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期2-3版
发布日期:2015-05-08   点击数:
二版

有道彩虹,一直画在梦中

——记我校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

雨后初晴,云淡风轻,草木葱翠,伴着八音管乐团有条不紊地奏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都精神抖擞,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入会场。

庄重热烈的氛围让在场的所有人倾心期待着、翘首着。具有地域特色的安塞腰鼓《青春舞动》鼓声震天,让人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动作间的雄浑。历史悠久的八段锦《薪火传承》以一种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使传统的中国文化思想理念在一招一式的动作中得到完美体现。除此以外,青春飞扬的啦啦操《腾飞青春》、技艺精湛的跆拳道舞《倡礼跆拳》、力与美相结合的体育舞蹈《First Dancer》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青春的风采是多姿多彩的,你能够看到的是中西文化的交融,青春风采的展现,而你看不到的是盛宴背后追梦的执着,坚守友情的动人故事。

“伯仲”兄弟:三年相伴“携手”同行

22日下午1625分。

“砰!”清脆的号令枪鸣响,运动员们似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赛道,

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激烈角逐在红色环形跑道上,速度与时间的比拼,体力与合作的较量,加上观众目不转睛的追随,扣人心弦的比赛结果最终揭晓,该项目的桂冠被政治与管理学院的四位运动员摘得。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对于这次比赛取得的这么好的赛绩,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201班的蔺宝军说道:“这个接力赛极其考验队员们的合作配合程度,这是我和马梁召一起合作的第三年,所以我们有信心取得这样的成绩。”他还告诉记者,三年来两人一直关系很好,经常一起打球运动。这次参加运动会两人都希望能够突破自己以前的成绩。马梁召说:“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训练中,每天早上620720,下午5点到7点都是我们的训练时间,跑圈、跳台阶,每次坚持不住的时候我们两个互相加油打气,鼓励对方。”此次运动会中,蔺宝军还以1186的成绩获得我校男子100米的冠军,他还在去年运动会上打破我校男子100米的记录;马梁召则蝉联男子三级跳远冠军。

他们两兄弟坐在一起,一个温文尔雅,一个开朗阳光。他们在运动上的天赋和相互配合的默契,对彼此的欣赏,以及沮丧时的鼓励,加上他们在运动合作项目中的完美协作,使得他们在运动会中不只是获得了一些项目的冠军荣誉,更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兄弟情义。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希望他们能在以后的征途中,越走越远!

金兰契友:去年的遗憾今年的陪伴

5000米长跑作为一个高强度、高要求的竞赛项目而备受关注,在被熙熙攘攘的观众包围的赛道上,教育科学院应用心理学1301班吴磊正在为奋力冲刺终点而加紧脚步,他沉重的步伐,额上滚落的汗珠……这些细微的动作直到他冲过终点,观众揪着的心才放下来。而比观众更着急的是他的“铁哥们”——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1313班的严娇娇。

人的遗憾分为很多种,有些是我们无法挽回的,但有些遗憾只要我们把握住机会便能够弥补,甚至还有可能得到额外的馈赠。吴磊和严娇娇的经历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严娇娇因为去年女子3000米败北而与同样比赛失败的吴磊相识,同样的失意同样的豁达让两人有了共同话题,相同的爱好,都酷爱运动,尤其是长跑,并在赛场上两个人都是当仁不让的“狠角色”,太多的相同让他们成为了“铁哥们”。

“在昨天的女子3000米比赛中,吴磊一直陪我从起点跑到终点,在旁边给我加油打气,提醒我注意什么,也正是他的鼓舞帮我冲到终点,夺得冠军。”特意来操场看吴磊的5000米比赛的严娇娇激动地告诉记者。

人生如跑步,像吴磊说的那样:“既然站在了人生的赛场上,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凭着毅力,走出最好的自己。”严娇娇也对此抱有同样的看法,“枪响之前,我的脑子里就一直装着我相信我可以的念头。”这个姑娘也同样有着自己对人生的坚持。

“长跑拼的就是耐力,争得就是一口气,更何况旁边有那么多朋友为我加油,吴磊又陪我跑完全程,所以就更不能输了。”这两个“金兰契友”去年共同的遗憾,在今年终于都得到了圆满。

长跑再长,也是一步步跑完。人生再远,也有人一路陪伴。不想遗憾,那就整装重来,须知征途之路,永远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坚心守梦:以运动彰显信念用汗水挥洒青春

“快,葛文超受伤了。”寻声望去,只见一群人簇拥在一个走路一瘸一跛的男生周围。体育系1301班的葛文超同学在进行完跳高比赛后紧接着参加跳远比赛,由于这几天运动强度大,一不小心崴了脚,正准备和同学一块去医院做检查。

“我去年就参加了跳高比赛,成绩不理想。这次比赛跳了1.70米,体育组的第一。虽然受伤了,但是觉得很高兴。”葛文超告诉记者,体育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受点伤早已是家常便饭的事了。他最感谢的是平时如严父般要求的老师和一直陪伴他一起训练的同学们,是他们的鼓励让他坚定信念,就算受伤了也要坚持下去。

同样来自体育系1401班的王菊同学也让记者深深地领略到了她的运动精神。王菊是女子跳高体育组比赛冠军,她是带伤参加比赛的,但刚刚结束跳高比赛,因为赛程紧,她还要参加接下来的比赛,她几乎没有休息,又走向3000米长跑比赛的检录处。她告诉记者:“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我明年还会参加的。”王菊独特的陕北口音和她身上朴实的特点让这位女生显得格外美丽。

清风萦飞,杨柳垂垂。运动会比赛也快进行到了末尾,湛蓝的天空下裁判们的哨响声、现场观众的呐喊加油声、运动员们突破极限的怒吼声、铿锵有力的鼓鸣声……这是视觉与听觉双重冲击,这是一种竞技的力量,这是属于青春的语言,时间定格记忆浓缩,这些都成为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正如《彩虹背后》歌词里唱到的:“有道彩虹,一直画在我的梦中,陪伴我淋过雨水吹过风,当乱乱的阳光洒满晴朗的天空,我就会绽放笑容。”生命在于运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运动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在运动场上飒爽的英姿和矫健的身影、顽强拼搏的精神、永不放弃的斗志……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感动的泪水,看到了雨后虹的美丽。我们要将赛场上这种互帮互助、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的青春似阳光般张扬,似夏花般绚烂,似飞鸟般勇敢,让我们的梦想变得如彩虹般美丽。

(李佩佩梁馨琪伦超鲍少飞魏凤梅)

摄影:刘向东

苗盛春天绿动校园

——记我校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

“种子变绿植,梦想在发芽”的宣传展板上贴满同学们对建设绿色校园、绿色地球的美好祝愿。由我校校环保志愿者协会与微博协会合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在阳光明媚的中午拉开帷幕。

低碳环保共建美丽师院

“听说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领种苗。”带着好奇,记者来到活动地点。只见现场围了好多人,都拿着手机在扫二维码或者是发送短信。

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记者讲解道:“通过短信或扫描二维码参与投票,就可以领养种苗花盆,参与到咱们环保种植的行动中了!”记者随即采访了微博协会负责人黄鑫颖,她表示举办此次种苗领养活动是为了响应422日世界地球日,同时向大家宣传低碳环保理念。

正在忙碌发放物品的杨勇同学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共准备了300个花盆,六斤多种苗。在种苗的选择上也是下了功夫的,这次选的佛甲草种苗,就是事先了解到它好种植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段昊宇说:“佛甲草的生命力特别旺盛,一个宿舍有一株就够了,过几天所有人都有佛甲草了,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能够好一点。”记者注意到现场除了同学们前来领养,也不乏一些宿管阿姨和退休的老师。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拥有脉搏。正是如此,我们才更要投身其中,通过绿植领养活动,自己亲手种植种苗,让环保从一些切实形式上得到体现,让师院变得更美。

与你有约共赴环保之行

烈日当头,就连现场的气氛也犹如这温热的空气一般令人感到热烈。现场人很多,路过的人或驻足观看或直接参与其中。活动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都十分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前来咨询和领养绿色植物的同学们介绍本次活动的一些相关事宜。

记者注意到一位脸上挂着汗滴手已被肥料弄黑的男生正在仔细地分拨着佛甲草苗。化学1401班的邹正波同学告诉记者:“今天来领取种苗的人实在太多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看到这么多人来支持我们的工作真的很开心。”说完继续埋头分拨幼苗。当天23摄氏度的温度,他们就那样站在阳光底下,没有任何的遮掩,足以看出他们对于环保事业的热爱。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的徐礼明同学表示领到种苗很开心,他会好好种植让它健康长大的,希望所有同学们都能够爱护校园环境,致力于环保事业。

从中午十点忙到下午两点多,这些环保志愿者们顶着炎炎烈日,没有一丝的埋怨,他们在用行动展现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爱。

love the earth, pay it forword

422世界地球日倡导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绿植领养活动,给地球母亲送去一份祝福。我们也相信,这一颗颗种子会携带着我们低碳环保的理念,携带着我们大学生对地球母亲的祝福,一点一点地传递下去。”环保协会负责人张海军这样说道。小种子成就大梦想,微行动带来大改变。

环保协会的党王杰同学说:“我们举办这个活动,就是想鼓励大学生重视保护环境,亲身参与到绿色植物种植行动中来。”种子变绿植的过程不仅是碳中和的过程,也是“爱地球”理念传播的过程,而低碳环保的大学生活,就是从一颗传播爱与生命的绿植种苗开始的。

正如活动所倡议的“让身边多一点绿色,改变从你我开始。”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在于传递环保理念,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绿色植物种植行动,积极唤醒全国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相信,从现在做起,我们的地球母亲会绿意盎然,我们的校园也会在大家的努力下而生机勃勃。

(刘朝霞张娇)

我校校报14件作品获2014年度“陕西高校新闻奖”

本报讯在近日揭晓的2014年度“陕西高校新闻奖”评选中,我校校报共有14件作品获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

其中,新闻作品《我们陪你走过冬天——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生帮扶田亚峰的感人事迹》《“回报师恩”自有道书画唱作皆关情——记我校2014届毕业生“回报师恩”系列演出及作品展》《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记我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获得“通讯类”一等奖;《点赞生命中的每一天》获得“言论类”一等奖;2694版获得“版面类”一等奖。

此外,新闻作品《省长娄勤俭在咸阳调研期间来到我校检查燃煤锅炉拆除现场》《我校师生积极收看百年潮·中国梦>》《我校师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获得“消息类”二等奖;《乘坐微电影的时光机梦回长安——记我校学生荣获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微电影大赛“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影片提名奖”》《人生因阅读而美好——访图书馆“同方杯·阅读之星”》《记文学与传播学院“奋斗成就未来——优秀校友励志青春”见面会》获得“通讯类”二等奖;专栏“点赞师院”获得“新闻专栏类”二等奖;图片《我校音乐学院舞蹈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圆满落幕》获得“新闻图片类”二等奖;2724版获得“版面类”二等奖。

  (党委宣传部)

热词推荐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互联网

“互联网 ”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 “互联网 ”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体制增效升级。

校园短波

410日,我校召开了全校学生骨干培训会。

47日, 我校2015年大学生羽毛球团体赛结束。

47-9日,陕西省高教工委举办了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来自全省84所高校的132名选手进行了基础知识笔试、案例分析、主题班会、主题演讲、谈心谈话等五个环节的激烈比拼,我校国际交流学院臧瑞婷、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樊林两位同志分别获得三等奖。

▲近日,我校体育系李江平副教授作为咸阳市武术协会代表队成员受邀参加了“2015年文化韩国行暨韩中武术、柔力球交流展演”活动,并获得武术类节目表演优秀奖。

▲近日,2015年“吉利博瑞杯”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世界游泳锦标赛选拔赛在宝鸡市举行。我校体育系教师靳晶参加了赛事执裁工作,并被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裁判员”。

▲近日,咸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表彰大会召开,我校附中被命名为“20142015年度咸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被评为“2014年咸阳市体育传统学校先进单位”。

▲近日,2014年“全国中学生语、数、外能力竞赛”成绩揭晓,附中初中部成绩优异,喜获大面积丰收,三个年级共有一百名同学获奖,获奖人数占初中部学生总数的12.2%。其中,七名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二十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二十七名同学荣获全国三等奖。此外,四十六名同学荣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咸阳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十六名教师荣获辅导教师奖,师院附中初中部荣获“优秀组织奖”。

汉服华裳衣礼师院

——记渭水华夏汉文化社团乙未年衣礼大会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几千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因袭传承的礼仪衣冠体系。如今汉服已经成为汉文化的体现,成人礼穿汉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对汉服的喜爱与尊崇已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师院与汉服有约

《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一段话,完美地诠释了“华夏”二字的意义。近几年来,汉文化在各大高校引起高度重视,我校学子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将爱好与继承契合,用行动弘扬汉文化和传承汉文化。

411,白云衬着蓝天,柳絮随着微风浮动。在这个和煦的日子,来自不同地方、热爱汉文化的男女老少都前来一睹汉服风采,他们挤满了整个学馨苑广场。嘉宾除了咸阳市汉服社还有陕西其他高校的汉服爱好者。随着四个身着红色裙裾的姑娘在悠扬的《礼仪之邦》乐曲中款款起舞,“渭水华夏汉文化社团乙未年衣礼大会”活动拉开了帷幕。她们用舞蹈展现汉服的风采,在场的人更是看得目不转睛,看得出所有人都在尽情感受汉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动以汉族文化展示为主题共设有七个环节,依次为开场舞蹈表演、汉服展示、作品诵读、成人礼、个人舞蹈表演、现场教授传统礼仪以及最后的主创人员合唱环节,整个活动衔接有序而精彩,通过宣传汉民族传统服装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传统文化理念。

成人礼彰显汉文化特色

开场舞蹈结束以后,在场的人都屏气凝神等待下一个节目,主持人抑扬顿挫地诵读《为汉服低吟浅唱》,告诉我们汉服是炎黄子孙的服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接下来是汉服展示阶段,玄端、曲裾、直裾、襦裙等各式各样的汉服实在是一场千年的服装秀,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在众人意犹未尽的时候迎来了最引人注目的成人礼仪式,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女子及笄礼,筓礼足,由家长请老师为女子加礼,三请三让(邀请老师为少女进行三次加礼),为了表明少女及笄的重要性,少女得三换衣,着襦裙、深衣、礼服,并分别加簪木笄、金簪、钗簪,最后由老师赐字,家长垂训,成人礼毕。成人礼环节的主人公是来自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历史专业1402班的容端同学。她身着汉服曲裾,言行礼貌而端庄。记者向其询问关于此次以传统方式举行成人礼的感受时,她言语中难掩开心之情,坦言十分庆幸自己的成人礼能够在大学里以这种方式举行,她也表达了对传统汉文化未来发展的期望:“希望有更多的人传承文化美德,比如说讲礼貌知礼仪、尊老爱幼。”采访结束之后,容端同学也不忘向记者深深作揖还礼而退。

来自西安翻译学院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在我们这个热爱汉文化的圈子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代号,我就叫暮酉。我赶了几十里路来到此地就因为喜欢汉文化,期待一场这样的文化盛宴”。他还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汉服,指出汉服是汉族文化的代表,是属于汉文化尤为重要的的一部分。华夏民族,服章之美,礼仪之大谓之大,希望此次活动能推动汉文化在学校的传播,让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王志贤老人也十分赞赏地点点头说道:“该活动十分有意义,衣服文化礼仪习俗,对于不懂这些的人虽然不能让他们立刻就彻底深刻地理解,但最起码让他们有了一些初步的礼仪概念。”老人说完在一旁认真地观赏着,除了王志贤老人,有很多老人还带着孙子孙女前来观看,许多小朋友也看得目不转睛,身边的爷爷奶奶有时还会做适当的解释。那一刻,文化在眼里,在音乐里,也在口耳相传中传承。

爱好与传承同行

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穿汉服,行古礼,因为这些都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是炎黄子孙独有的符号。

来自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1402班的强磊同学表示,他从小就喜欢汉文化,也有属于自己的别号——东君,说起渭水华夏汉文化社团的成立,他兴致勃勃地说:“起初只是在百度贴吧看到关于汉服的信息,再将爱好汉服的人聚在一起,从兴趣小组到社团。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以穿漂亮的汉服作为媒介吸引大家参加这个社团来学习、了解并推广汉文化是十分有意义的事。负责人陈秋娴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襦裙接着说,“文化的复兴,从内在到外在,内在的素养礼仪与外在的衣服都是重要的,因而内外一致,衣礼先行。”

来自商学院经济学专业1403班的尹婵婵同学作为汉服爱好者,她思忖片刻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是汉服,这样的态度也是我们传承汉文化最核心的标准。”

这次盛大的衣礼大会活动,很好地践行了文化传承的理念,第二天《咸阳日报》以《着我汉家衣,兴我礼仪邦》为题报道了此次活动,一幅幅我校学子穿各式汉服的照片被附上注释在咸阳市民手中传阅,引起很大反响。这对于民族传统服装正确认知的宣传以及传统汉文化的推广无疑是有意义的,随着汉服在我国高校的热传和社会的重视,相信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愿优秀传统汉文化的推广永不止,愿优秀传统汉文化的传承永不息。

(李佩佩杜开强高珊)

摄影:孙夏琰

心理健康谈

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1.制怒术。在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时,先想一想发怒有无道理,再想一想发怒后会有什么后果,最后想一想有没有其它方式来代替?这样想过后就会变得理智起来。2.愉悦术。努力增加积极情绪以削弱消极情绪。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多交朋友,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快乐。二是多立些小目标,小目标易实现,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会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学会辩证思想,从容对待挫折与失败。3.幽默术。生活中要多笑勿愁,经常幽上一默,既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4.宣泄术。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如跑步、读小说、看电影,甚至可以大哭一场,或者找朋友谈心诉说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5.升华术。就是把受挫折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如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的宫刑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著述《史记》上,终成一代大师。6.放松术。心情不佳时,可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地放松全身,或通过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入静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抛开面前不愉快之事不去想,而去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三版理论·视野

三秦书月·书香校园

让书香溢满校园

4月的师院书香满园,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捧书之人,阅读或是学习,都带给我们一种沁人心脾的书香之气,就让我们以读书论道,以阅读为荣耀,用智慧点亮青春的光芒。

腹有诗书气自华

3年借书315本,3年写完了13个笔记本的读书笔记,3年创作了3篇小说、50篇散文、20篇诗歌……这一组数据是连续获得我校两届“读书之星”称号的文学与传播学院袁伟同学创造的。“上大学三年以来,我读的这300多本书成为我大学里最宝贵的知识财富,读书和音乐一样能消解人所有的不平和痛苦,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获得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书读得多了,就会成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袁伟这样说到。早在去年他的阅读特点已经引起我校师生的关注,而今年他的阅读情况不仅比去年更好,涉猎书目也更为齐全。袁伟的同班同学王振也很喜欢读书,说起平时里喜欢的书,王振饶有兴趣地说到,最爱的莫过于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可以塑造气质,更是一个陶冶性情的过程。读书的过程,短时间內可能看不到效果,但坚持下来将会受益无穷。”

一个班有两个读书之星,让大家羡慕不已。但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有一个班居然出了三个“阅读之星”!雨果说:“花儿要有香味,女子要有智慧。”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1311班的董华、王秋秋、王英杰三位姑娘一年的读书量加起来超过200本,阅读像春风四溢一样在她们中间泛滥,她们在用行动践行着阅读的真谛,追求书中的无限风采和精华。文史不分家,来自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1102班的张琪也通过阅读史书找到行事做人的真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书画同源,诗画结合则更显相得益彰,美术学院1305班的李通说:“诗为诗,画为画,诗画结合,才是真正的大家。”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也是这次“阅读之星”评选的大赢家,有地理1201班的赵晋作为两届“阅读之星”起领头作用,今年获得“阅读之星”称号共有五人,其中以地理科学1321班的郭银花一年阅读146本为人所称道。而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两届“阅读之星”张望和贺天凤也同样引领了阅读的潮流。

阅读是为了大学的生活更加绚烂,阅读也是为了寻找流动的历史中的光芒,良好的阅读之风在师院蔓延渗透,除了将书借出馆外阅读的“阅读之星”,还有那些在馆内安静阅读的同学们,他们也是另一种“明星”。

细品静思亦从容

有的人喜欢在人群里阅读,有的人则喜欢在寂静里与书对话。

图书馆六楼的王川军老师说,他在图书馆值班时接待了很多的同学,却总有那么几个人使他印象深刻,王老师谈起使他印象深刻的“书霸”徐锦:“我现在已经不记得她是哪个专业的学生,但是有一个时期她几乎每天来六楼读书,于是和我们就熟悉起来了,还经常打招呼。”王老师说完若有所思地说:“有好长时间没见她来了,还是有一次在图书馆外遇见她,才知道她原来已经将六楼的书几乎都翻过了,她又去五楼看中国文学了。”像徐锦以这种方式阅读的同学在图书馆里数不胜数。来自政治与管理学院思政1301班的杨美祎说:“我就是喜欢图书馆那种安静的阅读氛围,在书架之间徜徉,就像穿越无数的智慧丛林一样令人感到震撼。”爱好阅读的任煜说:“图书馆里的书香是不同于花园里百花一样的香味,我喜欢来图书馆阅读被翻得陈旧的三毛系列丛书,感受每个读者坐在图书馆阅读时的不同气息。”他们来图书馆,就是这样简单不过的理由,只是因为喜欢。

阅读需要环境,需要心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徐锦、杨美祎、任煜等等这些同学,她们虽然没有“阅读之星”的光环,但是也是师院的另一种“明星”。

为君身畔频添香

高楼捧书观天下,闲时还顾案前花。

以前的图书馆仅仅只是书和桌椅,现在有的楼层已经在新增的小型书架上种上了花草,为图书馆的环境增色不少。“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好,我们将会在今年努力的基础上争取对广大师生做更好的服务。”图书馆馆长宇文高峰一边微笑着一边说,“下一步希望能够实现在图书馆设立休闲区,咖啡屋,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阅读氛围,希望我校广大师生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今年在各楼层增加了书架和图书,新增图书分普通大众阅读书籍和专业书籍,有助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师生们学习研究,也有助于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书种的齐全和电子移动图书馆等系列电子设备的辅助能够满足我校师生的阅读需求。

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借阅量为64285册,总体来看,纸质书籍借阅量每年的变化不大,然而在电子资源访问量方面,增长明显。据悉,2014年度电子图书阅读量为7.3万多次,下载量为4.7万多次,比去年同期多1万多次,中国知网电子期刊访问量为27万多次,学位论文访问量为32万多次,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使用量为27万多次,学位论文访问量为32万多次,有了大幅度提高。“在电子类图书方面,增加是明显的,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大学生更看重网络的方便和快捷,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子类图书中,专业课的阅读量和下载量占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说到。然而对于整天忙于论文写作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的同学来说,下载电子类图书比去楼层找书方便得多,因为这样很快,而且比纸质书效率要高。

每次走进图书馆,就会看到在敞亮的一楼大厅,扫电子图书的同学井然有序,看电子报刊的同学络绎不绝,这不同的阅读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阅读享受。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形成一种氛围,不仅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温暖,也可以带动一个群体形成阅读习惯;希望在我校浓厚阅读风气的熏陶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读书,爱上读书,享受阅读带来的快意,用阅读来完善我们的大学生活。让阅读照亮青春的天空,陪着我们走过大学生活,丰富和充实我们的人生之路。

(唐建春郑慧秦梓晗鲍少飞)

摄影:刘向东

关注教师信念培养提升教师教育品质

——读马莹博士的《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研究》

郭红霞

教师信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的精神动力因素。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教师理想信念衰微现象日益突出,此一矛盾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进程。从根本上改善与提高教师信念水平,是提升当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代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要达到上述目标,就需要对教师信念的构成、形成及其现实样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准确把握教师信念现状及其问题,为提升教师信念品质寻找有效途径。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莹博士的《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研究》就是一部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的学术专著。此专著不仅在已有对教师信念宏观静态研究基础上展开了对教师信念的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等关键问题系统化的理论探讨,而且作者能够深入教育实践一线开展田野研究,对当代教师信念状况进行了微观透视,把握住了当代教师信念及其发展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历史、文化及教育影响等角度对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否定及对西方教育的片面引进与低层次模仿,致使教师群体丧失了其原有的文化信仰与对教育之终极目标的理解,最终成为处于现代工业大生产模式下的生产工具之一。当代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对于知识技能的追求,对“人的问题”及对受教育者情感教育的忽略,使得本应得到特别重视的教师职前信念教育流于虚空;当代消费主义价值观、不恰当的管理方式及其影响下学校内部多方利益的冲突,对在职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发展也造成了明显的消极影响。因而,当代教师教育要培养出能承担新的历史使命的新型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师信念的引领与守护,并且要重视教师群体之生命信仰与文化信仰对其职业信念的重要作用,使教师拥有完成其使命所必须的核心价值观和知识分子情怀,以重塑教师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及“人师”形象。最后,作者依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教师信念发展规律讨论了教师信念教育的基本路径,为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信念教育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马莹博士在《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出以下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作者认为,教师信念是教师个体所确信的、对其教育教学行为起到间接和直接支配作用的一系列观念。其中包括:教师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之社会价值的认识和理想追求,对达成自己人生及职业理想之途径的选择和判断,以及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意义、教育教学方式与策略的认识和选择。对教师信念进行研究,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全面把握教师信念及其发展状态。

书中强调,教师信念应当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首先是生命信仰层:教师对生命及其最高价值追求的认识;其次是教育信念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之社会价值的认识;再次是教学信念层:教师对所在学科教学完成教育责任之特殊作用与实现途径的认识。其中,教师对自身所从事职业之社会价值的认识是教师信念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是教师将自己的生命信仰、社会理想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认识与思考结果,是教师信念的主干。其中应当包含教师对人与社会的认识,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认识、对学生及其成长需求的认识,也决定了教师如何认识自身在特定课程与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策略的选择。因而在教师教育中,如果只是注重对教师所教学科知识技能及其教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教师生命信仰与教育信念的培养,就会难以使教师产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获得对于自身所教学科价值的深入理解,影响其长远的专业发展。

此前有关教师信念问题的研究,多是从教师的职业信念与教学信念开始讨论其静态状况,不能全面揭示教师信念的来源及发展基础。马莹博士的《当代教师信念问题研究》则弥补我国教师信念研究在理论建构与现实样态把握方面的不足,为教师研究与教师教育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思想,也可以对新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造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作者以教师的生命信仰、人生与社会理想为出发点,揭示了教师信念的内涵、教师理想信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为分析讨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信念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同时,作者运用问卷法、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相结合、相互印证的综合研究方法,获得了对现实中教师信念多维度的立体关照,更为全面地把握了当代教师的信念状态,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翔实的研究资料。最为可贵的一点是,作者从社会现实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与需要出发,强调教师教育必须重视“从人到职业人”这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逻辑,认为教师自身对于生命信仰与生命价值的追求是其职业信念正向发展的前提,因而教师教育必须首先注重人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职业人的训练。同时明确新基础教育所需的教师信念体系,以此反对工具化教师教育理念,为职前教师精神培育及职后教师信念导引提供了更为根本的问题解决思路。

国家要发展,国民完善、坚定的信念是根本;教育要发展,教师完善、坚定的信念是保障。希望马莹博士的《当代教师信念研究》及其思想观点能够影响更多的教育学仁,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点亮一支星星之火。

(作者为山西运城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赴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实习有感

外汉1201南少琼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题记

当我还在感慨2014年的仓促结束时,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就已经张开了臂膀等着我的拥抱。带着憧憬,我和34名同学一起踏上了赴博爱实习的道路。

初见之时,我在庆幸。校园不大,却很精致,花、草、树木、小溪和雕刻,一样不少地营造着公园般的学习环境,就连空气也因为远离市区而格外清新。而这份美好也在接下来与留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变得更加绚丽。

第一次走进初级一班的时候正值下课,跟着实习学校的老师一踏进教室,留学生此起彼伏的“老师好”让我的内心一下子激动起来。虽然只是实习,但如此正式的以老师身份近距离接触留学生还是第一次。

就此,我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实习生活,也开始掌握了实习中的第一个技能——听。俗话说“经验是永久的老师”。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面对眼前的困难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他人的经验。实习初期,我们的任务便是听课。听课不仅仅是学习课本内容,更多的是学习如何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把握一节课。以前,我们的听课,只是简单的把老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而现在我们却要将这种简单的接受模式转化为“老师—学生—老师”的循环模式。我们所听的第一节课是由负责初级一班的韩蕾老师上的汉语听力,她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听力水平,在听力之前先帮学生预习,方便他们更好地带着问题去听。之后,在听的过程中还不断地给学生补充新的生词,以便加强一篇听力阅读的效果。一节典型的听力习题课,传统中我们只是“听—练—听”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外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他们的汉语基础,将时间有限的一节课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说“听”是我实习中掌握的第一个技能,那么“学”便是我掌握这个技能后最大的感受。

曾经,在我看来,学习好汉语的标志便是能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而这个看法也在实习的第一天便被颠覆了。“老师,我们为什么说我想起来你的名字了,不说我想出来你的名字了?”“老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不是第一的意思吗?为什么不能说我‘甲次’来中国?”“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趋向补语?”“老师……”我不得不承认,在面对这些学生的询问时,我有些心虚,因为在我看来很正常的语言是没有必要解释的,可是对他们而言,汉语中一丁点的变化都是需要知道为什么的,而我却没有足够的信心用最准确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从出生起,我们便开始学习汉语,二十几年的汉语学习,早已让我们把汉语当成了习惯。可是突然有一天,需要你解释你的习惯时,你会发现,对自己的习惯却也并不是完全了解。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活到老学到老”,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知道的更多。因为,你需要一直学习,当你的知识储备不够时你要学习,当你教新的知识时你需要学习,当你复习旧的知识时还要学习。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要求。

晚上九点下自习后,很多留学生都会主动地留下来继续学习,他们都如此认真努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早点进入梦乡呢?

无论是听课还是学习,作为老师,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学会如何去“教”。

实习第五周,我们开始准备上台讲课。写教案、备课、说课、讲课、总结,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先说写教案,作为实习老师,我们的教案在正式讲课前都要有指导教师检查指导。我讲的是生词,应该说是最容易的一节课,只要把握好每个生词的意思和用法即可。可即便如此,当指导教师韩老师分析我的教案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是过于拘泥。根据往常听课时的经验,韩老师在讲生词时通常会用到近义词解析、反义词对比、形象展示、单字分解等不同的讲解方式,而自己则过多考虑方式,忽略了作为单词最基本的元素——意义。就像韩老师所说,用什么方式讲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留学生明白,会应用。备课和说课是在小组里进行的,因为担心上课效果不好,会提前和同学彼此讲课,熟悉教学环节和内容。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讲课了,初上讲台,之前害怕有的紧张反而没有。其实当一个人真正进入角色后就不会再被更多的因素干扰。同学们很配合,整个课堂环节也很顺利,但是我不得不提到的是,当我讲到“基础”这个单词时,发生的小插曲。“基础”这个词,我通过拓展词义帮助他们理解,我想“汉语基础”“经济基础”这个比较贴近他们生活的短语可能会更好地被他们接受,就当我想继续讲解下一个词时,一个哈萨克斯坦的小伙子李逸飞问我还能不能再讲一下别的“基础”,此时班里的其他同学也表示需要更多的例子来理解。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有些慌乱,在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我很快平静下来,耐心地用讲过的两个短语再次解释了下,因为我一时无法想起别的更好的关于基础的解释。虽然这个波折一分钟就过去了,但是我还是深深意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和现场掌控能力的欠缺。

学习贯穿在一切活动之中。在博爱实习期间,我们还赶上了西安博爱国际学校“第十一届汉语桥演讲比赛”和“第八届中华才艺大赛”。留学生对活动的热情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痴迷超出我的想象,也让我对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为了能更好地参加比赛,每天都会找老师练习演讲稿,这样的学习态度也让每一位实习老师感动。我负责的参赛选手是来自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的贺林,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会唱汉语歌曲,会打中国功夫,而演讲的《我的中国梦》更是将他对中国的向往抒发到了极致。而温暖往往伴随着惊喜,活动结束的第二天,我们迎来了国际交流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王长顺院长一行带着慰问品来到博爱看望我们,就像家长一样,关怀着我们的一切成长。

实习已经接近尾声,可是我却比实习开始时还要激动。因为这短短40多天中,我体验到太多不曾体验的生活,明白了许多曾经不以为是的想法。可以说这些天,我成长着,不只是学会了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听课,也学会了如何去把握控制一节课,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比如更为扎实的汉语基础,比如更多的讲课经验,比如一名出色的老师所具备的的一些素质和修养。

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而对外汉语教师更是如此,因为他们肩负着传承中国精髓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手持教鞭执步讲台,为祖国培养栋梁;明天后,我就成了你,肩负使命,用汉语对话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微阅读

423是世界读书日。如何去阅读,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90后学子的心声。

新闻1401班李佩佩:我先来对《诗经》做个简评吧!国有诗三百,始于西周,成于春秋。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毫无疑问《诗经》便是诗的源泉,民之风、国之雅、宗庙之颂,所有的这些,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纯朴而又恢宏的上古卷轴,墨香四溢,百怪千奇,一字一世界,一句一风华。常读诗有益,常叙诗生情,《诗经》以它独有的魅力,已然成为中华文学文化里的一大瑰宝。

社工1401班高珊:或许我们了不起,但都不是盖茨比。很后悔现在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但是一想到没有错过这本书,便在庆幸了。也许每个人都和盖茨比一样对于生活,爱情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即使现实把自己折磨得残破不堪,也不会轻易放弃心中理想的世界。人必须要有梦想,它激励着我们步步向前,但是却不能活在“美梦”之中。希望我们也能了不起,但不是盖茨比式的。

社工1401班伦超: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是我偏爱这天下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忠有义;一场场激烈的打斗,有春有秋;一个个精彩的情节,有喜有悲。个人偏爱其中的武打描写。每当读到那些武打场面,简直不敢相信深深印在脑海中的画面竟然只是来自几句文言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因为这部书,我喜欢上了文言文,也让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武打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语1402班张向东:能不能听听我的,我一直坚信书本是能给我慰藉的。某年某月的某个平常下午我终于遇到了那个令我心仪的书——《你的礼仪价值百万》,我轻轻地捧着它犹如捧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生活中,一个看似随便的动作就能毁掉一单生意,一个习以为常的话语会带给别人伤害,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在中西方文化急剧碰撞的荡漾中,你的言行举止的得体就万分重要了,相信大家都愿意展示一个光彩的形象给别人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懂礼守礼进而用礼呢?去看看《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这本书,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技1401班郭曹茹:大家都好有才啊!我也来献献丑。在我读过的书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岳飞传》。岳飞忠心爱国,打败金兵,收复失地,却被奸臣秦桧陷害,受尽酷刑,死时只有三十九岁,真令人惋惜,而他的故事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经济1403班尹婵婵:我第一次通读《红楼梦》是在十岁那年,即便好多字都不认识,却是认真细致地读完了厚厚四大本。一直觉得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年少时的那些懵懂,正成为如今我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灯塔。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