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期2-3版
发布日期:2015-01-05   点击数:
二版

我校师生在陕西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喜获佳绩

本报讯近日,教育厅公布了陕西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和作品评选结果,我校选送的合唱、书法、篆刻、绘画、设计等作品在本次展演中获得佳绩,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陕西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共有54所高校参加了艺术展演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展演活动,学工部、团委牵头组织,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等院系师生积极参与,认真筹备,选送精品。

我校选送的合唱《青春舞曲》获得艺术表演类甲组声乐类一等奖,并被推荐到教育部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评奖。艺术作品类展演中,我校甲组有8件作品(8名同学)获一等奖,27件作品(27名同学)获二等奖,52件作品(52名同学)获三等奖;乙组有26件作品(26名同学)获一等奖,54件作品(54名同学)二等奖,104件作品(104名同学)获三等奖。陈恩惠、张永亮、刘有全、王锐明、朱博、马莉等115人次28位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这是我校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和校园文化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团委)

我校表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

助人为乐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本报讯近日,我校专门下发了《关于表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助人为乐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201班“助人为乐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授予康强、陈旭海、陈远航、曹阳、阚利泉、王小敏、王晓、王萍、王建辉、张珂、王帆等11名同学“助人为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我校校报第274期以《我们陪你走过冬天——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生帮扶田亚峰的感人事迹》对该事迹进行了首次报道,接着,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陕西省教育厅官方微博、陕西省电视台、《华商报》、咸阳电视台等媒介先后予以跟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党委宣传部)

学校举办第四届健康活力大赛

本报讯1212日,我校举办了第四届健康活力大赛。大赛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学工部、体育系承办。比赛分为A组(体育专业组)和B组(非体育专业组)两个组别,设立了啦啦操、全民健身排舞、全国健酷街舞(或爵士舞)、阿迪达斯有氧舞蹈等四个项目,全校16个院系、21支代表队共811名运动员参赛。

比赛现场,优雅的排舞、动感的街舞、激情的啦啦操、奔放的阿迪有氧舞蹈与热烈的加油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欢乐、舞动的海洋。运动员身着绚丽多彩的服装,配合动感激扬的节奏,以新颖炫彩的编排、娴熟美丽的动作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经过110场激烈角逐,最终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分获B组团体赛前三名,体育系2012级、体育系2013级分获A组团体赛前两名。音乐学院、商学院获得“最佳成套编排奖”,国际交流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获得“最佳团队组织奖”。

健康活力大赛是我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传统赛事,也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赛事之一。赛事“以体健身、以美怡心”的目的,展现了大学生青春、健美与活力。(体育系 学工部)

点赞生命中的每一天

访 梅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值得点赞的人和事,我们为祖国点赞,我们为所生活的社会点赞,我们为身边的人和事点赞,我们为每一次升起的朝阳点赞,为生命中的每一天点赞。

点赞祖国。我们看到,共和国65岁的华诞在简朴中度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备受关注,单独两孩政策启动、高考改革方案公布、首个宪法日确定、依法治国理念强化、反腐力度加大……这无不彰显着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强的决心和信心。北京APEC,五彩的亚太梦让我们的梦想延伸;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让我们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面对挑衅,我们庄严昭告: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我们的声音振聋发聩、响彻云霄。

点赞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法律制度日益健全。民众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人们老有所养,病能就医,遇到纷争有法律的保护,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公民心中踏实,有底气,有保障。年轻学子朝气蓬勃,争做有信念、有梦想、有追求、有奉献的新时代青年;中年人意气风发,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力求做本行业的排头兵;老年人健身养生,自尊自爱自强唱响夕阳红。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快乐生活,享受生活,湛蓝的天空下连小草也充满生机和活力。

点赞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身边助人为乐的多了,替他人着想的多了。公交司机忍着病痛把乘客送到终点,而他却晕倒在方向盘上;人民警察,为老太太当“椅子”,在风中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拄着双拐的同学,有一双双温暖的手帮扶;特殊儿童有人关怀,孤寡老人有人救助;受灾之地大家争相捐款捐物;丢失的物品很快物归原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文明之风吹遍神州。

点赞祖国、点赞社会、点赞身边的人和事,点赞积聚起的正能量推动着我们与身边的人一起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去彰显大爱,奏响华章,共筑“中国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回眸2014展望2015

踏着时光的河流踮脚张望,一边是渐渐隐退的2014,一边是朝阳初升的2015

2014,我对你依依不舍。

2015,我对你踌躇满志。

回首昨天,有万分不舍;面对明天,定信心百倍。此刻,我们想说:

转眼,大一的生活已经度过一半,褪去了稚嫩,而今终于有独当一面的能力,2014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让我像林徽因笔下人间四月天般灿烂地绽放,让我在一路荆棘上勇往直前,感谢那些如同紫云花瓣逝去的日子,总是说时光令人老,可是,永远持有一颗初心,又怎会抵不住时光的蹉跎?2015年,命运的转盘再次转动,而我整装待发,我自信前方有更美丽的风景在等待着我,蓄势待发的隐忍,等风来。

——播音与主持1402赵心怡

希望的眸子,擦亮了未来的星辰;奋斗的臂膀,举起了前进的烛光。带着对大学的憧憬,我走过了秋冬;谨记着奋斗的忠告,我将迎接下一个春夏。怀着感恩之情,我会牢记“成功的脚步要快于父母衰老的脚步”的忠言。在新的一年里,我要用奋斗来充实,用感恩来装扮,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我的明天。

——视传1401鲍少飞

光阴好比池中水,一去不复返,莫要白了头,空悲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要心宽天高,漫步云端。时间如白驹过隙……2014年就这样无声离去,我似乎还没来得及认真对待;2015年,愿我们都能好好珍惜和把握。

——教技1401郭曹茹

很喜欢地理,所以曾一直很憧憬2014这个太阳黑子年。时间过去了,但在我记忆中它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记得有人说,大一就是用来犯错的,这一路上难免会有很多遗憾。那些过去的过去,该走的走,该留的留,望得见初心,守得住寂寞。这一学期中,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不知在2015是否会变得似曾相识,也不敢想象,大学过后的我们会是怎样。但愿我的2015一切安好。在明天的路上,走过校园的某个街角,又会遇到谁的微笑?

——社工1401伦超

2014我们经历了高考,度过了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不经意间,一年时光已悄然过去,2014年我收获了我的大学梦。2015年即将开始,我对我的人生也有了一个新的规划。新的一年也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和吉祥:祝愿我的亲人,在新的一年好运多多,身体健康!祝福我的老师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祝愿朋友们在新的一年不断成长,争创辉煌!

——视传1401闫君慧

就业进行时

在轻轻一跃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有感

举目望天是一望无际的碧蓝,冬日的一抹暖阳洒在每个人的身上。1221日早晨九时许,2号教学楼前手拿简历的学生排起长队等待进入招聘会会场,寒冷的天气掩盖不住他们积极向上的心和对找到一份如意工作的期待。

如果我们把用人单位的选择标准比作一根杆,把毕业生比作跳高运动员,那么应该如何跳过那根杆呢?

专业基础是助跑器

记者注意到招聘会才刚刚开始,咸阳民盟中学的负责人面前已经有厚厚的一摞简历。该负责人表示:“师院是师范类院校,有不少同学可能会从事教育行业。我们是教育机构,所以在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要求会很严格。”

手拿简历正在仔细阅读公司简介的安同学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但要加强对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演讲知识、文书写作知识、历史知识等等,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

知识是培养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基础,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条件,充分的知识储备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专业能力因专业的不同,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但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就业准备期应该做到:学好专业知识;参加有关的科技活动和科研活动;结合专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进行专业实习;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和论文等。

目标定位是起跳床

爱因斯坦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某网络技术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招聘人才更看中的是综合实践能力,至于专业方面,会考虑,但更多的还是后期培训。在谈及对前来应聘大学生的期望时,负责人说:“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规划与目标,只是盲目跟风,这样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希望每一个毕业大学生在求职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对自己所求职位能够考虑自身能力,慎重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毕业生应对自己的就业树立正确的目标以及合理的定位。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是过杆力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与招聘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适应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等方面亟需提高。初进社会,大学生的眼光比较高,很难踏实从基础做起。所以大多单位负责人对应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期望都是交流沟通能力强、心里素质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综合实践能力突出,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热情,有责任心和忠诚度。

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达到胜利的彼岸。

学会择业是落地门

一般来说,学以致用是青年人择业的优先原则。但现实求职过程中,大多数人会过分追求专业对口而造成就业瓶颈。

瞄准天空的人总比瞄准树梢的人要射得高。对于毕业生来说,要转变就业思路,抓住机遇,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就业。我校吴老师说:“选择职业首先要从个人的兴趣和职业能力着手。此外,不同专业选择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理工科毕业生,比如化工、机电、土木等,建议最好结合专业知识背景,从事对口职业,即使不能一步到位,也可以从相关行业做起;对于一些综合类、管理类的毕业生来说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就业。”

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地“等、靠、要”。其次,要打破传统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

作为毕业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合理的目标定位、良好的综合素质、开放的择业理念,才能在就业这场跳高比赛中漂亮地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一系列动作,获得成功。

(新闻1301刘朝霞)

图 片 新 闻

1218-19日,我校2014年度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一——第五届武术套路暨通段比赛在体育馆举行。该比赛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学工部、体育系承办,共有来自15个院系、18个代表队共300余人参加了比赛。经过两天32场精彩角逐,美术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分获B组(非体育专业组)团体第一、二、三名;体育系2012级获得A组(体育专业组)第一名;国际交流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此次比赛分别有16人、11人通过了中国武术段位三、四段的考核。该赛事的定期举办,对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培养大学生刚健有为之气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系 学工部)

春运之温馨提示篇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很重,春节给我们一个放下一切工作和奔波回家团聚的理由。由于人流量骤增,使得买票难、回家难。但请大家放心,我们的回家之路或许不再艰难,自2014121日起,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为了方便旅客行程的调整,客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后,对开车前15天(不含)以上退票的,不收取退票费。我们的买票时间变得更加充裕,也请大家提前做好规划。春运期间,国家亦高度重视学生回家团聚。2014125日至1220日,铁路部门在互联网上集中受理2015115日至315日期间的学生团体往返票。1221日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窗口、自动售票机等各个渠道购买2015315日之前的学生票。学生团体作为春运队伍里重要的一员,也将由于此规定的出台使回家的路变得更加通畅。

冬季健康小贴士

1.注意随温度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2.多在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等。

4.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尽量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上口罩,此外,还需注意卫生,勤洗手。

冬季防火小要求

1.在宿舍,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不乱拉乱接电线;

2.不使用劣质尤其不购买使用“三无”产品的电器和插座,不使用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电热毯等违禁电器;

3.所有电器的功率不能大于插座的功率,定期检查电器、电源线的安全性能;

4.使用台灯、充电器、电脑等电器要注意发热部位的散热,尽量不要在床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5.所有电器必须在有人看管的情况下通电使用,人离开宿舍要关闭电源,晚上睡觉时必须关闭宿舍所有电器的电源;

6.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等。

健康安全的生活从我做起,希望大家都愉快地度过这个冬天。

三版 理论·视野

泾阳安吴,一片亟需开发的旅游热土

张宝强

安吴堡,现名安吴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北部的安吴镇,距咸阳市45公里、西安市85公里。安吴村是慈禧太后义女、“一品夫人”周莹的庄园旧地,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比较文学创始人吴宓的故乡,也是号称“天下第一班”“中共黄埔军校”——安吴青训班的所在地。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西安,穷困潦倒,当时安吴村的寡妇周莹(当地著名富商)资助了慈禧太后大量金银财宝和古玩。慈禧太后认周莹为义女,封其为“一品夫人”,并亲书“护国夫人”四字金匾相赠。得此殊荣后,安吴寡妇周莹大兴土木,把安吴村建成非常壮观的庄园,号称“小北京”。安吴村至今还保存有清朝庄园式建筑、吴宓及其族人陵园、安吴青训班旧址及其文物。该村毗邻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中心——云阳镇,交通便利,物产富饶,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近年来有大量中外游人来此参观、游玩。在安吴堡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文物遗存(吴氏庄园、安吴青训班)、历史人物(清代女富商周莹、国学大师吴宓)以及独特精神(秦商精神、青训班精神)为特征的地方文化——安吴文化。

第一,安吴堡的文物遗存与旅游价值。

安吴堡的主要文物遗存有两处,一处是以吴氏庄园为代表的古建筑遗存,另一个是以古建筑遗存为基础形成的安吴青训班旧址。另外,安吴镇东北部还有一处古迹——唐崇陵遗址。

1)安吴古建遗存。安吴古建遗存主要包括吴氏庄园(面积1012平方米,共有东、西、南、北、中五院,为清代民居建筑,规模宏大,装饰精美,现存东院之一部分)、迎祥宫(清光绪末年慈禧避难西安,周莹为迎圣旨捐银十万钱复修、扩建该宫,雍容华贵,豪华气派,现存戏楼、照壁等)、望月楼(周莹之子于民国初年所建,为吴氏花园中赏月纳凉之用,上部楼阁,下部窑洞,东西合璧,冬暖夏凉)以及吴家陵园(陵内牌坊林立、石刻众多,牌坊均奉圣旨而建,做工精美绝伦,石刻多为人物、动物,刻画栩栩如生)等。这些建筑和物品,多为清代所建,其规模、气势、结构和装饰,在当地古代民建中堪称奇迹。特别是吴氏庄园模仿清代皇宫进行设计、施工,吴家陵园的石刻与北京圆明园遗留的石刻规模、形制相仿。这些建筑为了解清代当地建筑和民居提供了实物,在历史研究、文物旅游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2)安吴青训班遗迹。抗日战争初期,我党为适应抗战需要和广大爱国青年抗日救国的要求,在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创办了一所战时青年训练班,时称“安吴青训班”(杨娟茹《谈安吴青训班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3期,第43-45页)。吴氏庄园是青训班的活动中心(其前部为青训班领导机关的班部,中部为会议室和联欢处,后部为青训班连队驻地);迎祥宫为排演节目和举办晚会的场所;望月楼为青训班秘书处驻地;吴氏陵园是青训班的露天课堂和节日大型聚会场地;吴氏庄园门前为大操场,其西北角大榆树上悬挂铜钟,青训班作息活动皆以撞此钟为号。安吴青训班由冯文彬担任班主任,胡乔木为副班主任。毛泽东曾为该班题词,朱德视察并作过报告,林伯渠经常在此讲课。安吴青训班是我党领导的在西北地区的四大学校之一,它与陕公、鲁艺、抗大齐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举办训练班14期,组编连队127个,培养了12000余名学员参加或领导了抗日救亡工作,在学员中发展了千余名党员,它对推动全国抗日战争和青年救亡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文恭《抗战时期的安吴青训班》,《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4期,第22-25页),被誉为“青运史的丰碑、抗日青年的熔炉”。安吴青训班旧址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中共咸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后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吴青训班旧址自20103月起实行免费开放,游客纷至沓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地珍贵的、极具开发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

3)唐崇陵遗址。唐崇陵位于安吴镇东硷村东北、嵯峨山东段南麓。崇陵依山凿陵,陵周围筑以城垣。整个陵城略呈方形,南北城垣走向平直,东西城垣依山势修砌,走向曲折。据史料载,崇陵周围长20公里。墓道前门在嵯峨山南,后门在嵯峨山北,贯通全山。陵冢全用的是方型和长方型青石板,石板凿出凹槽,浇灌铁汁,极其坚固。陵园有四个大门,八对石狮,十对石人。玄武门前有仗马三对,朱雀门外有王宾石像多尊。陵区有陪葬墓43座。(网络资源《巍巍嵯峨》)站在陵墓上俯视,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经过历史发展、社会变迁,现今留下了部分残存的石雕,还能窥见昔日皇陵的气派。1956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唐崇陵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崇陵是安吴镇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又一宝藏。

第二,安吴堡的历史人物与文化价值。

在安吴堡曾出现过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位是商界女杰周莹,另一位是学界泰斗吴宓。

1)商界女杰、安吴寡妇周莹。周莹(1868-1908),陕西三原鲁桥镇孟店村人,娘家为富商大户(杨居让《不得不说的安吴寡妇周莹》,《唐都学刊》,2010年第5期,第108-110页)。17岁时出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富商吴家,丈夫吴聘因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周莹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即被称为“安吴寡妇”。1876年,公公吴尉文去世,吴家商业开始衰败。周莹接管吴家,“垂帘听政”,善于用人,勤于经营,极尽理财、聚财之能事,使吴家商业又迅速走向繁荣兴旺。吴家原有产业如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淮盐经营得以继续维持,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及陕西各地设立众多商号,势力进一步扩张。周莹凭借庞大资本和灵活经营聚集了大量财富,当时民间流传“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其雄厚实力。她在安吴堡内营建工程浩大的巨宅——吴家庄园,厅堂陈设均为当时珍品,日常起居也极为精美华贵。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至西安避难,周莹以“助纾国难”名义,向慈禧太后贡银10万两。慈禧嘉许其举,诰封其为二品夫人(周莹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并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金字牌匾。周莹从此跻身皇亲国戚,声名显赫,达到一生中的鼎盛时期(网络资源《安吴青训班旧址》)。周莹亦善待亲邻、宽待下人,曾经设粥厂、济灾民;打机井、挖水渠;建文庙、办义学等,捐献财物,造福桑梓。周莹守寡20余年,多谋善断,任贤用能,通过高超的商业智慧和过人的经营手段,打造了赫赫有名的地方财富集团,使吴家成为关中著名的大家望族,她本人亦被民间视为“活财神”。1908年去世,被安葬在吴家陵园附近。由于生前乐善好施,惠及众多乡邻,据说出殡当天自发送葬的四邻乡亲约有八万之众。“安吴寡妇”周莹是清代商界女杰,其经营的吴家庄园及其传奇经历,是一座急待开发的地方历史文化富矿。

2)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吴宓。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23岁赴美留学,先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比较文学、新闻学和西洋文学,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吴宓曾游历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许多国家,回国后先后担任国立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大学教授、教育部部聘教授等职。吴宓教授一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中国最先开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首创我国“比较文学”学科;二是参与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创国学研究之新风;三是创办《学衡》杂志,主张中西融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是他是最早将《红楼梦》推介到国外的权威学者之一,对推动我国和国际红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五是献身祖国教育事业,培养出大批著名学者,如钱钟书、曹禺、季羡林、王力、吕叔湘、向达、许国璋等。“文革”中吴宓遭到迫害,1978年因病去世,被安葬在故乡安吴堡吴家陵园。安吴堡因出现了一位“生于斯、死于斯”的一代著名学者,从而又成为名人故居,成为国学、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游览、参观的圣地。

第三,安吴堡的独特事迹与精神价值。

安吴堡先后形成了清代时期“安吴寡妇”传奇故事和抗战时期安吴青训班两个独特事迹,也分别积淀了两种精神——秦商精神和青训班精神。

1)安吴寡妇周莹所体现的秦商精神。秦商是明清时期与晋商一起形成的商帮,以陕西省的泾阳、三原两县为中心,以西北川、黔、蒙、藏为势力范围,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销烟于江、浙,足迹远达新疆伊犁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地,成为名震全国的商业资本集团。秦商性情耿直,不欺不诈,按质论价,被誉为“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商人”。大多数秦商富贵后能保持富而不奢、生活简朴的厚重精神和热心公益、惠及乡党的忠义精神。秦商与徽商、晋商并列为中国明清时期三大商帮,对当时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吴寡妇周莹的经商经历和经营策略,折射出明清时期秦商的部分精神特色,即:诚信为本、礼仪为纲;尊重市场,富有远见;捐助国家,造福桑梓……(网络资源《泾阳安吴寡妇传奇》)这些精神,对当代陕西以及西部市场经济建设仍然具有借鉴价值,有必要进一步总结、发掘。

2)安吴青训班凝结的“青训班精神”。安吴青训班旧址现存遗迹主要有:班部驻地(吴氏庄园)、教务处驻地(望月楼)、集会场所(迎祥宫)、露天课堂(吴氏陵园),还专门辟有安吴青训班史迹陈列室。通过对这些遗迹及陈列资料的参观和学习,可以感受到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以及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青训班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在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执着精神,抵御外侮、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网络资源《安吴青训班旧址》)。安吴青训班旧址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遵规守纪教育的理想场所,而“青训班精神”则是建设家乡、强大国家、复兴民族的精神食粮,是激励当代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不懈动力。

结语。安吴堡是陕西省咸阳地区的一个名镇,是西北地区革命老区的缩影,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安吴堡拥有大棚菜等绿色产业,享有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特别是2010年在此进行电影《白鹿原》等影视剧的拍摄,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在中央和地方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大好形势下,应充分发掘安吴堡的独特魅力,打造安吴文化的“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皇家陵园、名人故居”品牌,促进安吴镇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

(作者为体育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一部颇见功力的研“红”专著

——评李祝喜《红楼梦>生命叙事论》

韩梅村

这是一部集中笔力对《红楼梦》人物生命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一部颇见功力的红学著作。

李祝喜副教授在其新近出版的《红楼梦>生命叙事论·后记》(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7月出版)中具体谈到了这部二十四五万字研“红”专著的产生经过。他说:“这些年我反复认真阅读《红楼梦》,并写了不少阅读札记。我仔细研读脂砚斋、王国维、鲁迅、胡适等红学大家,以及其他专家、同行的红学研究成果,不断夯实自己红学研究的‘地基’。另一方面,多年来我一直为我所在咸阳师范学院的本科生开设全校公选课《红楼梦>赏析》和《文学与生命》。通过教学实践,我不断深化、完善自己的有关《红楼梦》与生命的思考研究。多年下来,我才逐渐有了些底气和信心。”从这段话语中,不难看出著者这些年来为完成这部研“红”专著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就是说,著者完全是凭借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诗句)的精神与劲头,才有了《红楼梦>生命叙事论》的最终面世。

种瓜得瓜,著者的努力可说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我以为,这是一部不仅颇见功力而且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

这首先表现在,著者对包括《红楼梦》本文及其有关《红楼梦》研究论著在内的文学作品、理论著作的熟练拈取运用上。笔者在阅读《红楼梦>生命叙事论》过程中,但见著者不仅自如地切入《红楼梦》本文内部,揭示其中意蕴,分析其中人物,探讨其中艺术奥妙,抑且娴熟地引入同道或中外古今相关论述、描写或观点于其论述之中。其引入同道观点,就中既有学坛或文苑大师巨匠,也有一般学人;有包括脂砚斋等在内的古代知名学者,还有就生活在身边的红学同道。其引用范围堪称广泛:有儒、释、道、基督;有老子、孔子、庄子、屈原、娥皇、女英、李夫人、曹植、左思、嵇康……直到王蒙、刘心武、刘再复、史铁生;有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琵琶行》,王安石的《明妃曲》……直到茹志鹃的《百合花》,铁凝的《玫瑰门》;有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心理场,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海德格尔的“在路上”“向死而生”;有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驴皮记》、赛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等。不难看出,著者在撰写他的这部红学专著过程中,涉及学科领域之广泛和作家、学者人数之众多,都是少见的;且其引述完全是信手拈来,如同水到渠成,与其论述自然地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确实是一种功力,一种真正的学术功力。

其次,表现在,著者处在批评方法多样化的当代语境下,能够从《红楼梦》本文实际出发,经过慎重思考与选择,从而“主要采用生命哲学,兼顾叙事理论、文化研究、性别诗学等方法”(第7页)。试以其所说观照这部论著:全书主体由《意蕴论》《人物论》《艺术论》三大部分构成。就中每个部分,只要从其二级和三级标题上即可感受到著者在该部分使用的不同批评方法。即以《意蕴论》这部分为例,其各章标题分别为《红楼梦>生命情怀的符号表征》《红楼梦>回目生命叙事论》《红楼梦>生命意蕴的当代启悟》。显而易见,生命哲学视角是这部分的主视角,其它诸如符号学方法、叙事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评方法等也都得到了运用。再深入一步验之以《红楼梦>回目生命叙事论》一章,在这章标题下,我们看到,著者又进一步列出了《死亡叙事的复调性》《生命存在的原生态》和《生命情韵的诗意美》三大节。说明著者在这三节中还运用了复调理论、人类文化学、美学批评等方法。我们知道,学科上任何一种批评方法都体现为一种有异于其他批评方法的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一种新的眼光和视域。正是由于这部论著自觉运用多种批评方法解读《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复杂而又极为深邃的意蕴与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所以对于著者来说,就使其论述达到了一种尽可能的全面与深入。

复次,表现在该论著吸纳过程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与超越。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红楼梦》生命叙事研究中某些偏颇之论的拨正。如有论者认为《红楼梦》第119回描述贾宝玉进京赶考前高唱“走求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完全是自欺欺人之谈”。著者明确表示不能认同,认为,“佛家认为人生重在觉悟,采取的方法途径经常是‘以欲止欲’······”(第20页)可说要言不烦,有着极强的说服力。二是填补了《红楼梦》生命叙事研究中的某些空白。论著第十七章开头说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叙事学研究论文数量虽然甚夥,但“对《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却少有涉猎,更乏正面系统论述”(第236页)。正是有感于此,著者用了一个整章的篇幅,分别从语言和意味两方面集中论述了《红楼梦》叙事过程中的荒诞特征,从而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三是提出新的见解。这方面最突出的例证是著者在第十四章《“色的空间”的家庭社会表征》一节中认为,薛宝钗和王熙凤同样,都是《红楼梦》描述的艺术世界中“‘色的空间’的核心人物”(第204页)。乍一看,颇觉突兀。由于著者在提出这一论断时,将薛宝钗严格限定在《红楼梦》设置的“色”的世界,即“大观园外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第202页)这一特定时空里,加之,其有理有据的论述,我以为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恕不再一一举例。上述几点已足以说明,这部研“红”专著真真确确是一部颇具学术功力的著作;特别由于该书在《红楼梦》生命叙事研究上的不少突破与超越,更使其具有了一种独到的学术价值。

在我看来,这部研“红”专著也还存在某些瑕疵。

一是该书《意蕴论·红楼梦>生命情怀的符号表征》一章。著者在论述“红”的“生命情怀的符号表征”过程中,不时插入对高鹗续书成败得失的论述(其他部分少一些),常常使人产生一种审美过程的偏离感。不错,高鹗续书确实没有完全体现出曹雪芹构思意图。但这一话题在什么地方展开,以及如何展开效果会好一些?这是需要著者进一步斟酌的。

二是著者在论述过程中对《红楼梦》文本中诗词曲联等的引用上似嫌重复过多。这恐怕也是需要著者加以通盘考虑的。

其实以上所谓“瑕疵”,只是我的一孔之见。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是瑕疵,也无碍大局,不过白璧微瑕而已。就《红楼梦>生命叙事论》整体而言,的确是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颇能见出著者研“红”功力的论著,因此,值得祝贺,值得品读。

(作者为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读梁实秋文集之所得

李智敏

近读《梁实秋文集》,觉其文趣味盎然,非常耐读。其文大多着眼于日常琐碎之事,这一点从文集中的篇名即可看出,如《孩子》、《音乐》、《信》、《手杖》、《洋罪》,甚至有《垃圾》、《猪》等篇目。其思维深致,曲径通幽;见人之所未见,表人之所难表,自有一番大家气象。过去学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成见既成,总以为梁实秋乃一行容猥琐之文人,现读其文,方觉他实为一孤傲文人、翩翩君子,才知成见使思维和观念局于一隅,是多么有害的东西。?

关于梁文的其他感想暂且不表,先从他文中的一段引文说起。?

《手杖》一文中引《武王杖铭》:“恶乎危于忿?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我读书甚少,并不知此杖铭源于何处。后查有关资料,知其出自《太公兵法》第二篇。《杖铭》前后文大意是讲武王践阼三日,问臣下王者如何万世可为子孙恒者,大臣皆不知,唯有姜尚讲出“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以仁得之,以仁守之;日慎一日,寿终无殃”的一番道理。于是武王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焉于机、鉴、盥盘、楹、杖、带、履屦、觞豆、牖、剑、弓、矛等处,其实就是给他日常用具上都刻上了座右铭。大约现在出土的钟、鼎、剑、戟上有铭文,实肇始于此。?

回到所引《杖铭》。其中“恶乎危于忿”之语,查《论语·季氏》中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大圣孔子的思想根底在周礼,正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如果《太公兵法》非假托,其中也描绘了武王生活中的真实情景,那么孔夫子所谓“戒之在斗”的告诫,显然有武王“恶乎危于忿”诘问的影响。林则徐自书一块“制怒”牌匾挂于堂屋,警惕自己被愤怒所危。不能不说,中国人对个性人格的完善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对个性心理的平衡。

关于“恶乎失道于嗜欲”,从孟夫子开始的义利之辩,到宋儒的理欲关系,据梁启超所说,乃是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东方哲学辩论得最热闹的四类问题之一(见《饮冰室合集·儒家哲学》,其它三类问题是性之善恶、仁义之内外和知行合分问题)。从武王的“嗜欲”可以导致“失道”的观念来看,中国人对于贪念嗜欲的警惕真是早已有之的。正因为要戒怒和戒嗜欲,所以便有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戒子书》的警语)

至于“恶乎相忘于富贵”,意思是说,为什么如今富贵了,就忘了贫贱之交呢?忘了贫贱之交,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陈胜为王后,就把那些大呼小叫其小名的、曾经共同佣耕之垄上,并对他们发过“苟富贵,无相忘”的誓愿的那些穷哥儿们,派人给暗杀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像这样“旦富贵,竟相忘”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孟子》中有“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告子上》)的话。那意思之一便是,我之所以要博取高官厚禄,就是想让“所识穷乏者”对我感恩戴德。但是,对于“所识穷乏者”,早已“旦富贵,竟相忘”了,还谈什么“所识穷乏者得我”?于是。剩下的,就是“赏识我者,对我赞赏有加”了。这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的话,使我想到了某些处于高位上的人,想博施于你就博施于你,想相忘于你就相忘于你;博施于你是我的仁爱,相忘于你,你又能如何?

梁实秋在《手杖》的最后,在引完那个《武王杖铭》之后说:“我不需要这样的铭!我的杖上只沾有路上的尘土和草叶上的露珠。” 罢了,那些总恐惧于“忿”之“危”,总惶惶然于“嗜欲”之“失道”的人们,不“相忘于富贵”仅是他们的口头禅,我是要执我之手杖而远行了。

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硬骨铮铮、高风亮节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