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期1-4版
发布日期:2015-01-05   点击数:
一版

校领导前往旬邑马栏阳坡头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

本报讯 1217日,党委书记赵怀礼,院长刘彬,党委副书记王国良,副院长王瑞、马智勇、舒世昌,原纪委书记王大学,前往我校扶贫帮扶村——旬邑县马栏镇阳坡头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在元旦来临之前给帮扶村群众送上节日的祝福与问候,同时,实地了解帮扶家庭的生活情况及困难,有针对性地推进“一对一”扶贫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到达阳坡头村后,在村委会,校领导与旬邑县副县长巨旺民,马栏镇党委书记文海荣,阳坡头村支部委员会、村委会成员及部分困难群众进行了座谈。会上,巨旺民副县长首先作了讲话。他对我校来到帮扶村开展慰问活动表示欢迎,对我校在帮扶村修路灯、建微机室,开展文化下乡、培训当地教师,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群众教育文化水平表示诚挚感谢。巨副县长简要介绍了旬邑县扶贫工作情况,并希望今后我校与县政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各尽所能,一起改善阳坡头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村支部书记张锁盈介绍了村子人口、土地、设施、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对我校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表示感谢。镇党委书记文海荣介绍了现阶段马栏镇脱贫、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我校扶贫工作队队长、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波通报了我校2014年“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整体情况。他指出,一是我校今年举办了两场文化扶贫文艺演出,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学校于5月组建驻阳坡头村扶贫工作队,暑期走访扶贫户,进行摸底调查,完成了贫困户的建档、立卡、信息搜集上报工作;三是帮助阳坡头村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扶贫工作计划,并逐步落实;四是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五是利用高校知识、科技、文化优势,向帮扶村输送致富信息、技术,培训当地小学教师;六是与帮扶村商议扶贫帮扶专项资金的使用计划。他讲到,本次活动,校领导先行一步,了解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情况,慰问看望贫困群众,学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结对帮扶。

校党委书记赵怀礼最后作了讲话。他向旬邑县马栏镇阳坡头村群众表达了元旦的祝贺、新年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对当地政府给予我校社会服务等工作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做好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是我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是我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响应省市要求,高度重视结对扶贫工作,组建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了扶贫帮扶工作。他强调,阳坡头村既是我校的扶贫点,也是锻炼干部、社会服务的平台,引导师生开展社会调研、进行科技文化下乡的窗口,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关注、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尽其所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座谈会后,校领导前往结对帮扶群众家里,与村民深入交谈,了解村民家庭现状及实际困难,并给村民送上了慰问金与慰问品。校领导一行还前往阳坡头希望小学,实地了解了学校整体情况。

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李养民陪同参与慰问活动。

(党委宣传部)

我校2013-2014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召开

本报讯 1226日下午,我校召开了2013-2014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王国良主持。

会上,由工作人员宣读了《关于颁发2014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决定》《2013-2014学年度校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关于颁发2013-2014学年度校级奖学金的决定》《关于表彰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关于表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助人为乐先进集体及个人的决定》等表彰文件。

随后,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校级先进班集体” “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助人为乐先进集体及个人” “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校级优秀学生标兵” “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牌。

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文学与传播学院广告1301班班长董晓武同学代表先进个人作了发言。

会上,院长刘彬作了讲话。刘院长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获奖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对2014年的学生工作给予了肯定。刘院长还对全校同学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坚定信念,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二是敏于求知,养成勤奋的学习观;三是求实创新,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最后,王国良副书记在总结会议时,要求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及广大学生以本次表彰会为契机,以先进为榜样,团结奋进、不懈努力、勤学善思、勇于开拓,不断推进学风建设,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副院长王瑞、马智勇、舒世昌,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李养民,党委宣传部部长吕广利,教务处处长姬建锋,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徐文强,学生处党总支书记刘伟,团委书记计谋远,学生处副处长王倩、各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主任)、副书记、辅导员,受表彰的学生代表及学生处、团委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图 片 新 闻

1221,我校举办了2015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本次洽谈会吸引了来自陕西、北京、四川、浙江等多个省区的244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洽谈会提供了以教育类、文员类、电子化工类、艺术类为主的7000余个岗位。共有近50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洽谈会,毕业生专业涵盖了包括文、史、哲、理、工、经、管、教育等学科的50多个专业。当日,党委书记赵怀礼、院长刘彬、党委副书记王国良、副院长舒世昌亲临洽谈会现场,走访用人单位,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咸阳电视台对本次洽谈会进行了采访报道。本次招聘会的举办,为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和双向选择的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洽谈会现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了接触和深入洽谈,最终有1000多位求职者通过面试、笔试达成就业意向,有近百名毕业生现场签约。  (学生处)

我校学子在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

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

本报讯12月12-14日,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在浙江举行。来自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79所参赛院校的311名师范生同台竞技。我校三名学生面对强手、沉着应对、表现突出、全部获奖,杨娟夺得化学学科一等奖、郎静媛获物理学科三等奖、孙静获外语学科优胜奖。我校在此次比赛中取得西北五省参赛院校的最好成绩。

竞赛由全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务处长联席会主办,是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影响最广、公信度高的师范生技能赛事。本次竞赛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和化学六个组别,由组委会抽签决定各院校参赛学科,我校为化学、物理、外语三个组。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上课与板书、即席讲演等环节,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综合评比。

师范生技能竞赛是实践检验师范生培养成效的重要途径,展示了我校师范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实践技能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力度,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特色发展。(教务处)

点赞师院

爱的天空下,我们一路同行

——记我校社团爱心公益活动

寒风裹着枯黄的叶子在空中打着转儿,光秃秃的树枝尽显冬日的寒意,不时走过的同学都紧紧裹着衣服疾步前行。严寒的天气中,仍有一群人一直忙碌着。有人一丝不苟地写着策划、有人聚精会神地画着展板、有人不遗余力地搭着帐篷、有人有条不紊地清点着收集的衣物、有人将招领的失物分门别类……这些“爱岗敬业”的工作人员不禁引起同学们的好奇,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带着好奇,记者走近他们,走近这些坚持搭建爱的平台、用公益活动在校园勾勒出动人的风景、用向善的心灵温暖着整个寒冬的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

晨曦志愿者联盟:用爱“温暖”你的梦

“咦,他们在那儿呢,我们把这些都拿过去捐了吧!”两个同学手提着大包衣物步履匆匆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随着他们奔走的方向,“衣旧情深,节衣惜福”偌大的横幅映入记者的眼帘,放眼望去,学馨苑门前人群熙熙攘攘,志愿者身后的空地上半新的大衣、毛衣、保暖衣、裤子、鞋子等等都整整齐齐地已打包好。原来,这是晨曦青年志愿者联盟社团号召全校师生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物,奉献爱心的活动。

“嗨,你好!衣服虽旧了一些,但还是希望能够带给远方的你一个温暖的冬天。”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的赵媛媛同学悄悄地将写好的纸条放进准备捐的衣服的口袋里。听记者说明来意她羞涩地搓着手说:“衣服能暖和孩子的身体,纸条会暖和孩子们的心的。”心有所寄,爱无疆界。午时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显得那么动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老师、家长、孩子参与其中,副社长侯晓彤的脸上笑容越来越灿烂,她向记者讲述了早上的一幕场景。早上九点多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提着两包衣服递给志愿者们,随后,那个男孩从怀里掏出一个变形金刚和一盒飞行棋放在桌子上,说:“这些也捐给小朋友吧!”他妈妈惊奇地问他:“这都是你最喜欢的玩具,舍得吗?”他低头拽了拽妈妈的手说:“我喜欢变形金刚,其他小朋友也会喜欢,让他们也玩玩吧;飞行棋是我得的奖品,我也不会玩还不如给其他小朋友玩呢。”侯晓彤同学感慨于这份纯真的感情,记者也不禁陷入深深的感动。晨曦组织部部长补充道:“对于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来说,如果那些孩子能有一副御寒的手套,他们的小手就不会再长着疼痛难忍的冻疮;如果他们有一件保暖的衣服,就不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如果能有一件文具,就能更好地学习,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真心地希望能通过这些温暖的行动带给更多的贫困地区小学生冬日的温暖,希望能够用这些汇聚起来的爱意点燃那些孩子的梦想。”

晨曦志愿者联盟社团自2010年创建以来,为康复中心的孩子募捐学习用品500余件、书籍300余本。同时还联合陕西零贰玖公益服务中心在我校举办了数十次“衣旧情深,节衣惜福”的捐赠衣物活动,为山区儿童捐献衣物鞋帽2万余件,他们收集的衣物温暖了山区孩子的整个寒冬。

这“厚厚”的成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志愿者们数年如一日的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搭建的一个承载爱心的平台,让爱不断传递,让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关爱山区孩子的行列。正如晨曦的另一个副社王晶所说:“爱,其实是相互的。收到衣物,孩子们会温暖一些;付出了爱心,我们就会快乐一些。”

爱心小分队:用心为你“失而复得”

你是否曾留意过校园里有这样一个组织,每个双周的周四,从早晨10:00到下午6:30,无论严寒酷暑,长安银行前面总会有人早早搭好帐篷,帐篷下的桌子上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千奇百怪”的物品,大到手机、钱包、银行卡,小到课本、水杯和雨伞,甚至还有身份证、准考证……售货员吗?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跳蚤市场吗?他们只出不进。看看帐篷的名字——爱心小分队失物招领处,我们便会恍然大悟,他们正是一直以来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让同学们“失而复得”的岗位上的爱心小分队的志愿者们。

“以前,同学东西丢了,总是无处可寻,着急万分又无可奈何,而现在很多同学东西不见了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谁有爱心招领处的电话?’”一旁的志愿者林雪娇同学跟我们分享了她那次“失而复得”的经历。她说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夕刚到自习室准备复习,同学突然打来电话说有急事需要她帮忙,她想自己一会儿就会回来就没拿包,直接去帮同学了。结果事情太复杂费了些时间,当时只顾着忙事情便忘了包还在教室,等想起来再回去找时,才发觉自己的包早已“不翼而飞”。要知道准考证、身份证、钱包、笔记可全都在包里,第二天还要填一个资料需要身份证的复印件呢。一时间,她心急如焚。正在此时,有人建议她试着问问“爱心招领”的负责人,当她焦急万分地赶到“爱心招领处”,果真有人将她的包送到了那里,经过核对包里的东西一件未少。失而复得的喜悦之后带给她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触动,“如果自己也能够像这些志愿者们一样去帮助别人,那不是更有意义吗?”说干就干,现在的林雪娇同学已正式成为了“爱心小分队”的一员。一旁的负责人施鹏宇打趣地说:“古有卖炭翁,今有‘送炭翁’,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对得起我们社团‘服务师院益暖师院’的宗旨。”说完,大家都不住地点头表示赞许。

“爱心小分队”的志愿者们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在今日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信赖和寄托,上一届负责人曹建同学不无感慨地说:“‘爱心小分队’能走到今天,是我们所有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只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失物招领,我们懂得了拾金不昧,一路走来我们成长了许多,收获了很多,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爱心联盟:用情呵护你的“天空”

你是否知道金色的太阳可以是三角形的?你是否看到蓝色的雪花漫天飞舞?你是否了解他们的世界没有声音与颜色?你是否也像他们一样选择呵护与关怀那片不为人知的“天空”。或是擦干净孩子们的小手、或是陪孩子们一起做简单的游戏、或是陪孩子们画他们世界里的月亮和星星、或是给他们一个怀抱任他们嬉闹……一直以来,爱心联盟的每一个志愿者们默默地走近特殊儿童,关怀和呵护着孩子们“湛蓝的天空”。

柔和的灯光掩映着枯黄的树叶,路上是空荡荡的树叶在随风飘荡。在花园旁的石凳前,我们如约见到了爱心联盟社团的副社长封欢,看到我们的时候她微微一笑,也许是微笑与热心早已成为习惯,也许是公益早已让友善植入心底,这个清秀的女孩用自己的方式向周围的人传递着温暖。

真情,能够温暖每一颗心灵,能够让更多的人懂得珍惜、懂得给予。封欢同学动情地向我们讲述了那次照顾特殊儿童的爱心公益活动时,一个对自己触动很深的情节。“那天我们到了儿童福利院后,见到了那些有着一些缺陷的孩子们,第一眼就觉得他们很友好、很纯真,和其他的孩子似乎没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了增进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便分成几个小组和孩子们做赛跑游戏,和我分到一组的那个小男孩是一个智力有些障碍的孩子。游戏开始了,这个小男孩并不明白什么是规则,他就只是拉着我的手一直向前奔跑,当他的老师追过来严厉地责问他时,他很惊恐,躲在我背后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我能感觉到那一刻他拉着我的时候手心传递给我的信任和依赖,让我想要用更多的爱去鼓励他向前奔跑,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讲完后她低下头沉默了,我们知道这个善良的姑娘对那些孩子的真情与爱意。

爱心联盟自20085·12大地震之后成立以来秉承“爱由心而生,心因爱而美”的宗旨,多次与咸阳市残疾人联合协会、渭城区残疾人联合协会合作,努力服务于咸阳市各孤儿院与特殊学校。同时还举办过很多的公益活动,如:“爱心义卖”活动、“爱心天使站”活动(关注穆斯林孤儿院)、“患难扶持,爱洒人间”活动(为备受疾病折磨的学姐筹集善款)等,这些活动的举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赞同。一届又一届的爱心志愿者用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为孩子们编织着美丽和最温暖的梦想。

为了让公益活动感染更多的人,他们还会组织关爱兔唇儿童的公益活动,希望有更多热爱公益的同学加入进来,也让“爱心联盟社团”成为一个更大更温暖的家庭,尽其所能用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关怀的人们。而我们也衷心地希望这个社团能将爱撒播给更多的人。

上善若水,大爱无言。无论是关爱特殊儿童,还是失物认领,抑或是捐款捐物,这群可爱的人儿始终行走在爱的天空下,以小小的善举践行着青春的诺言,以身体力行带给他人以温暖。时代在变,时间在变,爱的真谛却一直在时光的洗礼中熠熠生辉。

(朱玲 唐建春 马镜清 赵荣峰)

四版副 刊

人生四季有“节气”

汉语1311齐 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所谓“节气”,是人们根据昼夜长短,中午日影高低,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的若干点,其中每一个点,就叫做一个节气。人生而有时,但自然永恒,四季流转,周而复始。人行于世间,亦如四季;春雨初临,夏阳炽烈,壮年似秋,迟暮胜雪;凡此种种,皆为天时,非人力可违。自古以来,人们就深谙顺应自然、谨守节气的道理,春种秋收,夏作冬藏,如是而已。人生在世,亦应如此。

春雨惊春清谷天

心向往的地方,脚就会走向那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是人生的开始。春天里,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等待它开出理想的萌芽。春天的开始是立春,那人生的开始当是立志。

志向如种子,萌生于春之沃土,萌生于少年襟怀。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翰·戈德,在他还是一个学生时就为自己设置了一百多个目标,如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去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等人的书。之后,他一直按着自己的目标去追求,经历了无数艰辛,18次死里逃生,终于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约翰·戈德在他人生的“立春”之际及时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待到“雨水”丰沛,天街小雨润如酥时,它已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终于在“惊蛰”春雷乍动之时,新芽萌发破土而出。“春分”既过昼夜平分,“清明”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已至雨足且贵,故而这株幼苗茁壮成长,出类拔萃。

春雨惊春清谷天,人生始于立志。

夏满芒夏暑相连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试问在炎炎烈日下仍不辍劳作的人,哪一个不是为了秋天的收获。若只去播种,而不坚持施肥除草,何来麦粒饱满芒种时,何来硕果累累金秋节?人生离不开坚持,离不开奋斗。

歌德的《浮士德》写了60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40年,班固的《汉书》写了25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了19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把握住了人生的夏天。

“立夏”夏初始,“小满”麦渐饱,“芒种”作物熟,“夏至”炎炎仲夏临,“小暑”炎热“大暑”酷。人生之夏亦如自然之夏,艳阳高照之下是难以忍耐的炙热,此时的红日当空到彼时就是雷雨倾盆。然而奋斗的人是耐得住酷热,经得起波折的,就像歌德、马克思、班固、司马光为自身事业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终得流芳百世。可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里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在众人以为绝望的地方,坚韧的人总能看到希望;在众人以为不可能的事情上,坚韧的人总能找到机会。只要敢想肯奋斗,何惧人生炽烈之夏,何惜汗水流成河。

夏满芒夏暑相连,亮丽的人生必定和奋斗的汗水有约。

秋处露秋寒霜降

青草池塘处处蛙,几家欢喜几家愁。春耕夏耘,持之以恒,方得秋日满庭华实;春困秋乏,夏日慵懒,秋季所得必是一片贫瘠。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上世纪20年代末去巴黎学习音乐时,一边打工支付学费,一边刻苦学习。在小饭馆打工忙到深夜送走客人后,他还要坚持练拉小提琴。累了就在厨房的凳子上小睡一会儿,之后又重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学习。1935年,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回国后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等永垂中国音乐史册的不朽名作。冼星海因他春的播种,夏的奋斗,获得了秋天的丰收。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立秋处暑”炎炎尽,“白露”天凉露凝白,“秋分”昼夜又平分,“寒露”露寒将结冰,“霜降”天冷始有霜,一季静秋花满庭。由夏入秋,再过秋意渐浓,直至秋日将尽,丰收之人满载而归。

秋处露秋寒霜降,人生的秋天总会给予人公正的评价。

冬雪雪冬小大寒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漫漫人生路,有坦途就必有挫败,就像自然节气中少不了立冬一样。冬天虽冷,但寒冷使人清醒;挫败虽令人备受打击,但逆境使人成长,使人重新崛起。

明朝人归有光八次落榜,仍含辛茹苦,发愤攻读,终于写下《震川文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四次落榜,深入民间,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三次落榜,下决心从医,一生精心研究,走遍长江、黄河流域,写下医学巨著《本草纲目》……逆境是所学校,古往今来的贤能之士们大都由这所学校毕业。

“立冬”冬始雨“小雪”,“大雪”纷纷“冬至”临,“小寒”前后渐寒冷,最寒莫过“大寒”时。生命似洪,奔流不止,不遇岛屿,难生波涛,未触暗礁,难起浪花。冬雪如岛屿,两寒若暗礁,生命于冬,奔腾愈烈。

冬雪雪冬小大寒,人生的冬天在逆境中孕育出新的希望。

煦煦春风,春之节气提醒我们播种人生理想;炎炎夏日,夏之节气鼓舞我们为人生不懈奋斗;彤彤秋叶,秋之节气见证我们收获人生成果;皑皑白雪,冬之节气指引我们直面人生挫折。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人生四季有节气相伴,梦想的天空将会更加广阔,翱翔的信念当愈为坚定。

向过去说声“感谢”

思政1301唐建春

我害怕我做得总是不够好,但是我有一颗永远向往未来的心,我认为这比什么都珍贵,因为我总是希望在成长中学会珍惜。

现在的北方冷得彻骨,零下几度的温度,我总是梦想着在每个醒来的早晨看见所有的树枝上都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走在路上,除了像刀子一样的风和干冷的天气,只能在有水的地方看见冰块。

冰在水面凝铸,冰下的水也在缓缓流动,就像今年所走过的所有光阴,虽已渐行渐远,当我回望的时候,一切又好像发生在昨天,那么近那么清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我还是一个大一的女孩,刻意去记住常坐的公交车起始于哪里,也开始记住了咸阳的街道,开始融入这座城市,并且聆听了这个城市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千古绝唱;也和同学尝试去找一份兼职,哪怕是一份微薄的收入,但对于工作却不敢有半分懈怠。在懵懂之中走过大一,也在夏日炎炎中迎来咸阳的夏天,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每晚汗湿的衣服床铺令我整夜难以入睡,只能在凌晨五六点的时候能睡着,其余的时候都是燥热难安,回想那一段时间,是刻骨铭心,也算是“年华总是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过了炎热的夏季,我成为了一名大二的学生,说不出的欣喜完全融在一声声“学姐”里。第一次当学姐,第一次带学妹去报名,第一次为校报纳新,第一次给大一新生面试,第一次给校报新成员做经验性的培训,第一次带领实习记者去采访……这么多的第一次,夹杂了太多的感动,也感受到了自己每天仿佛可以触摸的成长与成熟。也曾沉浸在与大一新生的相处的时光里,感受他们欣欣向荣的大学梦想;也曾投入到大二的努力当中,学习与阅读书籍与日俱增,阅读的时候,虽不说参透人生,却也领悟了“纵你冰雪聪明,也只有一世才情,而书里却有百代精华”的箴言;也曾渴望在我内心充满阳光的时候,能够给别人带去阳光,因为我不吝啬给世界温暖,只想尽量做得周到。所以在别人给予我温暖的时候,我也铭记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在我生病的时候,同学以及学姐学长的关心,学妹学弟的问候,都汇成爱的暖流紧紧将我围绕。

所以,这个冬天,即使有那么几天的病痛,我却一直幸福着,有一群可爱的朋友,有一个强大的团体,还有一个待我真诚善良的师长。

这一年,或悲或喜,都将永远永远地过去,在阑珊将歇的时光指尖,我愿意将失败过的教训同成功的经验一同放在成长的供台上供奉,也会把那些令我感动的瞬间放在心底珍惜。

对于2015年,我期待的不仅是和朋友的相见之约,也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我能更加进步。我相信新的一年一切都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与家慈

外汉1201班 杨秀慧

捡一片树叶 送给北风

托它卷起漫天思念

化作片片微雪 淡淡细雨

落在那人肩头

搏她 回眸

揽一捧莹雪 赠予暖阳

请它融化满山担忧

带着丝丝微凉 点点甘甜

流到那人脚边

映她 笑颜

想她此刻

定站在窗前翘首

盼来微雪 盼来细雨

盼来 雪消冬尽

然后盼来

最想见的 我

外汉1201陈 婷

竹篱农舍数点黄,暗香浮动花底藏。

重阳转过风霜劲,荡尽群芳剩清凉。

风刀霜剑相逼近,遍地寒菊色不惊。

枝头玉谢自如故,任尔西风仍独放。

配图:摄影刘向东

真情驿站

妈妈的面疙瘩

汉语1203李 园

那一年的雪下得特别大,冷风时不时地拂面而来。这样的天气,冷得手指头都不敢伸出去,洋洋却要冒雪回家,那是他上大学以后的第一次回家。洋洋的家在大山深处,要倒几次车,最终再步行回家。洋洋红通通的鼻子前凝成一股白气,模糊了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他把左手上带给家里的奶粉倒到右手上,腾出一只手,费力地把眼镜拉下来一点,挤上了车。坐定之后,他慢慢地移动着快要冻僵的手,搓着。车内人都不怎么说话,有的低下头编短信,有的望着窗外。洋洋想,是该给妈妈打个电话了。

“妈,我坐上车了,一会儿就回来。”“想吃什么,妈给你做。”“什么都行,平常的面疙瘩就行。”“傻孩子,你好不容易回来一回,怎么吃这个。”“妈,我想吃了……”。打完电话的他,不知道此刻为什么这么激动。他想象着,妹妹该长高了,弟弟是不是还那么调皮。突然,一个颠簸,他差点从座位上摔下来,东西掉了一地。“哎,都怪自己。家里的路一直就是这么坑坑洼洼,父亲经常开着拖拉机载着母亲去城里。”想到这,他似乎听到了尘土飞扬的窄路上,“突、突、突”的拖拉机声覆盖了整个大地。

那就是黄土高坡上的家乡,从小到大与黄土为友,连他们的头发都染上了黄土的气息。土地的贫瘠使家乡的人不敢有太大的奢望,面是他们的主食。面可以做成许多东西,馒头、饼,还有面疙瘩……想到这里,洋洋使劲咽了下口水,一家人吃面疙瘩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洋洋家姊妹多,家中除了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总是争着抢着吃妈妈做的饭。因为家里穷,难得有什么好吃的,冬天里的面疙瘩大家都视为是一种美食。妈妈做面疙瘩时舀一勺面,拿起筷子,一边往里倒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然后,煮一锅热水,一边搅着一边往沸水里倒。滚烫的水里,泛起的泡泡与面合成一体。下完了,就搅拌一会,放入几片青菜叶或西红柿,一碗碗热腾腾的面疙瘩就可以出锅了。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吃完了,就充满热气地“打一仗”。面疙瘩不仅吃得快,而且连汤带面一起吃掉,既满足了胃觉享受,也驱走了寒冷。

如今,很久没回家了,不知道弟弟妹妹们还吃吗?还记得,那年高考失败,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望着那一堆写满笔记的书,他捂着脸哭了。手掌间黄土的气息与滚烫的泪水混合在一起是那么涩,那么咸,以至于多少年后他想起了那个公布成绩的下午心里依然涩涩的。父亲蹲在炕头,默默地抽着烟,过了一会站起身,从铺盖底下拿出一千块钱,用粗糙干裂的大手递给他,“去补习吧!” 洋洋愣了一下,停止了哭泣,“不行啊,这可是家里仅有的积蓄!”他越发无地自容,低下了头。一直在灶房忙活的母亲,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疙瘩,只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不甘心,那就去再上一年吧!”喝完面疙瘩,他背起了行囊。

现在,洋洋已走进了象牙塔,学校食堂的饭虽然味道鲜美,但怎么也吃得不是滋味。他永远都忘不了那天的那碗面疙瘩,热气腾腾的饭下肚后就冲淡了心中郁结的疙瘩。

车停了,外面依然下着大雪。他的家,还在山那边。他随手折下一节树枝,拄着它,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在山路上。突然,咔嚓一声,树枝被折断在深深的雪里。他气恼地扔掉手里的半截树枝,徒手爬着,爬着……在不远处隐隐有了灯光,那应该就是他的家。母亲站在门口,一遍遍地张望着,雪花落在了她做面疙瘩的手上、身上……

到了!他回头望着白皑皑的雪地上一排排的印记,是他回家的心情。因为,等他回家的,不止有母亲,还有热气腾腾的面疙瘩。

对回归的承诺

——纪录片《鸟的迁徙》观后感

播音1301赵冬冬

一群候鸟跋山涉水只希望飞到梦想的天堂,它们不知疲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鸟的迁徙》在一开始便以一种玲珑娇小的鸟类作为第一镜头,宛若天籁的鸣叫令人陶醉,令人心生喜爱,随后一切都是极其安静的自然环境,鸟儿在自然界中自由地飞跃,伴着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外音,我们似乎走进了最真实的自然。

很快这种优美和谐的画面便被一个小男孩打破了,随着小男孩的追赶,鸟群们四处逃窜,一时间水面上出现了独特的景观,惊恐的鸟儿在水面上拍打出无数漂亮的浪花,随后镜头便切换到了开头时的画面,鸟儿随着极有震撼力的音乐飞翔在高远的天空中,爬升,挥动着强有力的翅膀,这是它们对回归的承诺,唯有无比热爱生命才使它们的信仰如此坚定,广袤的平野上它们尽情地翱翔,结合巧妙的画外音也衬托出它们不屈的精神和毅力。虽然它们只是一群鸟,在天地间无比卑微,但却有无上的勇气。

随后,镜头跟着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它们飞过平原,飞过大海,飞过雪山,飞过茫茫的大草原,也飞过喧嚣的城市,但整齐的队形和姿态却没有变化。看得出这部影片是独具匠心的,雅克·贝汉导演采用独特的画面处理方式和音乐表达给观众以美的感受,使观众与画面进行深入地交流,让观众能够很直观地看到鸟类迁徙的壮观场面,使画面与观众产生一种共鸣,那就是生命的无上高贵和对生命的真切渴望。这群候鸟在勇往直前,一切随着羽翼的摆动显得如此和谐,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更使人感到一种美感。然而不久随着一声尖锐的枪声,有一只鸟儿掉队了,随后接连的几声枪响,天地间恢复了一种凝重的沉寂,但鸟群队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掉队的那只鸟留下一定空隙,随后的鸟儿迅速补上,队列又恢复了原状,它们继续飞行,在不远处又集体折回来,似乎在向它们的同伴哀悼和道别,而后又继续飞向远方。

在喧闹的城市角落里,飞行了一天的鸟儿停歇下来休息,音乐显示出鸟群失去伴侣、失去同伴的悲痛,但它们也只是静默,它们不是人类,它们不懂得抗议,不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它们只会用鸣叫表达不满,人类知道怎么在苦闷中解脱出来,用各种方式来排解压抑而它们不知道,它们只是默默地拥挤在一起凭借彼此的体温取暖,祈祷明天不会有危险发生,明天不会有事。在第二天来临之际,它们又一次起飞,它们没有放弃生命的自由,没有放弃远方,迎着朝晖又一次起航了。一切又恢复了和谐,似乎昨天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它们依旧不知疲倦,羽翼整齐。影片的这一节把鸟的执着深刻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它们的执着精神是枪支弹药所鞭之不及的,在原野上依旧勇敢地向远方飞去。

其中有一个镜头十分感人,几只大鸟落到草原上一个蒙古包前,和善的主人从里面走出来,慢慢地靠近它们,那几只大鸟也试探性地靠近人,蒙古包的主人试着给靠近的鸟喂食,伴着宛如天籁般儿童的歌声,似乎如母亲般的怀抱那样温暖。这一点是导演雅克·贝汉精心安排制作的,这一幕使前面的阴影烟硝云散,构成了人与鸟、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画面,令我们感到温暖和感动。

无论面对何种艰险,鸟群充满生机的一面始终没有减弱,这是上帝给它们的礼物,更是它们对回归的承诺,对回归的承诺在这一刻神圣而充满光辉,而它们的和谐安逸更需要人类去维护与关爱,这是鸟类需要的,更是人类需要的。保护每一个卑微的生命是这部电影最深刻的主题,同时也是值得人类思考的。对生命的承诺,对爱的承诺,我们真的需要。

小说园地

夜 路

社工1301武小星

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和清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在路上,天很黑,只能隐约看到白色的小路,远处的树已经光秃秃的了,看起来就像张牙舞爪的恶鬼。

和清是张家崖村的人,前天他和媳妇闹矛盾,媳妇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今天也没回来。马上就要过年了,和清的爹妈一大早就让和清接媳妇回家,他虽然一向都不听爹妈的话,但是媳妇过年不回家,传出去不好听。然而心里的大男子主义让他很不情愿接媳妇回家,他希望她自己回来。天刚亮他就出了门,先推了自行车到四十里外的街上逛了一圈,眼看天就要黑了,媳妇的娘家在三十里外的枣弯村,都是山路,骑车很不方便,但是为了自己能回家,他还得摸黑接媳妇回家,走到一半路的时候,天就完全黑了,山里不比城里,晚上一个灯也没有。

张家崖到枣弯的山路很难走。和清心想能在丈人家睡觉前赶到就好了,也许有热腾腾的揪面片吃,今晚他可以哄着媳妇,就不回家了,明天一大早再出发也不迟。丈人一家人向来善良,对四个女婿好得像亲儿子。这次是他第一次和媳妇吵架,丈人和丈母娘应该会原谅他的。但是山路本来就难走,何况是晚上,一个人孤独地走着,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他点了一根烟吸着,嘴里哼起了不知道什么歌,越走越兴奋,不知不觉中放声高唱了起来。在经过一个村子时,他看到很多人家都熄了灯。“如果不快点走,可能赶不到在媳妇全家睡觉前到了。”他心里想到。于是扔了烟头,跨上自行车开始加速,没多久就出了村,一下子周围安静了很多,连之前的狗叫声都听不大清楚了。要是有一个人能陪着他走就好了,至少有人能陪着他说会儿话,但是这大晚上的谁会走到这里?

撇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继续走着。在一条小路上出现了分叉口,原本他们走的是比较宽的一条路,旁边的小路基本没人走过,但是上次丈人来时告诉他,那条路以前是通向枣弯的,但是自从修了另一条大路后,家家户户有了自行车,就不走那条路了,而且路上不干净。按理说那条路是去丈人家比较近的。在分叉口徘徊了一会儿,他还是选择小路,和清太希望能在丈人家睡觉前赶到。

跨上自行车,在铁器碰撞的过程中远离了分叉口。这边的树似乎更多,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黑乎乎的好像走在了黄泉路上,安静的气氛让他很不习惯——他是一个出了名的混混,十里八村都知道他,胆子大,什么都敢干,平时总是和狐朋狗友在一起——“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他心想:“就算有猫头鹰什么的叫两声也好。”“你们不叫唤,我来吼给你们听。”想着想着,他就说出了声,“呼——呔!呼——呔!”他喊了两遍,喊声经过山谷的碰撞,变质了地转回到他的耳朵,阴森森地有些恐怖,“妈的,晦气!”暗骂了一声后脚下加快了速度,他也不再说话,不再乱想。但是没多久,据估计也就是一根烟的时间,他又开始乱想,他希望此刻有一个人出来陪他说话,最好和他顺路,一路上也有个伴,但是想象始终是想象,这大晚上的没有一个人出来陪他说话。

也许是路不熟的问题,走了很久他也没见什么分叉口或是到了丈人的家,在一个黑乎乎的路上,他有些害怕了,车子骑得越来越不稳,终于,咣当一声,他摔倒了,由于是冬天,地都被冻着,摔得他两只手火麻火麻的。好不容易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感觉手上有黏糊糊的东西。摸出火柴擦着后看到自己的手流血了,幸亏伤口不大,他连忙从地上抓起一把黄土抹在伤口上止住了血,再去看他的自行车,车子已经摔坏了,看来今晚是赶不到了。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