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期3-4版
发布日期:2015-06-03   点击数:
三版理论·视野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思考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视角

刘先进

20151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近日,学校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两个《意见》,我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角度,谈一些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有历史使命、责任担当

中办、国办下发的《意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宣传思想工作是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这些意见,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思政课建设的迫切性,指明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努力作为,不负重托,切实担负起这个历史重任。

二、明确任务,提高能力,讲好两个“故事”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我认为,核心的任务就是“讲好两个故事”:一是讲好“中国故事”,跟上总书记,宣传好中国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讲好“马克思主义”这个“故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是对世界而言的,讲好“马克思主义”这个“故事”是对中国而言的。要讲好“两个故事”,就要提高讲好“两个故事”的能力。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守好主阵地,畅通主渠道,把“理”讲透、讲够

思政课教学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主渠道、主阵地,笔者的理解,其实质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系统性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课堂是讲“理”的地方,所谓“理”就是指它的科学性,也就是从学理上,回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虽然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但它首先是一门科学,正是因为它是科学,所以它才能吸引人、感召人、教育人。自2013年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办好,关键是把教材编好,建设好教师队伍,把课讲好。”因此,一定要守好主阵地,畅通主渠道,利用好主阵地、主渠道,在课堂上、讲台上给学生把“理”讲透、讲够。

四、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建设,乃至相关院系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清晰思路、高远立意,相关院系要依据学校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凝炼学科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有针对地提出工作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切实担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使命,在学校发展、提升层次,创建一流大学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五、加强内涵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马克主义理论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研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并以此为突破,成为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的亮点和特色;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识、学风、气魄和眼界,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要通过讲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和中国战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讲陕西故事、咸阳故事,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推“三个陕西”建设;通过讲学校、身边人的故事,为学校发展提供精神和思想保障。

六、要结合现实,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研究

人文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学科前沿理论,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国家战略实施的政策和策略做智库,出思想、出成果。

目前有两大现实问题需要聚焦:

一是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陕西处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西安要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西安学者在研究,那么,我们怎么办。我认为,我们要积极转型,准确定位,主动融入,错位发展。

二是“西咸一体化”中发出咸阳学者的声音。西咸一体化,离开咸阳是不行的。但是,我们往往听到更多的是西安学者的声音。作为地处咸阳的高校,我们要发出咸阳学者的声音,要有话语权。这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省情、市情,积极融入地方及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展开研究,努力成为咸阳发展智库、思想高地。

七、增强思想敏感度,寻找学科专业新的增长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在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方面有所突破,结合当代中国问题,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当代价值。

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找学科专业新的增长点。空间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增长点。西咸新区城市规划中,其空间架构引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如将其建为生态田园新城,历史文化基地,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等。提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我们开办了城市管理专业,如何将空间哲学研究与专业结合起来,寻找新的生长点,需要探索。

八、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和内容

重视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军人才的塑造和培养。要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和道德素养高的高素质的理论骨干和教学骨干队伍。

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和内容,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

九、具备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紧盯学科前沿

马克思主义从它产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世界性的理论。因此,一定要有世界眼光,把握时代特点。从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的大格局中,认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高度”“深度”“广度”和“跨度”,有历史的深远眼光,世界的全局眼光,时代的敏锐眼光。它是一种胸怀、视野和境界。学科建设要紧盯学科前沿、掌握国内最新动态,不能自我边缘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主要担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只有着眼时代特征,立足不断发展的实践,主动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才能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政治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热词推荐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创客“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在创新2.0时代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简单的说就是:玩创新的一群人。

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需要学习和具备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人类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体现在诸多方面,非严格的说来它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1.理性精神

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2.实证精神

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求实精神

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4.求真精神

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权威、独断、虚伪和谬误。人类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体现在诸多方面,非严格的说来它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权威、独断、虚伪和谬误。

5.探索精神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6.创新改革精神

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同时,话语拓展之下也具有以下特点:

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7.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8.协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9.民主精神

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0.开放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1.功利精神

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12.实践精神

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

13.批评精神

要勇于质疑传统、权威,坚持真理,敢于向其挑战。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在接“地气”中扩展“艺术空间”

——从舞蹈专业角度谈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李思妮

舞蹈是生命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智慧情感的综合表现。作为一门艺术的舞蹈,能够巧妙地通过肢体,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特别的形式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增长。舞蹈在对现代社会产生重要意义的同时,也会愈发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我们看到舞蹈艺术在城市的普遍,而相对来说在农村却显得有些落后。那么,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农村的民众需要舞蹈等高雅艺术的熏陶吗?

现实中,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多数孩子都是接触过舞蹈的。各种各样的舞蹈培训机构、学校以及少儿“舞蹈热”现象,说明了舞蹈艺术的普遍性。还有遍布大小广场上的广场舞、各种节日的舞蹈文艺演出等都表明了舞蹈作为一种文艺形式,确实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舞蹈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并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城市里,我认为更应该普及到乡村,让乡村的人民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农村的发展比城市慢,接受新事物也相对会慢一些,但乡村社会是需要高雅文化的引领,让老百姓在高雅艺术的氛围中提升自我,对于发展乡村文化具有不平凡的意义。

因为自身专业的原因,大学期间我和同学们有很多的机会跟着学校老师到基层去实地演出。在多次的演出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旬邑、泾阳县参加的文化下乡专场文艺演出了。在我们节目开场之前下面就坐满了观众,我想他们对我们的文艺演出是很期待的。当然我们的节目准备得也很充分,都是经过精心排练出来的。但是让我意外的是,整场演出下来,台下的观众似乎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给予作为演员的我们热烈回应。反思一下,这真的是我们的原因吗?是因为我们的节目不够精彩吗?我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当地的老百姓很少能接触到高雅艺术,他们不了解不熟悉这些东西有关。我们所学的舞蹈专业技能都是经过专业院校的老师培养出来的,但同时也封闭在学校这个较小的圈子里,老百姓看不到,也接触不到。与此同时,老百姓却很需要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那要怎么去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更多地普及舞蹈知识,让普通大众去了解专业的舞蹈艺术,明白它的艺术特点,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欣赏和接受,使其广泛深入地参与到这一门高雅艺术中去。其次,作为舞蹈专业的我们也应该多走出校门,多举办类似于下乡演出的艺术实践活动,让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内容更加接“地气”,实现专业舞蹈和普通大众欣赏需求的对接。同时,也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和理解乡村生活的规律,让艺术更加接近于生活的面目。最后,我们也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每次演出中更加淋漓尽致地把专业技能展示给老百姓,引导他们爱上舞蹈。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他的论述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文艺的引领功能。鲁迅先生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论睁了眼看》)可以说,先进文艺发挥凝聚力量的作用,内在地蕴涵了先进文艺的引领功能,没有先进文化和价值观的引领,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正确的力量凝聚。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有一位登山运动员接受采访时,别人问他为什么要爬山,他说道:“山在那里。”山永远是巍然不动的,登山者之所以要征服它是因为被它吸引。同样,高雅艺术的受众也不分大众或者精英,只要被它吸引自然就会喜爱上它。所以对待高雅艺术最有效的策略是:扫清它和公众之间的障碍、降低门槛。要“适俗而不媚俗。”如近年来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广场舞,可谓是极尽繁荣,无论男女老少,一听到音乐的律动,就会不由自主地扭一扭自己的身体。广场舞蹈作为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作为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简易的、热烈欢快的、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不难看出,群众是广场舞蹈的创造者和表演者,它不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以其简单强烈的节奏深深吸引人民群众,而近些年健康生活的理念促进了这一舞蹈形式的壮大。从它的繁荣与壮大我们应该从中认识到,舞蹈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只有走进群众,创造与百姓生活接轨的形式,与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舞蹈艺术在当代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发展好舞蹈艺术,必然会带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但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不同的受众群体,面对着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的舞蹈艺术打破专业局限,去除封闭和“圈子文化”,要能够接“地气”。在接“地气”的基础上,发展高雅而不庸俗的艺术,以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健康有内涵的内容,引导人民群众为实现自我的生活需求,为实现“中国梦”而快乐生活,这才能实现“文艺鼓舞人,引领人和发展人”的目标,如此我们的专业舞蹈艺术也才能可持续发展,接受来自历史的考验并为繁荣地方文化助力。

(作者为音乐学院舞蹈学1201班学生)

“匠心独运”营书香 “格物致知”践心梦

——记我校“超星杯”艺术创意设计大赛

或许我们早已习惯了书籍惯有的那副典雅厚重的端庄模样,那么你是否会好奇书籍穿上“时装”后的美貌呢?514,“‘超星杯’艺术创意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在学馨苑广场的展出,为同学们展示了书籍别样的风采。该活动由我校图书馆主办、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承办。

披上“时装”的书貌秀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污染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创新的智慧和魅力让人折服,然而当你细心发掘时,你会发现你的生活里并不缺乏这样的创意人才。

“这几幅作品设计得太棒了!”教育与科学学院学前教育1413班的余丹望着一幅名叫《给梦想插上翅膀》的作品不禁赞叹起来,几个闻声的同学听她这么一喊,也纷纷转过头欣赏起来。“画面中,蔚蓝色的大海上一层层精致的书籍垒成一道长长的通往图书馆的阶梯。抬头仰望,璀璨的星光洒在地球上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让人不由地被书的魅力所吸引。”余丹同学抚着画面向记者描述着自己看到的“美景”。

“人猛烈地撞击到图书馆墙壁上,墙壁上的裂痕,图书馆夸张地倾斜,其实是想表现书籍里的知识能带给人的冲击力。而上空蔚蓝的海洋和无尽的星空是想表达知识的魅力的广阔,引发人们对于书的无限遐想。以月球托举图书馆,寓意‘蟾宫折桂’,蓝色的深邃更能增添读书氛围的静谧。”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广告专业1301班艾炳琦是这幅名为《impact》的作者。这个热衷于广告设计的大男孩用自己的想象在创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用心灵的触角去感悟艺术,用自己的智慧去传达书籍的美好,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书籍的魅力。

如此别开生面的“书貌”创意活动不仅仅是创意者们自己的感悟和实践,同时也为同学们精心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

裹上“礼服”的生活苑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五月的校园,树木葱茏,花开似锦。你若留心,便会看到藏在绿叶背后的纹络中那只慵懒的正在午休的幼虫,你也会看到那朵半开的花蕊低头的娇羞。生活中那细碎的美似晚宴上瞩目的礼服般,让人离不开目光。一幅名为《万物复书》的版画作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作品中我用变形的书籍和英文单词book相结合,并在字母的环形内绘制了一幅春天的美景象征着书中有着另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品的创意来自在花园中读书时想到的。”设计学院环境艺术1302班的陈斯彧指着自己的作品笑着向记者说道。创意来自于头脑,灵感却来自于生活,作品里的一笔一画都是这个女孩从生活中发现的灵感。

“我们给那边的三视图去投票吧!”一名同学疾步从记者身旁走过。三视图?这会是一幅怎样的作品呢?诱人的名字让记者决定一探究竟。原来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1402班李伶俐的作品《我的大学》,作品构思新颖,以三维视角绘制出自己眼中的校园,正面看过去是图书馆;左侧看过去是一号教学楼;右侧看过去是学馨苑,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意。“生活的魅力在于它拥有无穷无尽的元素,所以我喜欢挖掘生活的细节,喜欢发现大众看不见的美。这次我的作品也是这样的思路。”李伶俐的话让人陷入沉思:生活不但是最好的艺术,也是最好的老师。

穿上“冲锋衣”的梦想家

在梦想的路上,每一个人都能够选择一件自己的“冲锋衣”,为了梦想而奋勇坚持。

或是手绘的版画,或是精细的剪纸,或是塑胶块的拼图,或是彩页的广告设计……琳琅满目的作品“美不胜收”。一张张精细的剪纸,为我们重现了中国的传统技艺的精巧;一行行遒劲的书法,为我们展示了挥毫洒墨的张力;一幅幅底蕴深厚的国画,为我们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份份精巧的拼图,让我们惊叹作者们的心灵手巧:一张张深刻寓意的彩页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精妙的心思……我们看见的是那一个个、一幅幅、一张张精美得令人赞不绝口的作品,而我们看不见的是创作者们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认可而融进的那数个日夜的付出,和为梦想靠近的坚持。

在这场赛事中,除了创作者们,另外一群梦想家们也走进了记者的视线。

初夏的阳光在正午时分变得有些热烈起来,而来自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1303班的严妍此刻根本无心理会这些,只见她举着相机四处奔走着。或是作品中景、或是人物特写、或是活动全景……阳光下的她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这是我第一次筹划这样的活动,只希望能尽力把它做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严妍告诉记者。正在一旁忙碌的工作人员设计学院视觉传达1401班的杨先元也放下手中的画,激动地说道:“这些其实都没什么,我们是忙并快乐着,能为同学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我们也觉得很开心。”同时他还感慨地告诉记者,昨晚会场需要桌子但却人手不够,他们班的一个女生傅小辰,一个人扛了两张桌子,从旧图书馆三楼扛到学馨苑三楼。

梦由心而生,心因梦而美。这些梦想家们的身影在青春的时光里化作一道美丽的彩虹,在美妙的时光里熠熠生辉。

法国哲学家马塞尔说:“人不只是一个人,因为永远是一个在创造中的人”。创造总能让视角变得开阔,而创意总能让生活变得鲜活而美妙。这群善于发现生活魅力的少年们,我们由衷地期待他们能再给大家带更多更美的作品。

(朱玲 任梦 李朝辉)

四版副 刊

母亲的梦想

社工1401高 珊

《母亲的梦想》是一部没有多少大腕的片子,但通过影片朴实的内容展现了母亲心目中的大腕——孩子。它讲述了刑满释放的李志国无意间发现了母亲多年来一直未能完成的梦想——去北京看天安门。为了弥补母亲的遗憾,尽到自己的孝心,同时为了找寻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他决定骑着三轮车带母亲去北京,这段以佳木斯为起点的旅途在向北京延伸的途中发生了太多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经历和磨难,考验着儿子的孝心、诠释着母爱的伟大、展示了当今时代的社会群像,更书写了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然而这段儿子以孝心为母亲开启的追梦之旅,却因为母亲的突然离世在六环中断了。虽然这看起来是一次并不圆满的旅行,但他们没有留下遗憾。因为,母亲感受到了儿子的孝心,她是带着欣慰的笑离开的。更重要的是,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李志国的心灵,让他解开迷茫、重拾信心,再一次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故事告诉我们,人得有个家,家里得有个妈,妈在才像家,妈就是家,有妈叫最幸福。

前天打电话回家,妈妈跟我说她做梦,梦见了我去了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以前,妈妈并不同意我外出求学,后来经不住我时不时地说,妈妈只好说若真的能去,想去就去吧。

大抵,她既希望我有点出息,能够去外面的世界,又生怕我真的走远了,就忘了回家的路。

前些日子,有朋友说,要在有生之年带父母去北京看一趟天安门。我跟妈妈说,等我毕业有机会的话,带她去一趟上海,好好玩玩。最终,结果还是未知。不过,妈妈倒是有了些念想。不像电影里边的李志国的妈妈从他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念叨着要去北京看天安门。末了,生活琐事一耽搁,便到了垂暮之年,最终还是没能去天安门看一回升国旗就走了。有些时候,一蹉跎就是一辈子。老辈人从动荡的年代过来,很多在我们如今看来触手可及的事情,于她们却成了一辈子的追求。

就像盼着孩子回家,就像要去一个在从前看来蛮是遥远的地方,就像期待着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她们的梦想,简单中带着质朴,实在得让生活沉甸甸起来。她们更多地是想着孩子们,却渐渐忘了自己,即使是那些可以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可我们这些年轻人,又有多少人懂,又有多少人也为了她们去付出些精力。梦想成为一个遥远的名词,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和地方做得远远不够。

这是一部能抓住感情,触动心灵的影片,它有血有泪,挖掘出我们心底最深处的感动。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我的梦想我做主时,还有人记得母亲的梦想是怎样的吗?为家庭付出一切的她们,她们的梦想将由谁来买单?

时间很长,生命很短,若是有时间,也请你和妈妈聊聊她的梦想吧。

影视赏析

马拉松之路,用母爱铺就

——观电影《我的马拉松》有感

英语1303蔡晓雨

“塞勒姆盖提的大草原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野生动物王国……母亲鼓励孩子们,所以他们才学会进食和跑步。很久以前,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的……”电影片头播出了这样的一段话,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明白:正是初原妈妈对初原的鼓励让他学会好好活着,让他能够不断奔跑。

电影《我的马拉松》(首播时影片译名《马拉松》)是由郑允哲导演,曹承佑、金美淑、李基荣主演的一部韩国电影。在这个有笑有泪的故事里,曹承佑饰演患有自闭症的青年云初原,在妈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锻炼下,跑完马拉松全程——12000多人的马拉松赛,初原获得了第49名的好成绩。

《我的马拉松》带给人许多感悟,选择从母爱切入,因为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没有妈妈用爱铺就的马拉松之路,就没有云初原创造的奇迹。初原妈妈最大的愿望是:“我一定要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

和斑马妈妈一样,出于本能,初原妈妈的爱是保护孩子。一次初原被人扭送进警察局,妈妈前来道歉,不料对方却说:“你不应该让他出来乱跑,你应该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或看守所。”温柔的妈妈立刻火冒三丈冲过去和那名女子理论。她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践踏孩子的自尊心。当初原自己偷偷跑去参赛时,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儿行千里母担忧,想起小学时放学贪玩没按时回家把妈妈急哭了,也是一样的道理吧?不过啊,从那刻起我更加明白我对妈妈很重要,我不能让她这么担心我。

但和斑马妈妈不一样的是,初原妈妈的爱还体现在不厌其烦和坚持不懈。在初原三四岁时,她带他淋雨,妈妈的头发、衣服全部湿透了她却浑然不觉,只是重复“这是雨,雨”,一遍又一遍,“这是雨,这是倾盆大雨。”自闭症多发于儿童,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等。在初原身上表现的是:只能重复他人的话,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关心他、他也喜欢的教练对他说口渴,潜台词是想吃妈妈给初原带的水果,而初原认为那是妈妈对他刻苦训练的奖励,只有自己可以吃,这在不够了解他的教练眼中就是不懂分享;他喜欢斑马,因而热衷斑马图案,看到它们眼睛会放光,所以经常在大街上抢别人的带有斑马图案的物品……纵然初原身上有这么多的常人无法忍受的“问题”,妈妈都没有丢掉他,尽管她也想过这样做。年轻时的妈妈曾在动物园放开过初原的小手,这件事给初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他成年后都还记得。妈妈十分后悔,她跪在地上抱着自己心爱的孩子泪流满面,缓缓地对他说:“到死都会永远在一起”。

妈妈的爱是了解孩子,她能从孩子眼中读出喜爱。初原妈妈知道初原自幼喜欢巧克力派,看出初原是真心热爱跑步,于是用巧克力派引导孩子坚持跑步,带他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妈妈说:“阳光明媚。”妈妈说:“小溪,小溪很凉。”妈妈说:“风。”妈妈还说:“你的心脏在跳动,扑通、扑通。你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一样。”每当初原非常辛苦地完成一段长跑,她会带他去吃炸酱面,但自己为了省钱从来不吃,只在旁边温柔地看,满眼笑意。

影片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这几个镜头,它们向人诉说了这样的道理:妈妈的爱是永恒的信心。每次初原参加马拉松赛前和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对话:“你的腿?”“价值连城。”“你的身体呢?”“战无不胜!”第一次出现时我觉得好滑稽,为什么母子间要这样对话。随着初原的练习和比赛,我发现妈妈的这句话给予了孩子强大的力量。最后一次比赛前,妈妈因为担心初原的体力,也怕他不再享受跑步,不愿让初原参加比赛。可初原呢?他一遍遍地问妈妈:“初原的腿?”“初原的腿?”妈妈含泪道:“价值连城。”每一位妈妈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无限的潜力,正是一次次地鼓励,正是妈妈的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最终看到了云初原——一个身残志坚的男子汉——在汉河一万米马拉松赛上的风采。

初原的马拉松之路是妈妈的爱铺就的,奔跑着的初原用指尖抚触野草、野花,用手掌感受日光的温暖,抬头仰望白云蓝天。这时的他,应该比我们更能体会到妈妈的付出吧。

我不知道我的妈妈炒一碟菜要放几滴油,煮一顿饭用多少心,做过的饭有多少斤;也没人知道初原妈妈背地里拉扯两个孩子找了多少兼职,鼓励初原跑步找了多少方法,撑起一个家有多么不容易。但我知道妈妈煮的饭妈妈炒的菜就是家的味道,妈妈给我的拥抱格外温暖和坚定,有妈妈就有家,有妈妈我就不害怕。初原妈妈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打心眼儿里希望多活一些年,呵护初原到世界的尽头。我不是初原,我会比初原更努力,努力强大,强大到足以保护妈妈,像曾经的她,保护我那样。

摄影:刘向东

下雨天,自己的园地

汉语1311齐 薇

丝丝细雨散珠帘,袅袅炊烟弥醉眼。

疑似桥乡青石梦,此去经年别无恙。

淡紫桐花绽笑靥,冲天香阵沁心脾。

嫣红牡丹意富贵,奈何清香不自扬。

如棉柳絮随风飘,四月飞雪如云雾。

若执青伞涉此境,定泛天外飞仙意!

下雨天,喜欢在自己的园地里读一本雨天的书,写一首雨天的诗,做一个雨天的梦。书中写满平和冲淡之语,诗里绘出清丽灵谧之境,梦到云绮遍蓝天繁花开满地。

也许于雨中,自己的园地更加清晰:园地在小河边,四周植有修竹,翠绿直挺;河中散有莲子,夏日荷叶田田,清莲婷婷;园前柳林成荫,春日青条曳,秋日苍枝依;园楣书有笔兹,朱红湘木,凝之黑墨;园中设亭于庭,亭下有几,几周环座;置以赏花月,书字画;有朋自他乡来,品茗论文,共叙人间词话。园中舍几许,皆整饬栉比,有轩有檐;园室窗明几净,珠帘撒门柩,青花覆瓷瓦;室内燃檀香,几上置瓶颈,淡花闲插之。集采采卷耳,以之为乐。

室后有崖,崖上赏月佳,崖下听雨悦。崖边紫藤蔓,崖底清石潭;青鸟长坐客,游鱼跃池坻。万物皆有灵,于兹话淼语。

此处无纷扰,此园无邪思;此处尽自然,此园尽惟真!

可叹园缥缈:旭日初冉处,扶桑未落间;云绮成簇中,夕阳散红里。

惟此灵明出窍时,烨然飘摇神思间;心静如水清透,淡曲一殇皎月下,此境悬悬映眼来。

雨丝如帘,一帘银线,即成幽梦。幽梦化冢,冢度春意,遂散为雨。细雨濛濛,犹回院中,又立雨中……

风起帘斜,油伞轻晃,青衣沾雨。湖镜起皱,柳色新翻,飞雪又扬。

梧桐更兼细雨,暗香浮动桐花语;柳枝又携飞絮,淡雪零落云君笑。

雨天的书,到了尾页;雨天的诗,画了末笔;雨天的梦,醒了殇然……

下雨天,我的园地里:意境在雨中,在诗中,在梦中,尽在心中。

安以浅情人不知

学前教育1411梁世红

或许离开,就再也不会回来;或许回来,你我都已相忘。那些情意在散场时是否落入你的眼,倾颓的观众席杂乱的座椅边,无言的背影没有去看最后一幕,是不舍还是早就麻木……

——题记

青春简陋得无处安放,密密麻麻堆积起来的书籍被抱走,空空的教室里,遗落着一路跌跌撞撞、风雨兼程的苦涩。

2014年的六月份,我坐在角落里看着你们一个个互相道别,那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压在心上,令人喘不过气来。黄昏在教室里铺成一片暖色,却也渗着浅浅的恸色。精致的布置,动听的音乐,而这些背后是离别。每个人都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与身边的人说笑、打闹,谁也不知,今夜过后,再见是何年?

曾一路走来,与你们聚于此地,又在此地分离,奔向远方。那轰轰烈烈的时光碾碎了年少,磨平了棱角,等再回头,才发现身后那深浅不一的印迹,写着青春。所有的故事都已经落下帷幕,谁还会在意夜色里哭泣的人。那就这样,一直这样走吧。

黑夜吞噬了光芒,占领了这座小城,午夜冗长的混沌里砸下无数张模糊的脸,留了一地悲伤。黎明之后,我踩着记忆,来到空寂无人的教室。就在那天,我以为我们会大哭一场,我以为我们会狠狠地大闹一场,我以为了很多,可最后,一切一如既往,似乎比每天都要静,各自收拾好东西,背上书包,几人一伙,肩并肩走出了教室,走出了教学楼,走出了校园,走出了三年的青春。谁都没有回头,就好像约定好了明天还会再来一样。可是谁都无比清楚,这一转身,也许就是一辈子。678号我们拿着三年的青春和六张答题卡去赌一个自己也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明天。成了,走。败了,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墙上来不及关掉的屏幕,停在最心酸的地方,那桌上盛满水的杯子,整齐的书摞,抽屉里藏着的漫画小说,诉说着你们曾存在的事实。我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觉得漫长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我没有哭,只是关上了门,落荒而逃。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是害怕高考,而是害怕无声的分别。

世事不能想,一想就流泪,那就让无常聚散熙攘而过吧。

可是,亲爱的你们是否还记得,那年的你,坐在高三的教室里自习到教学楼熄灯赶人,你在家刷题刷到凌晨,你咬着牙对自己说一定要以最骄傲的姿态离开,考上梦中的大学。可现在,也许你正在梦寐以求的大学里,也许你正坐在高三的教室拼搏。但无论如何,亲爱的你们,不管今天的你,能否配得上昨天的梦想,都请你善待自己,接受现实。未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谁也不能肯定将来的自己一定是什么样。所以,面朝太阳,骄傲地活着吧。

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再见到你们时,没有高考所给予的差距,有的只是同样的成功。梦想如果只说不做,就是幻想,不要因为暂时的偏离轨迹而自暴自弃。这世上诸多的成功都是历经千辛万苦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成功就成功的。你只看到他们人前的风光无限,却忘了那风光背后沉重的压力和所付出的心血。所以我亲爱的你们,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吧。时光它并不会等我们,一眨眼,2015年都过去三分之一多了。为了不再辜负当初的自己,为了曾经的那个梦,抛弃自己现在所有的不好,重新开始,一路向前。

坚强托起生命,点滴汇聚大爱

外汉1401闫玮喆

大地被摇晃着

天空突然黑了

我的心也被震碎了

下一秒瓦解了

泪堆积成了河

……

这一天,天气有些发闷,头顶微微泛青的云朵覆盖着沉闷的心情,阳光想钻出来透透气,却发现怎么做都是徒劳,成群的鸟儿在天空纠结着乱飞一气,好像预示着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中午,当人们还沉睡在慵懒的梦里迟迟不肯醒来时,一只充满毁灭性的巨手竟悄悄伸向了这里,它从地下喷薄而出,卷起碎石瓦砾砸向这里的人们,伴随着泪水与哭喊……

425在尼泊尔发生了本世纪以来陆地上的第五次八级以上大地震——8.1级地震,一瞬间房屋轰然倒塌,地面支离破碎,犹如打破了的玻璃,一页页碎片刺痛着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个家在一瞬间变成了灰烬,那只始终隐藏在地下的巨手仍对这里构成巨大的威胁。遍地狼藉,这里的人民依然抱着活下去、找到未来的希望。面对灾难与死亡,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

428,一名在废墟下埋了5天的小男孩终于获救。周围许多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鼓掌欢呼。当男孩被用担架从废墟中抬出来时,他的脸上布满了灰,尽管他只有五岁,可他用他的坚强感染了在场所有人,也许被救出的那一刻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死亡与生存之间仅仅是一线之隔,而他选择勇敢地活下去。后来,一名在地下被压了82小时的男子也成功获救,据资料显示,他在被困时仅仅靠喝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面对死亡,他是机智的勇者,也是伟大的生还者。

就像泰戈尔曾经在诗中所言:“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生命是美好而绚烂的。有了生命,才能看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自然,才能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慰藉,才能品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真情。倘若离开了活着的幸福,我们的一切便将失去意义。在灾难面前,我们需要活着,因为活着,才有可能追求你所期待的人生。

尽管天灾无情,但世界仍旧充满着爱与希望。我国是最早到达尼泊尔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是我们从汶川地震以来一直面对灾难的信念。救援队的到达,是在断壁残垣中的点点火把。尽管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尼泊尔的受灾群众挑起了脊梁。他们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是对命运的洗礼,对生命的礼赞。

有一位名叫葛娥娥的江苏护士和另一位游客在尼泊尔游玩时听到地震的消息后,果断放弃了立即回国的机会,积极投身于紧急的救援队伍中。他们帮伤员做CT,缝合伤口以及绑绷带等一系列专业医疗救护措施,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众人。李克强总理在灾后说:“我们对尼泊尔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是的,这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地震就像背后的冷枪,防不胜防,谁都有可能是下一个,人类有必要守望相助。”的确,我们都是地球上小小的一份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际的人道主义是对那些受灾群众内心最好的解药。

写到这里,脑海中突然涌现出2008512那天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故事。同样是下午两点左右,当自己还沉迷于在微机室中玩游戏时,大地已经在酝酿着一场腥风血雨。摇晃、眩晕,我们在奔跑、逃离,似乎是理所应当,谁也没有注意到教室里是否还有其他人的存在。然而,班上的一名不起眼的男生却停住了奔跑的脚步,转过身冲进已经摇摇欲坠的教学楼,将还未从惊恐中缓过神来的4个女生一一扶起,帮助她们逃出危险地带。他不是班长,也不是班干部,他只是班上一个普通的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举动,让我们看到,一名六年级男孩的博爱与勇敢。

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灾区照片:阳光微醺的午后,4岁的尼泊尔女孩怯生生地躲在母亲的背后,稚嫩的小手正抓一把盘里的米饭往嘴里塞。据说,这是地震发生后,她每天最幸福的时刻。有时候,我更愿意相信在面对灾难的时候,生命之美更使我们懂得生之珍贵。

尼泊尔的人民经历了天灾的考验,他们用自己的坚强感染了上天,争取每一个活下去的机会。面对死亡的磨难,他们没有轻易放弃活下去的权利,这些挑战过生命极限的人,从生与死的边缘走了过来,因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你可能经历过生与死的磨难,你也可能只是耳濡目染浅显地了解,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做了些什么。点滴汇聚大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灾区人民所受的苦难就会少一些,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暖。

油画 校园一角美术学1302尚雨

赵国龙

五月 槐花香

思政1201赵荣峰


一场细雨

掀开了五月的帷幕

自由的精灵

跳跃在古城的

每一条街道

簇簇洁白

氤氲的香气唤醒嗅觉

伫立在路旁的你

静谧地守望

人文与自然的距离

盘虬的枝桠

濡染了生命的颜色

延续着古老的沧桑

你与此城同生

岁岁年年

撑开一季清凉

树下的老人

哼着熟悉的旋律

回忆如飘飞的花瓣

落在梦里的故乡

五月的阳光

照耀着行囊

我仿佛听见了

前进的脚步声

是那样铿锵

槐花正香的季节

我们一直在路上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