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期3-4版
发布日期:2014-10-15   点击数:
三版

无形的形,随物赋形,相似创造(二)

通过相似思维发现事物之间结构相似,也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文章形式。例如意识流散文就是根据人的心理结构与散文的形式自由之间的相似关系建构起来的。

苏珊·朗格一直强调,艺术创造了一个“生命形式”。她试图通过形式,把艺术与生命统一起来。她认为,生命本身就是感觉能力,情感是生命的集中体现。如果艺术品想激起人们的美感,就必须把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呈现出来,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这种说法,颇类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理论。她把生命的逻辑形式概括为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和生长性,可以推断艺术形式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即人性的特征。

散文看起来无形,实际上却符合生命的形式,随着生命运动本身而起承转合,荣枯盛衰,它的节奏变化本身就是生命节奏的一种外化。史铁生思考命运与生存,思考的开始就是文章的开始,思考的结束也就是文章的结束,所以,他的散文的形式就是思考的形式或者就是生命的形式。

很多人在进行散文创作思维时往往感到,很多心理闪光点无法组织起来,就好像拿着一把美丽的珍珠找不到合适的线把它们串起来一样非常苦恼。阿瑞提指出,这种情况是一种“无定性认识,一种非表现性的认识——也就是不能用形象、语词、思维或任何动作表达出来的一种认识。——内觉是对过去的事物与运动所产生的经验、知觉、记忆和意象的一种原始的组织。这些先前的经验受到了抑制而不能达于意识,但继续产生着间接的影响。内觉虽然超越了意象阶段,但由于它不能再现出任何类似知觉的形象,因此不易被认识到。同样,它也不能导致直接的行动,不能转化为语词的表达而停留在前语词水平。它虽然含有情感成分,但并不能发展为明确的情绪感受。内觉的内容只有在被转化为其他水平的表现形式时才能被传达给别人,比如说转化为语词、音乐、图画等等。”(S·阿瑞提著,钱岗南译《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第69页。)这就是说,主体对自己思维场中的配置还不很清楚,有些生命内容还不能被形式化。正如我们常常见到的那样,一个人觉察到已产生的内觉与自己对内觉的解释是有差距的,阿瑞提说“我懂得其中的意思和感受,但就是说不清”。(阿瑞提《创造的秘密》,第74页。)既然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意识场中,被人们朦朦胧胧感觉到,却又说不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对场的配置进行分析,找出这种内觉认识的根源,使那些隐含在背后的要素显现出来,成为意识中可以区分的内容,从而将其形式化。

关于这个问题,唐代兴先生进行了深入探索,他把写作看成一种生存现象,一种把生存中的内心感觉形式化的过程。他说:

写作的哲学本质:写作即生存。写作作为一种具体的生存样式,既是对现实存在的一种正视,也是对现实存在的一种逃避;写作既是求助主体自我、主宰对象世界的一种积极的行动,又是被动承诺对象世界、无助于自我的一种方法。然而,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不管你面对哪种处境,你都不可能对上面这种种复杂的状态予以一种最直接的表达。因为生存感受是立体的,而表达却是平面的;还因为存在性处境是生命化的,而思考和表达则是理性的;更因为人的求生存和被生存的行为、活动是时空交错的、流动变化的,而体验和表达却是单一的时间进程的;再有一点是,生存的状况和处境是无边无际的漫延的,而思考和表达却是规范性的。由此种种的原因,意识和检讨,思考和写作永远都是一种对生存现实和历史的形式化创作。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面对生存的现实与历史,无论是意识和检讨,还是思考和写作,都不得不运用“语言”这一媒介。语言是人类的独特创造物,但语言一经我们创造出来,它也就获得了其自身的独立性而对立于人类:在人所存在的世界里,语言现实地并且是历史地构成了对我们人类生存自身的一种扼制力量。

语言对人的存在的扼制性,不只在于语言是一种独立于人和异己于人的现实权力,而且更在于它平面事物,硬化生命,遮蔽现实的自身性质。语言的这种特征,也就无可避免地构成了写作的形式化道路的永无止境的开辟。

写作是对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形式化创造,写作更是对人的存在性书写的双重形式化建构与解构。形式化,构成了写作的哲学本质。对写作进行哲学考察,一旦避开形式化问题,其哲学的探讨也就失去了意义。(唐代兴《在探索中沉默,在沉默中唤起检讨——关于写作哲学的创世纪》,2001年,引自www.guoxue.com

林贤治说过:“从文学的定义出发,性质出发,把审美分析的眼光集中在文学形式上。我们可以说思想,说内容,说素材,但是就是不能离开形式。也就是说,这是形式中的思想,形式中的内容,形式中的素材,是形式把这一切审美地组织到一起,一切被同化在形式之中。通过形式,一部文学作品,就这样为审美目的同时也就是批评目的这一原动力所吸引,把语言,材料,文学世界,以及作品之外的人类的行为经验,思想和态度,一起构成为一种复调式的联系了。”

所以,阿瑞提指出:“在有创造力的人当中,这种内觉认识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活动状态,这是在寻找一种形式,一种有着确定结构的组合。当某种合适的形式被找到以后,这种活动多多少少就进入制作阶段,变成为一种创造产品了。”(阿瑞提《创造的秘密》,第79页。)

写作的现实感和形式感都是在写作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养成了写作习惯,就会很快抓住完形思维对整体文章的构想,即形成文章的整体框架,完成形式的创造。坚持写作,养成习惯,就有利于完形思维实现思维的任务。“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这个审美统一体常常是以潜在的形式预先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如同一种无意识的内觉或者一种松散的集合体。在原始的内觉中可以发现处于原始状态的各种要素集合体以及散乱的情感成分。在灵感活动中,创造者能把整个内觉形态转变成一种有意识的概念体验。在相当大量的、有着不同内容的这些体验中间,他发现了预先未曾料想到的某种相互联系。于是一个审美结构就被发现了。这里不是指柏拉图理论所说的那种知识结构,这个新统一体实际上就是在整个宇宙当中也是个新生事物。只不过,这个有着不同因素的审美整体是从散乱的内觉形态以及其它毫无联系的认识结构中产生出来的。艺术家的灵感大概就是突然发现一种途径,从而把内觉和各种因素转变成为一种审美统一体。”(阿瑞提《创造的秘密》,第234页。)这种潜在的形式或者内觉实际上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经常写作,就会在头脑里形成一种文章构思的模式,这种模式就会很快在思维中完成对思维对象的自组织和改造,实现对材料的序化和形式创造,所以,写作思维需要写作者自己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对于不坚持写作的人来说,要实现最后的完形思维过程就会很难,因为,头脑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没有经过训练的头脑是很难组织序化,完成一个新的统一体结构的。因为“构成一个审美统一体要满足三个认识上的操作模式:(1)对于构成艺术统一体所必需的材料是由外部现实当中彼此有联系的那些因素构成的,或者是由艺术家在作品中汇集结合到一起的那些因素构成的(接近的模式);(2)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或是把具有相似性的要素汇拢构成一个整体,如隐喻、具体化等等(相似的模式);(3)艺术作品代表了客观事物的某一层次、情境、事件或意义(局部代表整体的模式)。”(阿瑞提《创造的秘密》,第245页。)

这三种模式只有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完形思维就是运用这三种模式实现思维目的的,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就是要在头脑中培养这三种模式。

散文随物赋形、随意赋形,关键是要把思维意向聚焦于“物”和“意”,完形思维主体首先要寻求思维对象的共同性内涵,以此作为建立内在联系的基础。完形思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继发思维搜索到的诸多认识中选择核心认识,形成一个中心,从而统帅所有的认识,实现对思维对象的整体把握。事物的属性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然有一个属性在此情此景中显得特别突出,另一属性在他情他景中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涉及到散文思维场中各种因素的占位问题,例如对某人的认识,他的属性是多方面的;聪明、好学,谦虚,处事老练,品德优良等等,这些属性,因为社会场介入的原因,可能在某一阶段,品德处于核心地位,成为该人区别于其它人的显著标志。而在另一个历史阶段,聪明好学可能成为主要因素。同样,处事老练也能够成为某一阶段判断人的一个主要依据。我们认为,散文思维场是在社会场中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也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散文思维主体,更没有固定不变的对象属性。

散文完形思维就是在思维场中,根据处于核心地位的在场要素,进一步明确所有配置材料的内在联系,寻找出其共同点,形成写作思维中心,在此基础上,组织材料,建构散文形式,完成艺术构思。

(作者为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写作思维学研究)

漫谈艺术

李智敏

艺术是抒情的。抒情是怎么回事?抒情就是让情绪回旋流动,而能让我们心中产生流动感的那些媒介,主要是诗、歌、音乐、绘画,还有雕塑……这些都能引起情感的生发,并能使情感流动起来。

诗,你慢慢地读来,拖点儿音读,感受一下节奏,你就慢慢能感到,诗的节奏在心中激荡、飘荡、回荡;那些节奏随着诗句盘旋不去,有激情澎湃的,有低回婉转的。诗是和音乐最相近的。中国的音乐《彩云追月》、《二泉映月》前者是柔婉欢快的,后者则显得凄婉哀伤。《姑苏行》、《赛马》那样奔放的音乐,听了后很令人欣喜;以前听一部交响曲《海之歌》时,就像能看到海上早晨宁静中的气氛,一缕缕光线渐次出现,后来喷薄而出的朝阳,一切生灵醒来后生机勃发,像热情地歌唱。要听磅礴气势加上婉转千回的音乐,非贝多芬的第五、第九交响乐莫属。

一般人认为,歌是要直接唱出来,所以歌词需要简单明了,歌调旋律也要单纯简单一些,这是就流行歌曲而言的。但是,绝不能认为歌是一种低层次的艺术。有人看到流行歌手唱的那些歌,就把歌低俗、低级化了。其实歌是人声的艺术,发声的技巧很重要。《列子·汤问》中记载“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街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是多么美妙的声音,大概平安唱《我爱你中国》能比拟于万一。另有一些歌,低回婉转,堪称经典,如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之类。歌与歌词,是让声音能唱出来,互为媒介的关系。有的歌干脆无词,却有着凄婉动人的旋律,有近于纯音乐。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今年5月暮春,中国著名男高音范竞马带着他的“雅歌——诗意中国室内乐音乐会”的团队,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唱,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演唱,所到之处都引发热潮轰动。相对于通俗歌曲,“雅歌”的艺术性还是很高的。

关于绘画,中国画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发达,而西画的人物画发达。在过去西画不是独立的艺术,是从宗教壁画里分化出来的。壁画主要是画在教堂里的圣父圣母圣子圣徒之类人物,而且西方教堂巨大,壁画自然也巨大有气势。后来西画独立成艺术品后,他的画幅一般也很大。西画的画布贴在板子上或者绷紧在画框上,而且西画油彩粘腻,笔触是涂抹出来的,画出的不管是人物还是风景都很逼真。中国画很早就是独立艺术,用薄薄的绢或宣纸,国画色彩用水调制,稀薄易浸润,采用点染笔法,不管是艳是淡,更多地是追求一种意境。

中国画很著名的有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中人物动态有悠闲的,有紧急紧张的,有富人有穷人,有官人有平民,还有娼妓,河流、树木、街衢等等,画面视角宽阔,内容丰富。

西画我举一张毕加索的画为例。那是一张男子画像,是毕加索于一九○一年间画的,画里蓝色背景前,一个穿蓝色高领同色外套的男子,左手托腮右手扶着大啤酒杯,两侧头发垂到耳际,削瘦的脸上两道剑眉,细长的尖鼻子,翘嘴唇,兜下巴,最吸引人的是他那忧郁的眼神。画中的男子和毕加索是最好的朋友,他是作家。那时两人在巴黎都很穷困潦倒,他们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子,最后女孩跟了毕加索,而作家年纪轻轻就自杀身亡了。

雕塑是艺术的重要门类,也具有一定的抒情性。西方人很早就用石头雕刻出独立的艺术品,比如著名的《米洛的阿佛洛狄忒》雕像,那是可以移动的。中国的雕塑自有青铜铸造工艺以来,即早在夏代,就有了以鼎为代表的青铜器铸造。传说夏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为核心代表的青铜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佛教雕刻是自公元前二世纪佛教传入时就依附于佛教的,不是独立的艺术种类,那些从非常巨大小到盈尺的佛像,都刻在自然形成的佛教区域的石壁上,一般不在凡尘,不可移动。中国叫做大佛寺或千佛洞的佛教景点就有数十处。到如今中国民间的神庙中有各路神祗的塑像,而独立的艺术有木雕、泥塑、面塑、焦糖塑等,在民间很发达,形制却都很小。

冯友兰哲学有两个重要术语,一个是“灵明”,一个是“觉解”,是说人与动物的不同处,在于人有灵明,有觉解,正由于此,人的一切行为是自觉的。而为了人有灵明和觉解,人运用艺术(包括文字,特别是汉字作为象形的文字)的观照提升这种作为人特有的素质。所以可以说,艺术是能生发人的精神觉悟的介质,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我在前边所举毕加索的画作。毕加索生于1881年,那幅画作于1901年,中国人脑后还拖着一根辫子,离剪除它尚待十年有余;那时中国人的精神尚处于蛰伏状态,“灵明”还在遮蔽中。新时代风气尚在泥土下蕴含生机,只待一声春雷,万物复苏,风云激荡

(作者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绘画作品

(徐曦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2013级花鸟专业研究生)

书法作品

他们,闪闪发光

英语1303蔡晓雨

一直都不是一个爱写感想的人,但今年夏天作为陕西大学生支农队的一员去商洛支农的经历让我收益颇丰,感慨良多,遂提笔记录,与大家共享。

乡亲们

进入庄河村,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倍感新鲜,看蓝天看白云看房屋看绿树,看那里特有的大黑蝴蝶……乡亲们见到我们都会问:“这次来待几天啊?这次来几个人啊?”村长大叔和蔼亲切,跑前跑后地为我们安排住宿。刚开始我们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两位老人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每当我们回到家中,房东奶奶就会摆上热腾腾的饭菜,她每次都要说:“你们要多吃一点,别饿着了,要吃得饱饱的。”不仅如此,晚上还会在我们的枕边放上煎饼和辣酱。而房东爷爷虽然话不多,但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他都会放一盆清澈的水等着我们洗脸(时间一长我才知道在这个地方水是多么宝贵)。得知我们的队旗没有旗杆,他二话没说就给我们砍了一根竹子。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源自心底的关爱和体贴,着实让我们感动。

后来因为人员的增加我们又重新分配了宿舍,我被分到了一位姓王的叔叔家,王叔叔很开朗、也爱笑,他的妻子李阿姨就有些腼腆了。李阿姨见我们累就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每顿饭王叔叔都说让我们使劲吃菜,当自己家,刷碗又不让我们动手。当王叔叔知道我晚上被冻醒又没主动告诉他们时,带着责怪自家孩子的口吻对我说:“家里被子多,冷了就找我们要被子,可不敢把娃给冻着了。”当时正吃饭呢,我赶紧埋头吃、使劲儿点头,生怕泪水被叔叔阿姨看到。慢慢熟悉之后,我们主动争取帮厨的机会,每天和叔叔阿姨互相夹菜、端饭,如一家人般其乐融融。

感谢庄河村的父老乡亲们,让每顿饭都有了家的味道,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让这个夏天充满了美好和回忆。

孩子们

这次支教我主要负责高中的英语课,高三几个孩子在送我们离开时,不知道是谁的主意,他们从村长那儿要到了我们的qq号,让我们回到家里就看到了他们为我们制作的视频,视频里有我们在庄河的点点滴滴,再配上支农队传统的音乐,让我们既感动又欣喜。我不知道他们制作这个视频用了多长时间,我只知道,他们愿意把自家竹竿砍几根、用手刨土挖坑帮我们搭建舞台,半夜起来送我们给我们惊喜,在我们上课时努力汲取营养,下课后比原来更加抓紧时间背单词、做习题,在我们离开后仍尽力去学。其中一个同学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每周周末都会和我在微信上联络,跟我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教师节和中秋节也都收到了他的祝福和对我们队伍的思念。看见孩子们学业在进步、心态在成熟,我知道他们的心是向上的、向善的,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梦在远方闪烁,相信孩子们能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星空迈近。

同时,我也明白,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农村孩子比确实优越。相较于小学听不会英语的老师放磁带、初中真正开始学习英语的那些山村孩子们,我从幼儿园开始接触英语,应该算是非常幸福的了。无论是从硬件还是从软件,山里的学校都和山外面有一定的差距。敦促孩子们努力的时候,我知道,我也必须得努力了,我的明天,由我的今天播种。

队友们

陕西大学生支农队的队友们来自陕西的各大高校,本次下乡我们五队的队友分别来自西安邮电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和陕西理工学院等高校,有的是学生会主席,有的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还有的是校园英文杂志社的主编。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有的已经毕业开始实习,但我们都有一颗关心农村的心,一颗关心教育的心。

与队友同吃同住的那段时间,迎着朝阳,我们跑步、放歌;面对大山,我们演讲、朗读;炊烟袅袅,我们挑水、帮厨;带着孩子,我们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领着阿姨,我们跳起广场舞;夜幕降临,我们或进行理论学习,或共做团队游戏。排练文艺节目,我看到大家的汗水;趣味运动会预演,我看到队友腿上大面积的摔伤;在小学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我看到大家创意的点子;面对天太热的窘境,我看到身边的临时“老师”们把自己的水杯拿出来给孩子们喝水,却无暇顾及自己裂开的嘴唇……

在此,我要谢谢你们——谢谢队长,在工作上给予大家的帮助,带我们成长;谢谢指导员,把我当妹妹一样照料,在我所负责的文艺板块进展不顺利时及时给予分析和指导;谢谢副队,严抓纪律的同时也在队友受伤时给大家上药;还有所有队友,排练节目的各种配合,文艺汇演时的各种辛苦,我伤病时大家的各种关心和记挂。还记得晨跑分享我说过一次谢谢大家的努力,所有队友齐声回我“不用谢”时给我的感动。可我还是要说声谢谢,谢谢你们,你们的灿烂笑容照亮我的星空。

庄河,一个恬静美好的小村庄,一个不干旱就更完美的地方。青山翠柏,蓝天白云,溪水潺潺,在这里我们亲近自然,拥抱农村。几个月不下雨的旱情使百姓受灾,用水困难,但乡亲们依旧热情地接待我们,用招待远客的标准对待我们;孩子们也在十几天里用心学习,他们对知识渴求的目光、虔诚的态度,让我们都深为感动。在与乡亲们、孩子们交往的那些天里,队友们的热心、细心与耐心也感动着村中的每个人,爷爷奶奶们愿意信任我们,听我们讲解医疗常识,叔叔阿姨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也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走过庄河,他们是上天赐予我的兄弟姐妹。

庄河的乡亲父老、可爱的孩子们、我的队友们,他们,闪闪发光。

四版

文学人生

我的高考

袁 方

1980年的夏秋之交,多雨的季节。已到了七月,杨村的麦子依然山一样堆放在场院无法打碾,队长一天几趟跑到麦场,摸摸麦捆是否发烫,看看麦穗是否发芽发霉。每位社员每天都要抬头看天,希望老天开恩响晴几天,好让人们把救命的粮食打碾出来。爸妈每天也都在念叨着这事。然而,我却无暇顾及这些,因为就是在这个多雨的季节,我迎来了人生中的头一件大事——高考。

六号,吃完午饭,我对爸妈说:“我要早些走,班主任说了,要提前看看考场。这几天我住在在县城制药厂上班的一个远房堂兄那里,你们不必操心。”妈妈正在刷锅洗碗,听了我的话,看了我半天,然后又看看爸。爸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迟疑了一下,又掏出了一元钱,叠在一起递给我,问够不够,我说够了。我知道,这是我三天的伙食费。妈说:“去了就吃饱,别饿着;早饭一定要吃。还有,记着别忘了带伞。”我一一答应着,又看看爸,爸什么都没说。吃的住的都安顿好了,似乎再没有什么要叮咛的了。爸妈始终都没有说一定要考上之类的话,因为他们觉得,要让这个瘦弱的儿子从全国330万人中挣脱出来成为27万人中的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数字,都是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不止一次地说给我们,我回家又说给了爸妈的。当然,班主任还说了,“以后你们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娶白脸的洋媳妇还是黑脸的土媳妇,能不能把嘴塞进国家的馍笼里,全看这几天了。”这些我没说给爸妈,因为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

我的考场在县城里的高庙学校,那个学校的条件并不比我的母校阳洪中学好多少,也是一溜平房,我在第六考场,座位就在靠门的第一排第一桌。第一门考政治,严厉非常的班主任王老师代的课,没有理由考砸。铃声响起,两名监考老师一前一后打着雨伞抱着试卷进来了,后面的老师手里还提着一个闹钟。我抬头看着他们在讲台上忙活,心里一阵狂跳。提闹钟的监考老师指着闹钟说,“大家看,时间没问题!”一边说一边举起左手亮出自己手腕上的手表,看完后又说:“看看,没问题!”说着,他自己先笑了,于是,我们也轻轻地笑了。

第二门考语文,卷子发下来后,我定了定神,翻到最后看到作文题目是写读后感,材料是达·芬奇画成千上万个鸡蛋的故事,心里飘过一阵窃喜。因为语文杨老师多次说:今年的作文肯定是写读后感!

交卷之后,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出了教室门就遇到了语文老师,他劈头盖脸地问:“能上90吗?”我说:“不一定,但85总是有的。”我看见他的脸上掠过了一丝失望,心里便恨自己的不争气。那一年,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都是百分卷,外语也是百分卷,但只计30%。就在我有些沮丧地转过一排平房打算出门吃午饭的时候,出人意料地遇到了我们的校长。校长姓董,大个,清瘦,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对招风耳,当然还有他的威名。到现在我还纳闷,高中期间,从来没见过他训斥过谁,但全校学生见到他活像老鼠见到猫,这自然包括我在内,尽管他曾经用自行车带着我去县城参加学科竞赛的颁奖仪式。董校长看到我,关切地问:“没问题吧?”我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他说:“赶紧去吃饭。”

口袋里有了三块钱,吃饭就不用精打细算了,早饭除了一碗豆腐脑,还要了两根馋了很久的油条,花了一毛一分钱;中午吃面条,一毛五分钱;晚餐还是豆腐脑,只是不能再吃油条了,而是就着一个馒头,一毛钱。每天伙食三毛六分钱。

吃完晚饭,撑着雨伞回到制药厂,雨很大,院子里没人,静悄悄的。院子里有两棵苹果树,树上挂满了青苹果。我站在树下,久久地盯着那群青苹果,听着雨滴一下一下打在伞上的声音,心里什么也没有想,但我能感到自己在微笑。

第二天天放晴了,太阳明晃晃的。考完第三门,同学们正聚集在学校门口叽叽喳喳地在议论着自己的得失,一个同学突然兴奋地跑过来说,“你爸来了”。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因为考试期间没有几个家长会来,头一天校门口连一个家长都没有,今天天晴了,校门口才有了零星的几个家长模样的人。我随着同学的目光一看,爸确实来了。我红着脸跑过去,问他为什么来。爸没有回答,盯着我看了一会儿,问:“好着么?”我说:“好着”。爸说:“好着就好”。说完爸又看了看我,然后就骑车走了。

印象中,第三天似乎没有吃午饭,因为心里惦记着妈做的面条。所以,下课的铃声一响,大伙都箭也似的飞出了考场,彼此兴奋地招呼着,踏上了回家的路。

家里,妈已经做好饭等着我。看着狼吞虎咽的我,妈只是默默地看着,想问,但终于什么都没有问,只是看着埋头吃饭的我。爸回来后,我把剩下的钱还给了他。爸迟疑了一下,把零钱给了我;然后,爸又看了看妈,妈似乎点了点头,爸又递过来了一块钱。我看了看妈,就接过了那一块钱。妈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

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和杨村的老少都投入到紧张的三夏大忙之中。原来一直庆幸自己可以躲过这段忙得不可开交的日子,可老天不帮忙,非得要我高考完才放晴。天热得人喘不过气来不说,每天还要在冒着蒸汽的场院里翻场碾场。虽然我不是主劳力,但几天下来就累得脱了形,而且一天到晚不想吃饭。爸妈说,“这么重的活,这么热的天,不吃饭怎么行?要不歇几天?”我说:“我不能歇。”为什么不能歇,我知道好像又不知道。

终于,半个月后,十多万斤麦子圈进了囤里。田野里一望无际的麦茬中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玉米苗,苹果园里的苹果开始涂上了些许的红色。杨村的三夏大忙终于结束了。

只有我还在等待着。

又过了十多天,是一个上午,一个同学满脸油汗地骑车来到我家,扔下了省城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要走。妈忙端来一杯水,同学大口大口地喝着。妈留他吃饭,他说:“不吃不吃,还有几个人的通知书要送。”我愣愣地跟着妈把同学送出了门,然后就看到妈的脚步异常轻快,吩咐弟弟说:“快去,跑着去,把你两个姐叫回来!”

那一天中午,全家人和两个出嫁的姐姐一起吃的饭。两个姐姐惊讶才过了十几天我咋就瘦得像个猴一样。妈炒了几个菜,炸了油饼。吃饭之前,妈说,“别忘了给你爷上香”。爷爷年初去世,活着的时候,他总盼望着自己的孙子们哪怕有一个能成为“公家人”,可他终于没能等到这一天。在爷爷的遗像前,我恭恭敬敬地上完香,回到饭桌旁。二姐问我给爷说了什么,我说什么也没有说。二姐就说我傻,要给爷说你考上了大学。我说我忘了说,全家人都笑了。

吃饭的时候,不年不节的,爸破例喝了几盅酒。几盅酒下去,爸想起了什么,倒上一杯酒,对妈说:“你也喝一盅?”妈看了看我,又看看两个弟弟,说:“喝!”喝完了连说辣。全家人又笑了。

那一天,在杨村南村南街南排最东头一户人家的笑声里,我的高考结束了。

(作者为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特殊的味道

新闻1301刘朝霞

国庆长假,我又走过那条小巷。?长长的路铺满青石板,路两旁矗立着黑色木板房,不时地在墙角里可以看到青苔。?一丝古老的气息绕在那陈旧但别有韵味的凤凰古镇里。一缕缕熟悉的香气延伸过来,引领着我向前走去——还是老味道!我满足地深吸一口气。

到了!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握着已经有了焦印的长筷,时不时在油锅中翻动麻花,头也未抬。我就站在那儿,静静地微笑着等。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次国庆放假,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凤凰古镇玩。路过一个麻花摊,看着那炸的金黄的麻花我停下来了,爸爸见我馋猫的样子就从兜里掏出钱买了三根。我心满意足地吃着麻花,听着爸爸给我讲这里的故事,嘴里吃到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到了高年级,我就不曾来过了。如今我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来转转,找寻当年的味道。

“奶奶,三根麻花!”我微笑着说。老奶奶缓缓抬起头说声好,随即又低下头去,把锅中的麻花一一翻看。看着油锅里的麻花时上时下,油锅的周围由于时间久了有厚厚的黑色油渍,那根十五厘米左右的擀面棍光滑油亮,仿佛在述说着卖麻花的老太太这一生为生计而努力的艰辛。不由得感叹当年她的头上还没有这么多的白发,皱纹也不如现在深,行动也敏捷很多。岁月的风霜已经在她的脸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老奶奶递给我一根炸得焦黄的麻花,我迫切地想回味一下当年的味道,可是咬了一口咬不动,由于炸得时间长麻花太硬了,她笑了。我又使劲地咬了一口,吃在嘴里脆脆的,却蔓延着一股苦涩的味道。我急得吐了出来,老奶奶笑着说:“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吃不了一点苦,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吃了不少苦。新中国刚建立经济落后,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粮食了就吃树皮野菜。人民公社的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就要上工,到天黑才能回家。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平时出门全靠一双腿,住的都是用木材和土盖起来的房子,下雨了还漏雨,有的人还住的是石板房。”我忽然明白老奶奶是要告诉我:建国初的生活虽然过得就像这很麻花的味道一样苦涩,但是他们不怕艰难,积极上进,敢于拼搏。

老奶奶递来了第二根麻花,我咬了一口,蜂蜜的香醇和面粉的香气瞬间充盈了全身。老奶奶看着我享受的模样问:“味道怎么样?”我满足地说:“好甜。”老奶奶说:“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口味也变了,所以我就给麻花上刷一层蜂蜜,有很多人都喜欢呢!?”她还告诉我前一段时间她因高血压生病住院,花了很多钱,幸亏有合作医疗报销了一大部分费用,减轻了家里不少的负担。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他们的衣服光鲜亮丽,鞋子舒适有型,有很多的顾客还开着私家车来买麻花。不由得感慨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我品出来了,这根是幸福的味道。

我接过第三根麻花仔细地看了看,和以前的不一样,个头小了很多。我尝了一口很酥脆,一股很香甜的味道。老奶奶告诉我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她也改进了做法,加入了一些果汁,让麻花的味道越来越多样化。老奶奶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我孙子上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不要利息,学校里还有奖学金,减轻了他爸很大的压力。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是想多赚一点钱,给我孙子。”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了儿子的生活过得更好,为了孙子的学业她毅然地坚守着麻花摊。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镇里办起了旅游,街道变得更加宽敞,房屋越来越高,但不变的是老奶奶的执着。儿子和孙子就是她生活的希望,是她的未来。我明白了这根麻花意味着希望。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生活一定更加幸福,环境更加优美,道路更加通畅,社会更加和谐……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我相信我们的耕耘,会结出金色的硕果;我们的拼搏,会有赫赫业绩;我们的汗水,会让心中的梦想实现。我们眺望明天、未来,我们豪情万丈,用青春和智慧,勾勒出美丽霞光。

真情驿站

你扛起的那片天

广告1301芦亚丽

在那个雨中父亲的背影里,我读懂了生命的艰辛与壮丽。—— 致雨中的父亲

初秋的雨微凉,校园里行人匆匆。又是一年开学季。一大早来学校报名的新生和家长络绎不绝,在飘飞的细雨中,家长和新同学带着急切喜悦的心情走在校园里,一时间各种喧闹和着行李箱拖在地上欢乐的声音响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天空积着大块浅灰色的云,雨没有停下来的趋势,空气却格外清新。我缓缓地前行,雨滴落在伞上,发出轻轻的啪啦声。我能清楚地看到过往的新生脸上好奇期盼的神情,如我当时第一次踏入这个校园一样,怀着热切与渴望。路上多积水,必须小心行走才行,就在这一片喧闹声中,忽然,我看到一个背影。在雨中,他没有打伞,黑色的夹克上落满雨水,他厚实的肩膀上扛着一个沉重的行李箱,步履有些许蹒跚。行李箱被雨布包得很严实,而他自己却被雨打湿了许多。也许是被周围行色匆匆的人影响了,也许是怕自己孩子的行李箱被雨淋湿,也许是想给孩子快点报上名,他在雨里走得很快,沉重的行李箱落在肩头,压皱了衣服。雨下得更紧,没有雨伞的他,衣服湿得更快了。但是他的步伐在雨里仿佛走得更快更坚实。那一刻,忽然而至的感动袭上心头。

一定有点重吧,因为我看到它将你的腰压弯了。

一定有些冷吧,因为细细的雨丝和着冷冷的风吹乱了你的头发。

一定有点累吧,因为我看到你的步履走得有些许艰难。

但是你没有一句怨言,你坚定地往前迈着步子,你同孩子一样怀着无比期盼的心情,带着他步入梦想中的校园。向前走着,在雨中。那一瞬间,你坚实的背影,像一座山那样,朴素、沉默、厚重。这多像每个父亲的缩影啊。泪水忽然充满眼眶,因为我也有这样一位父亲。

我的父亲一向寡言,似乎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我上大学后,母亲常常打电话来,我问父亲呢,妈妈常会说,已经睡了。我每次听到都会有些气馁。父亲节,我给父亲发短信,他没回,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晚上打电话问母亲,母亲说:“看到你的短信,他高兴得一天合不拢嘴。”

我在电话这头微微一笑。挂掉电话,泪水却忍不住流下来。

父亲沉默得像一座山,但却总带着温厚的笑。他似乎从不去奢求什么,对我亦是没有更高的要求,有一次,他说只要你好我就好。我愕然,父亲一直在我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我却从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过他的世界。我在一味索取时,却忘了,我的父亲,他在慢慢老去。我似乎能看到生活的艰难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像一把刀,在他的额头,在他的眼角,刻出皱纹来。他总在默默无言的付出,用他身上所有的精力来浇灌我的梦想。而我却从没发觉,小时候那个俊朗的父亲,有一天突然有了白发。

你在默默替我扛起一切,却小心翼翼,你在繁华的世界里,祈祷你的孩子依旧保持善良真诚。父亲伟大吗?父亲没有给我物质上丰盈的享受,却在不经意间教给我这个世界上最简单却最实用的道理:勤奋努力,善良真诚。

中秋打电话回去,父亲在电话那头笑得温暖,问我有没有吃月饼。我笑:你忘了,我不怎么爱吃月饼的。我能想象到父亲懊恼地拍了拍头,自言自语地说:“是啊,看来真的老了,都忘了我家丫头是不爱吃月饼的。”

记得那次回学校,父亲送我坐上车,车走了,他却还一直久久地站在原地,我能看到父亲一直望着车走的方向。直到拐弯不见,他一直站在那里。瘦削的身影,像一棵树,无言沉默地站着。这么多年,我忽然明白了,那份目光,那份坚定,那份沉默,也许就是,爱。

雨下得更紧了。那个在雨中扛着行李向前的背影,透过朦胧的雨丝,我忽然明白,他为什么走得那么坚定。

因为他扛起的是一片天,属于自己孩子的那片天。

(配图:魏山刚

秋兴两首

汉语1102陶 松

其一

玉龙摆尾西风倦,

秋蝉萧索客断眠。

吟咏歌罢云深处,

路转山回寂寞添。

半壁眉弯花弄影,

踌躇满怀志不前。

杯酒暂壮英雄胆,

功名不就誓不还。

其二

红莲绿荷栖碧蛙,

老树翁妪漫思茶。

鸡鸣日出采桑叶,

群鸟归林夜织麻。

月圆时节庆团聚,

月缺时分赏落花。

江南江北四方客,

寻根究底终一家。

我在秋季微笑

数应1202张 巅

风,吹走秦都夏季的躁动

雨,打散积聚已久的热情

而你,却在人世间寻找

我的足迹

我躲在秋日微风下

思考人生

我叮咛风让它不要告诉你

我躲在秋雨淅沥处

回忆青春

我嘱咐雨让它不要告诉你

我怕我的忧愁感染你

让你落泪

我怕我的孤寂传染你

让你哭泣

我笑笑,风懂了

我笑笑,雨也懂了

今天我就要离开

为了一个梦

明天你也将离开

为了另一个梦

我不会落泪

你也不会哭泣

我笑笑,你懂了

(配图:刘向东摄)

班助心语

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

新闻1301班 侯姝羽

日子顺指尖一划而过,我想告诉日子,帮我尘封这段记忆,永远保留着由最初的热心到后来的真心,永远珍藏着由陌生到侃侃而谈的快乐经历,永远重视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弥足珍贵。我为与你们的相遇而倍感骄傲,开学的日子里,你们带着期望、渴望、希望来到了咸阳师范学院这个大家庭,作为一名班助我也带着热切、真切、亲切来迎接你们。就这样,我们走在了一起……

一个月的时间,却赋予了我永远忘记不了的感动。这段日子,确实很累,但每次一想到你们的热情,你们的笑脸,你们对我信任的眼神,你们的那种亲切感,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我发自内心的。

仍然记得报到的那天是个雨天,你们一个个拉着行李,背着书包,好多同学发梢还在滴着水珠,站在报到桌前,微微笑:“学姐学长好!在哪填表?还有吗?谢谢学姐!”临走了,又回过头说:“学姐学长再见!谢谢你们!”还有个同学,安顿好自己的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来报到处,“学姐,你们是不是还没吃饭呢?”我边整理手中的资料边说:“是啊,一会不忙了再去吃。”他听到这里,转身跑开了。不一会,他又回来了,这次他的手里是两杯热气腾腾的水,他把水端到我们面前,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找不着饭堂在哪,正好看到办公室有人接水喝,就过去接了两杯,你们先喝,暖暖胃。”这样一个刚刚报到仅仅几个小时的大一新生他还哪儿都不熟悉,哪儿都找不着呢,自己还没有吃饭却想着来为我们做一些什么。那一刻,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觉得在雨中有点“饥寒交迫”的我心里忽然充满了暖意。从那一刻起,我便喜欢上了这帮孩子,便心甘情愿地为他们付出真心。

军训的这段日子,同学们都很辛苦,我也特别心疼他们,我最期待也最喜欢的是每天晚上去宿舍看他们。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家里和许久未见的弟弟妹妹在一起一样。一推开门,不管他们多累,不论他们心情多不好,总会以最开心的状态和我打招呼,和我聊天,向我讲他们连里当天的故事……好多时候,和他们聊到快熄灯了才不舍地离开。有一天,我刚走进一个女生宿舍,进去的时候正好这个宿舍集体在为一位同学过生日,在她们热情的邀请下,我也加入了庆祝之列,当生日快乐歌响起时,我发现她们互相对视的眼神是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她们是从天南海北而来,才认识十天时间不到,借着蜡烛的微光,我看到过生日的那位同学激动得哭了……她抬起头望着正在唱歌的舍友和我,连声说“谢谢你们!”相遇不易,且行且珍惜,我喜欢和你们在一起的感觉,我骄傲我的真心换来了同学们彼此的关心和帮助。

风吹来的缘分堆积在心里,是谁也擦不去的痕迹。我很庆幸我的人生里有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来与你们相遇,你们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日子虽然就那样走了,但这一份不可多得的情感陪伴在我们左右。若干年后,当你们回忆起大学时光,想到我,可以微微一笑,那就够了。为你们,我愿意,我珍惜。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