下的北师大校园的绿茵小道,曾师母圣母般的宗教话语一点一滴地深入我干渴的灵魂,它们与艾略特‘施舍、同情、克制’、‘让我们谦卑’等神圣诗句一起震撼着我的神经,促使我对生命的终极意义与精神信仰思考得更多、更深。这样一种圣洁的力量让我对生活怀有了感激之情与宽爱之心。”(《现代批评之始——T. S.艾略特诗学研究》之《后记》)我也曾在那条绿茵小道上散步,深秋饱满的夕阳倾泻而下,校园一片静寂,我沉醉于思考,直至整个城市陷入黑夜。

(作者为文学与传播学院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海外汉学研究)

学长心语

追梦历程:我的公务员考试之路

宋海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或多或少为了实现梦想付出过努力,有的人满载而归,收获成功的喜悦;有的人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而对于我来说,年轻就没有失败。所以不管前路多艰险,我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我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我排行老二。来到我校时,我笑着对来送我的父亲说:“等我大学毕业了,赚很多很多的钱,把家里人都接到城市里生活。”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上四年大学,可临近毕业却发现工作并不好找,想找到高工资的工作就更难了。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给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便抱着试试的心态踏上了公务员考试之路。

我是提前半年开始准备的。我没有多余的钱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也没有人告诉我公务员考试该怎样复习,我便自己摸索。我笃信勤能补拙的真理,抓住一分一秒,合理安排时间,一路坚持走下来,最终以行测67.5分、申论48.5分,笔试第二,总分第二的成绩(该岗位招3人)被西安铁路公安局录用。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所谓“公务员考试高分秘籍”,都是我的亲身体会,希望能给备考中的你一点点帮助。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复习的前期,有一位学长告诉我,官方给的信息就大纲和真题,因此这两个都很重要,考试大纲在复习的初期用,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在考试中后期用。的确如此,国家对于公务员考试复习没有指定书籍,公务员考试怎么复习难住了许多初次报考的考生,我们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公务员考试信息只有考试大纲和往年的真题,并且在公务员考试结束后,公务员考试命题中心并不公布当年考题的答案。这些都给怎样复习公务员考试增加了难度。大家在公务员考试复习中很容易就忽视了考试大纲,我复习的第一步是认真读大纲,我把大纲反复读了不下十遍。我后期所有的复习计划、时间比重安排都是根据大纲所给的题型和题量而定的。

慎重选择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

买教材的时候发现公务员考试教材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大家一定要记住:选择一本好的教材,然后精读。资料一定不要买太多,“两只手只能抓一条鱼”,更多的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只会让你更加迷茫,反而让你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

行测怎么复习,要练多少题?

在公务员论坛里面有人总结考公务员怎么复习的经验,说行测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做10000道题。我当时都看傻了,10000道题怎么做啊,我每天还得上课,都把时间用在做题上了,申论怎么办?事实证明每个人的复习方法不一样,提出“做10000道题”的前辈也不是全无道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总结。每年的行测题目都不难,但平均一分钟左右就要完成一道题,时间非常紧,大量的练习其实就是为了提高你的答题速度,让你形成条件反射。我考试前大约做了50多套卷子,主要时间花在了分析问题上。把常考的题型都吃透,考试时遇到自己不熟的题型直接绕道放弃。

合理利用历年真题:真题是每位考生考试必备的,我的方法是将真题分成最近三年的和三年以前的。我先做了三年以前的考题,把握考题的难度和考点,再将最近三年的真题混到模拟题中,以便检测自己的真实水平。

推荐一些网站及备用资料

交流学习论坛:QZZN论坛。

时事政治网站: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网、《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新华网。

报纸和期刊:《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半月谈》、《申论高频词》。

备战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上午看行测,下午看申论,晚上复习一会出去在校园散散步,放松紧绷的神经,我将65%的时间都花在了申论上,下载《人民日报》热点,半月评论集锦,每天早晨就像背课文一样地背,后来慢慢语感出来了,错别字也越来越少……

要相信大多数备考公务员的人和自己一样也是普通人,任何人都没有“公务员复习高分秘籍”,虽然许多人参加过国考、备战过省考、报名VIP辅导班……这些并不是你一定会考上的筹码,公务员考试笔试是绝对公平的,你只要坚持一个必胜的信念,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你也会和我一样成功“上岸”。

——仅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备战公务员考试的学弟学妹们,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作者为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1002班学生,今年考取西安铁路公安局公务员)

“考研蚁”:青春在左 梦想在右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环境的严峻等因素,促使在校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竞争实力,在通向梦想的途径选择中,考研似乎成为了最受“青睐”的一种。就是这样一群人守着孤独,忍受着苦难,坚持着未来,只是为了铸就心梦,点亮成功。让我们走近“考研蚁”,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

鱼和熊掌兼得 毕业双丰收

任婷,国际交流学院对外汉语1002班学生,考取西华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时,被国家汉办选为志愿者。

这是一个开朗随和、秀气大方的女生,也是此次考研大军当中的一员。她此次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的几分之差让她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后来调剂到现在的学校。她表示:“虽说有些遗憾,但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后悔,人生难得几回搏嘛!”说完拢了拢头发,洒脱地笑着。

在获得考研优异成绩的同时,任婷同学也被国家汉办选为赴外志愿者,出国工作实习一年。这样的双丰收,让这位即将踏出校门的学子首先感受到了四年付出的回报。“任何一次机会都要把握,我能做的是在机会到来时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她不怀疑,不犹豫,坚定,自信。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要有能力,还需有着很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汉办面试分为心理测试、专业课面试、英语口语测试三部分。太多的优秀学生在心理这块就难过其关,最后只能遗憾地告别这次机会。”从任婷同学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心理素质对我们的重要性。

学之有方巧学为妙

徐杏蕊,国际交流学院对外汉语1002班学生,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这条洒满汗水和泪水的路上,同是考研,不同的是那些孤独坚持的夜晚和那些孤独的心绪。“考研的时侯,会因为天气炎热而心烦气躁,会因为解答不出一道题而怀疑自己,会因为‘战线’漫长而自信尽失。但当被录取的那一刻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谈到考研经历时,徐杏蕊这么对记者说道。因为心怀梦想,所以选择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功。这个文静内敛的女孩最终如愿以偿。

徐杏蕊还谈到在考研中提升自己学习能力很重要。如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了解报考大学专业的一些动向就可以提高效率和复习的针对性。此外,她还建议要多关注一些考研成功同学的心得体会,从他们分享的考研经验中总结出对自己有参考意义的东西加以运用。如今已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她也用四年的汗水和付出证明了自己,为梦想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

感谢那些一路陪伴的人

君孝,体育系1001班学生,考取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谈到这次考研的成功,张君孝谦逊地说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是我们系的辅导员张老师,去年暑假,他知道我们考研后,为了能让我们安心学习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他专门为我们提供了一间空调教室。蒋明朗老师去年专门组建考研班,请其他院系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传授技巧方法。我不敢说自己是千里马,但他们真的是很好的伯乐。”这个少年的眼里满是感激。那些孤独坚持的夜晚是师长的关怀给了这个少年莫大的温暖,这份暖暖的回忆也会是他生命里美丽的一个片段。

“由于家在新疆,去年暑假就住在学校,每天早晨六点就要去教室学习。偌大的校园学生却寥寥无几,那时考研班里有很多人中途退出,但我还是选择坚持,因为我坚信走到最后才会收获完美。”张君孝同学向记者投来坚定的目光。这个少年用自己的默默坚守和执着追求给了青春一次绽放。

坚持是成功的王道

鲁栋,体育系1003班学生,考取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大学,就应该行知合一。鲁栋的考研经历便是这样的。他今年以360分考取广州体育学院。翻开他的履历,2011年我校第九届田径运动会上获得3000男女混合接力冠军,2012年李永波怀凯胜3V3羽毛球争霸赛优秀裁判员,2014年我校波力杯大学生羽毛球团体赛冠军……他并不自得于这些闪耀的光环。“用自己的努力与成功去回敬别人的嘲笑与质疑。”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鲁栋告诉记者:“我之所以能考上是因为我坚持到底了,而不仅仅是我复习了多少。”虽然在考研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一些挫折,特别是1112月的时候,他遭遇了很多人生的挫折、打击,但就算在那段他觉得可以算是他二十多年来运气最差的时间里,他也一直坚定地相信否极泰来,从未放弃过。采访结束时,他总结了三点与大家共勉:第一,要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第二,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第三,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对谁。

压力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蒙文英,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专业1001班学生,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压力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蒙文英这样告诉记者。就跟所有考研学生一样,她也会感到一些压力。她的压力一般来源于觉得很多知识点没有复习、来不及背或者没有复习好。不过,她有自己解压的好方法。比如,她会通过与朋友聊天来缓解压力,又比如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的学习进度,再安排一下下阶段如何学习,然后通过一个学习时间表来告诉自己,时间还是够的,让自己内心平静一点。

一般来讲,在就业高峰期,周围同学纷纷就业,会对考研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但她仍然一心一意地准备考研,不让周围的消息影响自己。她说:“当一件事是你觉得你必须做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痛苦了。而且当大家都在经历这个过程的时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有一种睿智叫做“放手”

李晨晨,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专业1001班学生,考取陕西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晨晨在考研以前曾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被福建一所学校签为化学老师。这个工作待遇很好,非常难得。后来之所以选择了考研主要还是因为心目中的理想——想要达到更高的高度,采访他的时候,他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就算谈到他大学四年里收获的种种荣誉,他还是淡淡地笑道:“我只是一个和大家一样的学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比我优秀的大有人在。”

李晨晨直言不讳地说:“考研的确难,不过,既然是我选择的道路,再怎么困难,我都会一直走下去。”自从在大三下定决心要考研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考研的复习准备中。每天730去教室是他不变的行程。他说:“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深入去思考,去探寻。学习不能浮躁,学习的时候就要静下来,要踏实。”李晨晨同学一步一个脚印,追逐挑战,追逐梦想,他将用自己平凡的脚步走出不平凡的未来!

考研是人生的一种经历,经历了便成长了。艰难奋斗的日子里有辛酸,但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收获了友情、师生情,也获得了累累硕果。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朝气的季节,我们由衷祝愿这些莘莘学子们在新的征途中走得更为自信、坚定、顺遂,也希望他们能早日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绘制一幅更加美好的人生蓝图!(朱玲刘朝霞南少琼)

四版副刊

毕业这年,属于我们的夏觞

思政1001

咸阳的夏天就如往年一样闷热异常,这是我们在这座城市里度过的第四个夏天,我像往常一样询问室友们要不要重新购置一个小功率电风扇,室友无奈地看着我,告诉我琐事只需将就即可,夏天很快就过,我们亦马上毕业,实在是无须再徒增行李了。短短几句,寥寥数语,激起我心里莫名的悸动。

想来的确如此,我们不仅是10级的新生,也是14届的毕业生,当四年前的九月相携走进师院大门时,已经准确地知晓自己将在2014年毕业。只是,在过去的四年里,从来没想到这一年来得如此迅速,迅速到我们还来不及长大,还来不及适应,甚至还奢求师院可以给予我们一如既往的庇护,还希望师院就像在过去的四年里一样始终成为自我介绍的“开篇词”。

不得不说,10级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亮相在师院的首批“90后”,从教官口中第一次听到这个具有浓厚时代特色的代名词,在往后的军事训练中,坚持与忍耐向大家展示出我们身上的韧性与意志,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大学第一课。四年过后,看到曾经踏过的自然草坪已经改建成漂亮平整的塑胶跑道,隆隆施工声成就了气势恢宏的室内体育馆和图书馆,想来我们的成长和师院的发展是紧紧地联在一起的,我们共同见证着彼此的蜕变。

今年,我们毕业,一遍遍地回想着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室友,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恩师,我们的母校,在四年里,从大一的莽撞到大二的沉着,在大三的艰难选择汇聚到大四这年夏天收获的喜悦。诚然,我们的大学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遗憾。在一次次的告别宴上,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可言说的故事,我们后悔没有在自己最好的年纪来犒劳自己,我们后悔没在一次次的等级考试中把握机会,我们同样后悔没有在最美最闲暇的时光里充实自己,我们甚至后悔没有在学校食堂好好筛选一顿自己喜欢的饭菜……所有这些,就在即将毕业的这个夏天纷至沓来,我们的心绪由此而起伏不定。

我感恩在咸阳的第一个冬天,有室友陪我一起度过,无论是艰难的末考,还是已然逝去的两千米测试,室友总是在我最寒冷的时候给予我无限的温暖。如今我们将各奔东西,有的回到遥远的内蒙古,有的回到美丽神奇的西藏,有的则回到陕南的峡谷风情和关中的一马平川……我们终将在今年夏天曲终人散。同吃同住,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我们四年共同生活的情趣,我们在未来虽然天各一方,但有了过去四年的积淀,千千万万的祝福依然是彼此心中最深的依恋。

饮水流时思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老师的谆谆教诲,悉心指导让我们了然自己在大学前两年的扎实稳进,直到大三关键节点的理性选择,我们无论是想继续深造还是进入社会历练,这些都来源于恩师的培养与呵护。他们从精神上给予我们价值观念的引导,在学习生活上提供给我们宽松乐观的环境,这些足以让我们心怀感恩。无论我们是否把师院作为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无论我们是否顺利通过各项考核,无论我们在今年夏天过后准备前往哪一站,对恩师的敬爱之心必然永恒不变,这面尊师重道的旗帜终将永不褪色。

转瞬即逝的是岁月,亘古不变的是感情,每个学子,既是母校的代表,也是社会角色中的一员。鲲鹏展翅志当远,伏牛昂首意气健。在四年中我们已经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角色中清晰地定位和理解我们的处境,这样方能使我们审时度势,认真把握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今年的夏天,有些许忧伤,有些许彷徨,但有母校作为我们思想与心灵的后盾,定能使我们很快独当一面,到那时,我们清晰地记得,我们是一名师院人。

此刻,心中的热情就如咸阳的高温天气一般,我们这颗即将离开师院的难舍之心,注定要为这个燥热的季节带来独特的夏觞,借此追忆我们已然逝去的大学青春。

(作者为政治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001班学生,今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人生是一场美丽的错过

——《同桌的你》观后

英语1303蔡晓雨

1994年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唱哭了大学时代的许多人。

时隔十年。

2014年电影《同桌的你》勾起了无数人对青春的缅怀。

18,在京举行发布会;425,全国上映;510,荣获“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票房突破4.5亿。这就是近期由新锐导演郭帆执导、高晓松监制的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同桌的你》。除了主演周冬雨、林更新吸引人的眼球外,其他主创和演员班底也都年轻蓬勃。新锐编剧傲立、微博超人气“模仿达人”Mike隋(隋凯)、2006年《我型我秀》总冠军王啸坤、“配音达人”龚格尔、李岷城、赵思园、曹阳等人的加入,令这部青春校园爱情题材作品,充满无限的可能。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青春懵懂的同桌从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毕业十年后的甜蜜恋情和青葱记忆;拍摄取景于北京、厦门、纽约、费城,涵盖了残酷地、浪漫地、现实地、梦想地,辗转中美两国四地,拒绝了疼痛系的感伤,因为那些年他们正青春。

1993年盛夏,戴着一副眼镜文静而又秀气的转校生周小栀(周冬雨饰)被安排坐在了在班里最后一排喜欢捣蛋的林一(林更新饰)旁,老套的桥段两个人的结识波澜不惊,却从此开启了两个人的同桌情缘。

影片开头时的自我介绍已然表明内向的周小栀志在斯坦福大学,与众不同;林一则是个为了她和同学多次打架的所谓“差生”。随着高中文理分班,擅长理科的林一不顾老师的阻拦,硬是搬着自己的桌子挤到了周小栀所在的文科班,在小栀脚受伤后每天背她回家;而周小栀为不让参与了在美国使馆前的抗议的林一受处分,许下跟她走就做他女朋友的诺言,并在高考前对他说考入同一所大学是与他交往的前提。

两人在大学相遇,还没等林一开始叙旧,小栀就提出,只有拿下军训标兵才让他做男朋友的要求,这着实泼了小林同学一头冷水。但是林一敢想敢做,果然拿下了军训标兵。军训结束后,他与小栀漫步在新千年的外滩,小栀想拍下天空中美丽的烟火,他就为她抢了一部相机,狂奔之后,小栀说:“我每天只能借给你5分钟做我男朋友。”后来,林一过了英语四级,5×4 1=21分钟。为了小栀和伪留学生Mike隋打架,林一的男友时间又从21分钟被扣到了13分钟;俩人闹别扭后恰巧碰到非典时期,带领大家一起逃离非典隔离病房的林一和小栀对“时间”讨价还价,小栀同意增加到14分钟。到了影片的最后我们才明白了编剧的良苦用心,这是腼腆的小栀对他的表白——5211314

故事没有介绍毕业的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告诉我们林一留学斯坦福,小栀不能出国。小栀准备与他人结婚时给林一发了请帖,收到请帖后情绪低落的林一赶回来参加小栀的婚礼,他们两人坐在桌前一边喝酒一边讲述过往的岁月,虽然周小栀嘴上说:“你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个林一了,我也不是十年前的那个周小栀。林一,我们到最后还是输给了现实。”但看着林一和小栀的表现着实让观众湿了眼眶,在观众眼中,这两个人才是最般配的。

高潮部分在教堂,林一牵起身穿洁白婚纱的小栀的手,两人和室友们再度上演如非典时期的大逃亡。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是个happy ending的时候,欢乐的气氛戛然而止,镜头再次回到安静的教堂,随着一句“我愿意”,周小栀还是嫁给了别人。

走出影院,同行的人群中不时传来这样的声音“结局的转折太突然了”,“他们怎么能不在一起呢”?对于结局,大多人赞同前者是幻想后者是现实的说法,我不愿妄自揣测编剧收尾真正的意义。但我更愿相信在贴吧中偶然看到的一种说法:双结局。双结局是现在电影里很普遍的手法,为了迎合不同观众的需求。我想也只有这样,前面的一切才能说得通,许多伏笔才能不是废笔,大家才能继续相信爱情的存在,相信曾经的选择,相信我们的青春留下的那些最真的印记。

此外,《同桌的你》也重现了我们学生时代的熟悉片段,展现我们这一代人集体的青春回忆。影片中出现的许多道具都能深深引起当代青年的共鸣:弱视眼镜、发条青蛙、大白兔奶糖等充满时代感的镜头把我们真正带回了那个时代,往女生宿舍装无线电接收器和用广播表白让大家忍俊不禁。随着《We Are the Champion》音乐的响起,多希望,我们能永远都留在那个纯真年代。

同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同伴,伴随着我们整个刻骨铭心的学生时代,是我们的青春记忆里一道重要的光景。影片从男生视角讲述:“我叫林一,十年来我总是一帆风顺,一鸣惊人。”“我叫林一,一塌糊涂的一,一败涂地的一。”两个方向给人两种遐想。我们的青春也是一样,像电影中这样一路同行并且执子之手的必然是少数,大部分同桌都是短暂的相聚之后匆匆分别,有些是“从此萧郎是路人”,有些是“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有甚者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桌”一词离我们渐渐远去了。它是青春的代名词,是青春的纪念册。和同桌在一起的日子是离梦想最近的时光,经历了的,请你深埋心底;正在经历的,请你好好珍惜。

人生是一场美丽的错过,愿你别蹉跎。

再回首,时光如昨

——毕业感言,“微”纪念

六月的校园蓊蓊郁郁,撑开了又一季绿荫,枝上的蝉鸣唱起了离别的前奏。汉苑脚下、秦池旁边、图书馆前、博学路上,随处可见身着学士服的大四毕业生在拍照留念。四年的时光,以它特有的方式将许多美好的记忆定格。曾以为遥遥无期的毕业,转瞬就在眼前。心中的万语千言,总在不经意间汇聚成章。微博上,大四毕业生心中的万千情绪都用文字镌刻成永恒的纪念。那些句子,是对逝去岁月的纪念,也是青春最美的箴言。

经历了大一的迷茫,大二的安静,大三的奋发,才有了大四准确的自我定位。每个阶段,以它清晰的脉络,留下岁月的年轮,而每段经历,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静水流深

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笔直的路,路旁有许多笔直的树。人生啊,就像这笔直的树,虽经历风吹雨打,仍然坚韧不拔,只有勇敢地踏过荆棘,才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以梦为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短暂的大学生活转眼即逝,四年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我的心境早已不像当年那般浮躁和幼稚,我懂得了只有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见闻才能丰富我们的人生,帮助我们塑造健全而独立的人格,正所谓“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只有将对未来的设想付诸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梦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天道酬勤”便是这个道理。

——外汉1002王婉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年,我走过大半个中国,看过很多风景,也遇到过许多人。每一处的风景,都在胶卷上刻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每一个脚步,都以不同的频率留下别样的印记。现在的愿望:和好友一起来一次毕业旅行!

——栉风沐雨

四年前我们满怀憧憬来到这里,四年后我们又依依不舍地离去。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知道在时间的磨砺下我们从青涩变得成熟,不再有太多的幻想,而是开始学会接受,这就是成长吧。

——等风来

也许许多学弟妹十分羡慕我们没有课,有许多时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可我们却在怎样步入社会的压力下希望自己回到大一、大二,重新有机会去塑造更好的自己。要毕业了,在此想要提醒学弟学妹们,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愿你们能好好把握时间,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只有这样,在面对毕业时,才能从容应对。

——天道酬勤

大学就要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情。大学期间,我坚持参加公益活动,深刻体会到做公益活动的意义: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得到了帮助而感恩社会,而我们因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而开心。毕业之后,无论在何方,做什么工作,只要我有能力,我会一直将爱心公益做下去。

——像风一样自由

毕业将近,我们艺术生仍在忙着毕业作品的创作,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的成品,反复修改,多少个日夜,失败了再重来,即使在创作过程中受伤也坚持了下来。现在,抚摸着自己在艺术大厅展出的作品,心里很是高兴和自豪。这是我们用心做出来的作品,借此来感谢老师们的教导,感谢母校给了我四年最美好的时光。

——轻吟浅唱

相遇一座城,爱上一个大学。四年前,一张窄窄的飞机票将我从福建带到这里,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的关怀让我在异乡从不觉得孤单。陪我四载的图书馆、对我微笑的楼管阿姨、每天走过的博学路,都是心里最温暖的记忆。咸阳,这个教会我成长的城市,师院,这个承载我梦想的地方。如今,要毕业了,感谢母校,感谢大学,他乡追梦,遇上你们是我的缘。

——星空物语

当初选择考研,不仅仅是想提高自己的学历也是迫于当前的就业压力。考研路上,每个清晨和夜晚都可以见证我们匆匆的脚步。上自习、泡图书馆、选学校、择专业、找导师、复试,这一点一滴都是我大学期间最美的回忆。当得知被录取的消息时,我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尤其要感谢研友的鼓励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因为你们,我相信未来自己一定会不负众望。

——铿锵玫瑰

大学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坚持做兼职,更好地尽快接触社会。我做过促销、带过家教、当过志愿者……不同的经历让我的生活过的充实而有意义。正是因为这些经验,使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我已经与西安某家知名教育机构正式签订了就业协议。其实生活,只有出发,才能到达!

——幻城

“曾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一首《再回首》,将往事再次回忆。彼此四年的友情,在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声祝福里。这场相遇,我们都很珍惜。

——木槿花开

大学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四年同窗,那些曾陪你一起哭过、笑过的人,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因为拥有了你们,看见了风景,我们这一路都是铁打的回忆。摊开掌心的脉络,走过相同的轨迹,心连着心的感动,才是真正的情谊。今后,不管在哪里,大学里的朋友永远都是一生的牵挂。

——萧萧秋木

四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从刚入学时的青涩,到现在毕业,我们增加的不只是年龄和知识,更重要的是那份阅历。大学其实就是一种自身的积淀,让我们洗去身上的幼稚与浮夸,镀上一层沉着与淡定。感谢同学们、老师们和舍友们陪伴我一路走来,你们是我这段岁月里最珍贵的收获。在未来的日子,祝愿大家都能顺顺利利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外汉1002高宇轩

四年,你们在相同的地方走过不同距离的路,四年前,你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开始了同样的旅程,四年后,你们还能为梦想继续向前。毕业不是求学生涯的终点,而是崭新生活的重新开拓。下段旅程,祝福你,祝福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子,我们期待你去演绎耀眼未来!

毕业珍重

思政1301唐建春

夏季,是一个令人难忘且怀念的季节。

我们的人生喜欢在热情的夏季告别,在夏季相遇。大四的学子们穿着学士服尽情地拍照留念,镌刻母校的印迹。因为有他们这样的风景,这个夏季的大学更加绚烂,也多了一份凝重,因为,毕业是一个色彩各异的形容词。

我们的成长,经历了很多毕业。小学毕业,我们曾经哭得天昏地暗,因为那是第一次知道读书会有分离,也是第一次接触毕业;初中毕业,我们稍大一点了,我们也痛哭流涕,我们的不舍背后却是相信见面的机会。高中毕业,我们也哭,但多了一份理性,这时候好像已经明白人生就是不断地分开相遇的缘分。所以,高中毕业是彩色的。

现在距离我高中毕业整整一个年头,偶尔看到同学的动态,展示的是异地他乡的陌生风景,高中老师的动态则是青涩的学弟学妹的活动图像,看着照片里的风景,我仍清楚地记得照片里的每一簇风景。那个名叫六盘水的城市,那条长长的水城河,那排盛开的樱花树,那列高高的雪松,那片妍丽的月季,那一林优雅的桃花树,还有一墙粉红的蔷薇,都那么令我神驰于记忆深处。

去年春天,朋友生日,小巧而精致的蛋糕,明晃的蜡烛,我们在红色的桃花树下为她过生日,种下永恒的友谊。去年春天,我们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写在彩色的纸上,折成千纸鹤放在星星瓶里,交由班主任保管十年。去年春天,我们唱了半年的《送别》,在欢送会上,有一个老师领唱时,前排的老师们都不停地抹眼泪。去年夏天,我们快毕业了,将班主任送到她家楼下,她给了我们一个拥抱一个吻。去年夏天,我们由警车开道赴高考考场,享受着一种殊荣。

高考结束那天,我们把三年的书整理出来,堆了好高好高,那些人廉价将我们的书买走时,我听到楼道里有很多人哭了。那天晚上,我和朋友们站在高高的明湖高架桥上,伴着六盘水市的夜景,霓虹灯飞跃车水马龙,我们大声地向着凉都大道喊“我们毕业了……”然后嬉戏在六盘水的街头,我们没有太多伤感,下一刻,就算彼此在不同的省市,我们只念那刻拥有的欢愉。

现在,我在陕西咸阳,他们有的在贵州,在河北,在海南,在东北,在福建……过着新的生活,演绎着绚丽的每一天,我们会过得都很好,因为我们的毕业册里曾有过无数的叮咛嘱咐,因为老师曾说:“无论你们在哪里,在做什么。你们走多远,我爱你们的心就有多远。”

我不知道大学的毕业是什么颜色的,也不知道是否同样令我永生难忘,我来时不喜欢的面食,记不清楚的街道,坐错站的公交车,不懂的风俗,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开始喜欢吃面,记清了一部分街道以及它们的名字,知道常坐的公交车来往于哪里,略懂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因为我恋上它并深爱着这里,我相信大四的学子也是如此,四年的情感积淀,已经使他们融为学校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此时此刻,我还在沉淀,唯有对毕业的学子说一句:毕业后,请君珍重。希望你们做一个爱母校的人,常回来看看,这里有你最初的梦想,有你象牙塔里的青春,也有关注你的老师、朋友。当你走进社会,这里会是你永远的港湾,因为母校的胸怀博大,可融你尘世的喧嚣。

毕业,珍重如是。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