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期2-3版
发布日期:2016-08-11   点击数:

二版

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学校2016年人才工作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刘彬

2016617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在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的重要时期,学校专门召开这次人才工作会,旨在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会前,学校下发了《中共咸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咸阳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对学校人才工作制度进行了梳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系列制度,完善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昨天大会上,校长方明同志作了学校人才工作报告,对学校近年来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不足作了总结回顾,重点就今后学校人才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各单位还对主题报告和有关文件进行了分组学习讨论。刚才,各小组就讨论情况作了大会发言,讲的都很好,也很实在,我完全赞同。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学校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强人才工作,出台了各类人才制度,实施了多种人才计划,形成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工作局面。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竞争力的大小从根本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强弱。赢得人才,就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发展和未来。目前,全省各高校都将人才工作放在了关乎学校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抓,展开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对我们来讲,人才越来越成为学校发展当中最核心的因素,人才不足也越来越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前一段庄长兴副省长来我校考察时,指出了我校当前高层次人才工作与其他高校存在的差距,为我们敲警钟、点迷津。

当前,我校正处在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要想打造优势、构建品牌、跻身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行列,就必须站在战略全局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务求实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正确把握我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人才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创新团队、教学名师、青蓝人才、百名中青年教师等培育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全校上下通力配合,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学校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工作机制体制逐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干事创业的环境氛围不断优化。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人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方校长在昨天大会主题报告中分析了我校人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五个方面不足。诸如,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和发展节奏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和不统一的问题;青年教师培养、创新团队建设有待加强;管理队伍素质能力观念还不能很好适应学校发展要求,高水平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尚未形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我们还没有准确领会中省人才工作精神,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做好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感还不强;部分同志还不能深刻认识“高校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工作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认识不清;有些领导干部观念陈旧,唯我独尊,举贤荐能意识不强,引进和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不够。另外,部分二级学院和单位人才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落实不到位,“一把手”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既没有亲抓亲为,也没有党政齐抓共管,甚至互不通气,致使本单位人才工作难以开展。

知病寻医,对症下药。面对学校人才工作中现存的困难和问题,大家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不足,勇于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弥补短板,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下大力气破解影响和制约人才工作的突出问题,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全校上下要凝聚共识,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工作活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真正做到“人才强校”。在方校长的报告中,已经明晰了学校“十三五”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有关部门也完善和修订了人才工作系列制度。希望大家能从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高度出发,贯彻好落实好学校人才工作意见,以人才制度为依据,破解难题,多措并举,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三、不断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面做好学校人才工作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要搞好人才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协调推进,共同努力。

一要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管人才也是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根本遵循。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实行依法管理。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提高党管人才水平,建立重大政策措施、重要工作部署的决策和督促落实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干部选拔任用、人事改革和高层次人才调配等重大事情要经校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党委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重要作用。

二要夯实人才工作责任。在党委领导下,人才工作要全校一盘棋,逐步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党委领导下做好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健全督促落实机制,加强人才工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检查;推进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研究制定人才工作政策,促进人才规范化、制度化。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要把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纳入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要强化二级学院人才工作主体,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扩大二级学院用人自主权,明确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各级党组织要为做好人才工作发挥应有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创造条件。

三要突出人才工作重点。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逐步建成高效有序的人才发展良性机制。这次制定出台的人才工作《意见》和系列制度,明确了人才工作思路与目标,理顺了工作机制,健全了制度保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要舍得重奖,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争做贡献。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中青年双高人才,重点在音乐、美术、外语专业引进一批青年博士;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大国家、省级等人才计划人才培育力度;要统筹规划,实施“120人才”计划、领军人才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通过青蓝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建设工程,分层次分类别培养各类人才。

同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德”与“才”的关系。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科学选人用人导向。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领广大教职员工以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润才、立德树人。二是培养和引进的关系。要避免重引进轻培养的思想误区,用足用好学校政策资源,在大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同时,为现任教职工创造更多深造、晋升通道,加大人才培养投入,让中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起来。三是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要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规范管理,又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岗位职责要求,本着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顺利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从政策扶持到人文关怀、从物质保障到精神鼓励都得想周全,做到位。

四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人才成长依赖环境,人才竞争取决环境。我们要把营造重才敬才的良好环境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校上下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正确看待人才、尊重各类人才。既关注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又要重视实用型人才;既要重视有成就的人才,又要关注具有潜力的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之智、容人之量、成人之德,引领广大教职员工营造良好的识才用才工作环境,使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既重视培养开发现有人才,又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营造民主科学的政策氛围,倡导宽容、大气、共享、包容的人才工作氛围,激发各类人才活力和潜能。要营造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人才,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五要切实抓好落实。实现学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必须优先发展人才。谋划发展优先谋划人才发展,推动工作优先推动人才工作。在学校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抢抓机遇,以改革求发展,关键是要抓住人才队伍这一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全校上下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坚定走“人才强校”之路。学校“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要落实好“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宣传好落实好本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研判,科学筹划,扎实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各位老师、同志们,“集众智才能成伟业,聚合力方能谱新篇”,我们要以此次人才工作会议为新起点,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创造性抓好人才工作,把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人才队伍建设上来,努力开创我校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智聚力、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学术报告

本报讯620,应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邀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康迈斯分校数学系博士生导师欧业林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上午,副校长舒世昌教授与欧业林教授进行了会谈。国际交流处处长汪生辉,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唐泉、副院长张艳邦参加了座谈会。下午,欧业林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双调和映射与双调和子流形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唐泉教授主持。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供稿)

本报讯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余隋怀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从文物看中华文明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设计学院院长袁方教授主持。 (设计学院 供稿)

本报讯66,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李逸峰教授受聘我校于右任书法学院兼职教授暨学术报告会在艺术楼报告厅举行,于右任书法学院全体师生及部分美术专业学生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聘任仪式由于右任书法学院党委书记孙俊海主持。 (于右任书法学院供稿)

本报讯61日下午,陕西省吴宓研究会副会长、70后新锐文化学者、散文家、青年评论家史飞翔应邀来我校,为6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吴宓的人文品格”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许军娥教授主持。

(文学与传播学院 供稿)

我校一卡通手机终端正式上线

本报讯经过历时两个月的谈判、对接、调试,我校一卡通手机APP终端于531正式上线。531,我校举办了一卡通手机APP终端发布推介会。长安银行咸阳分行文林路支行行长韩宁、新开普公司西北地区经理郑博文、我校财务处卡务管理中心全体同志与近400余名学生干部参加了推介会。

会上,一卡通项目驻校技术员柏贵红向全体学生干部介绍了我校一卡通的功能及应用,对学生使用中常见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新开普公司西北地区经理郑博文重点对一卡通手机终端APP功能作了详细介绍并与现场的学生进行了游戏互动。长安银行咸阳分行文林路支行行长韩宁对银行卡的安全使用作了说明。

咸阳师范学院一卡通手机APP是我校一卡通项目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集学习生活、商业消费、学生管理、身份认证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它的推出更加便捷了师生的校园生活,有助于推进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务处 供稿)

二级学院积极探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

本报讯学校在人才工作会上提出着力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支持和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多形式多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力争建设一支教师与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院等二级学院,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率先探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途径,通过合作选派教师进驻全军电磁辐射损伤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实训、聘请物联网重点企业一线高级技术和研发人员深入我校培训及支持教师参加全国统计师专业资格考试等形式,积极开展应用型教师培养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有效推动我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事处 供稿)

校园短波

62,由校团委主办、外国语学院团委承办的第十二届“英语风采大赛”在一号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李宗领、校团委书记宁海军、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锐、院长黄永亮出席大赛。

▲近期,我校举办了为期一月的第二届大学生微课教学比赛。本次比赛由教务处主办,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比赛分为培训、作品征集和评审三个阶段。

▲由招生就业处主办、计算机学院承办的我校“中国梦·职业梦”大赛决赛于526在一号楼报告厅举行。

612,由党委学工部、学生处主办的我校首届大学生宣讲团宣讲明星大赛顺利举行。

61,由校团委主办,设计学院承办的我校首届艺苑风采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总决赛在艺术楼演播大厅举行。

▲近日,校工会在女教职工中开展了“树新风、扬美德、传家风”写一封家书主题征文评选活动。

▲近日,代表我校参赛的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陈琳、薛璇子在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陕西赛区)中分获视听组和综合组三等奖。

63-6日,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西部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许军娥教授应邀参加了“首届国际儿童文学论坛暨第三届中美儿童文学论坛”。

▲近日,我校刘伟老师帮扶摔伤老人,家人送感谢信致谢。

620,我校2016年大学生排球联赛落下帷幕。设计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学院、美术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分别获得乙组(非体育专业)男子冠、亚、季军;乙组女子前三甲分别由设计学院、美术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夺得。甲组(体育专业组)男子、女子桂冠分别由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学院2013级摘得。

66,我校举行优秀校友报告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999届毕业生、浙江义乌市校外教育协会副会长、杭州多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双旗和化学与化工学院2007届毕业生程芳妮作了题为“我们不是在招聘,我们是在寻找20年前的自己”的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处主办。

▲在52427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陕西省第三十八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体育学院大二学生白博飞同学勇夺男子乙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及体育院系学生)链球第二名;白灵芝同学夺得女子乙组标枪第三名;大一学生王广隆同学,在男子乙组跳高决赛中,以1.92的优异成绩夺得乙组第四名,创造了我校自参赛以来在该项目取得的最好成绩。我校代表队还获得一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以及两个项目的第六名、第七名和第八名,并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66-8日,体育学院对本院2015级竞技体操普修、2014级健美操普修、2013级艺术体操选修等专业课程实行了教考分离改革。

▲近日,由咸阳市体育局、咸阳市高校体育联合会主办的2016年第三届咸阳市大学生篮球联赛在陕西商贸学院举行,我校派出了男子代表队参加比赛,并蝉联冠军。

616,“百事校园最强音”陕西大学生音乐节总决赛在西安举行。历时近三个月的盛大赛事圆满落幕,在此活动中,我校成功承办了一场海选比赛和一场复赛比赛,被授予“优秀组织奖”,校团委王恒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我校音乐学院金晓艳同学经过海选和复赛的激烈竞争,顺利晋级半决赛。

61,于右任书法学院2016届考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艺术楼演播厅举行。

61,附属中学小学部举行了盛大的“庆‘六·一’童心童梦同成长”素质教育成果展演活动。

图片新闻

第二十二届“校园之春”大学生“青春杯”辩论赛

图片新闻

我校参赛项目在第二届建行杯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训练营获得三等奖

图片新闻

我校学生在第三届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

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佳绩

三版

聚焦学校发展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全面开创我校人才工作新局面

——在2016年全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2016616

各位老师、同志们:

经过全校上下的精心筹备,我校人才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了。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为学校改革发展付出辛勤努力、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学、管理、服务一线的全校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我校聚焦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开启“十三五”发展新征程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开好这次人才工作会议,必将对进一步促进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扎实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开创我校人才建设工作新局面。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回顾总结“十二五”以来我校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现阶段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明晰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明确“十三五”时期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三、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深入探讨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举措,营造促进人才成长和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一、“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回顾

“十二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解放思想、励精图治,竭尽力量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良好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思路进一步明确,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青蓝人才”资助实施办法》《“教学名师”培养实施办法》《百名中青年教师培训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人才引进、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各类中高端人才扶持培养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同时,改革激励机制,完善校内分配制度,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充分发挥分配向教师倾斜的导向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创造力,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我校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有效的智力支持。

2.一线专任教师总量有序增加,师资队伍结构整体不断优化。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截至“十二五”末,全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达到4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2%;具有博士学位的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5.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教授76人、副教授1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4%。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高级职称比例得到整体优化。

3.中青年教师较好地发挥了骨干作用,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中坚作用逐步显现。“十二五”期间,我校注重培育、发掘一批中青年骨干科研人才,先后填补了多项高层次人才项目空白。其中,入选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专家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高校人文英才”1人,咸阳市“三五人才”5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6人,各类省级专家库专家50人。全校各类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申报中,博士群体的主持比例逐年攀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中青年教师为教学科研骨干、高层次人才带动团队和学科发展的良好局面。

4.人才优势效用发挥充分,全校尊重人才、鼓励先进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近五年来,在各类人才激励政策的扶持引导下,全校上下对于人才强校的基础性地位和战略性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尊重人才、重视创造、鼓励先进、良性竞争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以高层次人才集群为优势,新增一批标志性成果。其中,新增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新增省级“教学团队”5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教师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项7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陕西省青年科技奖1项,陕西高校人文社科奖12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7项,咸阳市科技奖7项,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19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通过每年度的专项奖励和年度考核评比等,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许多突出人才,全校范围内重视一线教育教学、重视科研拔尖人才、鼓励各类先进个人的氛围日趋浓厚。

回顾“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学校上下对于新形势下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坚持党管人才、党政齐抓、上下联动、注重落实,人才工作的各项举措才能得到落实,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逐步彰显,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1.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和发展节奏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全校上下的人才观定位、人才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任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教育和成长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与当前全国、全省高教发展步伐,特别是我校“十三五”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才队伍的“两极化、老龄化”压力增大,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的岗位调适、利益诉求等呈现多元化、差异性,青年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不足,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知识视野等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还需优化。目前生师比相对偏大,教师上课负担重,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精力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在许多学科方向上人才分布不够均衡,制约学科的整体发展;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低,教授占高级职称教师总量的28.8%,其中50-54岁以上教授占教授总量的36%55岁以上教授占教授数量的36%,五至十年之内教授存在严重的断层问题。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3.9%,且学科分布不平衡,1/5的二级学院没有博士。专任教师中78.7%来源于省内高校,学缘结构相对单一,不利于思维创新,不利于学术争鸣。

三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短缺,标志性成果缺乏。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缺少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带头人。现有三级教授仅占教授总数的6.5%,占高级职称教师总数的1.9%;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称号获得者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国家级项目等高级别成果获得者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项目、获奖少的现象非常突出。总体呈现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不足,在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中没有实现全覆盖;高级别标志成果数量较少,且学科分布不均衡。

四是青年教师培养、创新团队建设亟待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还不够,青年骨干拔尖人才不足,尚未形成支撑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创新团队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在凝练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方面建设目标不够清晰,实质性工作推进缓慢,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作用的机制还不够健全,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力量尚未形成合力,教师创造性的学术、技术成果尚不足以支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管理队伍的观念、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高水平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尚未形成。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较为陈旧落后,综合素质尚不能完全满足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创新工作意识淡薄,缺乏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主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面对学校发展中的新情况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还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有效措施。高水平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精湛的高素质高水平管理人员缺乏。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力求“通过深化改革谋求整体推进,通过狠抓落实形成示范效应,通过上下联动引导全员育才”。

2.面临的形势

要转变观念,就必须认清当前形势,从“人才观”上强化几点认识:

1)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响应国家人才工作号召、推进科技创新的需要。

今年3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密集到高校调研,在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明确指示:“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近期,习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科技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既强调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又对高校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时代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站在科技发展反馈社会、高校人才服务地方的高度,重视加强人才工作,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发挥好地方院校的社会职能。

2)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瞩目“四个一流”的时代需要。

2015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我国的大学、学科要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的宏伟目标。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需要若干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制订“双一流”的具体实施办法。

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和“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今年223日,陕西省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省将在高校中实施“四个一流”建设计划,即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强高校与地方发展融合,单列基本建设资金,支持非省会城市高校的发展,形成多个区域性人才、科研聚集地。

纵观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同省内“985”、“211”院校以及高水平大学相比较,我校在全省实施“四个一流”建设计划中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只有在“一流专业”、“一流学科”的层面上,同省属同类院校去积极竞争。高校之间新一轮的高层次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靠人才去支撑,要靠优良的师资队伍作保障,以争取建设“一流专业”为突破口,带动相关专业和重点学科内涵发展,推动我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目标的实现。

3)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我校在转型发展中补齐短板、优势后发、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现实需要。

目前,在全省高等教育的全新版图中,我校发展处于“区域边缘化、前后不着边、上升通道窄”的夹缝中,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压力很大。在此前的多次会议上,已强调了学校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的种种不利因素,今天,我们依然要说,危机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希望全体师院人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应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

我们必须认识到,抢占人才高地、主动适应转型、体现发展特色,是未来几年全省高校竞争的主旋律。其中,人才的储备、发展与提升至为关键。审视我们自身,人才问题仍然是制约我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制于主客观因素,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环境中,我校人才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短板明显。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全局视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大量坚实有效的工作,营造人人关心人才成长,人人要求向上的良好氛围,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为集聚人才优势、实现后发突围打好基础。

三、“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

1.工作思路

坚持党管人才,着眼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长远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的具体目标,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紧扣转型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加强“以一线师资队伍为重点、以优化业绩考核为导向、以促进人才成长为目标”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有利于人才主动创造、相互激励和自我成长的环境。

2.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围绕以下目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即:在“十三五”期间,以一线师资队伍为重点,以优化业绩考核为导向,以促进人才成长为目标,通过一线师资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龙头带动,引领全校各领域、各类人才的成长培育。

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专任教师教职工总数比例达到65%以上。

引进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0名,其中“双高型”人才10名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达到80%以上,博士学位的教师200名以上,高学历教师比重明显提升,学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数量显著提高,二、三级教授数量达到10名以上,教授总数达到100名,副教授达到220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左右,培育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奖等高层次人才项目与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10名以上,外聘专家教授智库队伍50名,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团队效应凸显。以实施青蓝人才、拔尖人才计划等一系列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先导,培育教学科研骨干50名,“双师双能型”教师100名,选拔培育5个校级创新团队,力争扶持1个省级团队;加大各类人才团队服务地方、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树立一批应用转型的品牌团队,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团队整合显示成效。

四、主要措施

各位老师、同志们,要实现以上的目标任务,除了学校层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人才观念的认识转变之外,围绕引进和培养两只抓手,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措施,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1.扎实推进“121人才”培育计划。今后五年,围绕实现10名二、三级教授,200名博士,100名教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狠抓落实,坚持引进培养“两手抓”。用好近期出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创新引进用人机制,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及多样化引进举措,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引进若干重点学科和急需发展的学科专业重点领军人才。

2)重点培养,深化实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建设计划。通过政策导向、重点扶持、联合培养、团队互融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强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加强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三秦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称号的人才培养工作,使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能有领军人才,并逐步扩大领军人才覆盖面,实现10名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遴选建设5个高水平校级创新团队,力争扶持培育1个省级团队的目标,建设联合攻关的创新团队,增强“集群整合”能力,使人才在团队中得到成长,让人才从团队中凸显出来,实现团队建设和人才成长的“双丰收”。

3)认真执行学校出台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晋升规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规定》《教职工获得学术荣誉称号奖励办法》等文件,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确保“121人才”目标顺利实现。

2.启动实施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统筹规划,分类分层次培养中青年教师,以近期出台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实施办法》《“青蓝人才”培养实施办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等扶持培养办法为导向,全面开展分类分层次、逐步递进的中青年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继续推行和完善特殊人才岗位聘用办法,推行低职高聘,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创造性开展研究工作。未来五年,实现100名中青年教师成为校级教学科研骨干、教学名师等人才称号后备人选。

各有关部门要会同二级学院做好相关工作,要在待遇、平台、服务方面优先提供保证,引导和帮助优秀青年人才增强信心,实现突破。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立足现有、整合资源、自主培育若干旗帜型人才。

3.全面推进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印发了《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将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今后五年,学校将通过“出国()研修”培训项目,每年支持5-10名优秀骨干教师赴国际知名教育或研究机构访学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推进人才国际化培养战略。通过“国内进修”、“在职学历提升”等培养项目,不断优化教师学历学位结构,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各二级学院要针对已有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创造更多深造、晋升通道,帮助他们全方位提升能力。

4.着力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围绕学校转型发展需要,逐步落实“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项目,支持和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通过校外挂职、实训实践、校企合作与产学互动、技能竞赛、校内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形式,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实训及实践,帮助教师把握行业规律、了解行业或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基本要求,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所需要的各种实践技术资料;支持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企业合作,申报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生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支持教师参加政府、企事业或行业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比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提升教师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力争建设一支教师与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

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将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纳入本单位师资队伍培训培养体系,作为今后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后,学校逐步将这支队伍的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考核工作中。

5.全面加强工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实验队伍是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迫切需要。未来5年,学校将工程实验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去年职称评审工作,学校已将工程实验队伍评审单列出来专设工程实验评审职称评审组进行评审,今年出台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晋升规定》将工程实验队伍评审条件进行优化调整,学校5月完成的岗位聘用工作,对工程实验人员聘用条件和聘期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今后将每年选拔一批工程实验人才骨干到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企业等行业一线进修、实训。学校通过岗位设置、职务晋升、聘任、分配倾斜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工程实验技术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满足学校转型需要、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实验技术队伍。

6.统筹推进管理和服务保障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程,提升干部改革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方法能力和领导全局能力,树立敬业意识、决策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以工作业绩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管理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锻炼和努力工作,真正做到能承担、能行动、能化解、能扭转、能改变、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真正做到从事一项工作就要当这项工作的业务能手;在一个岗位就要建成放心岗位;管一个部门就要建成放心部门。加强服务保障队伍建设,逐步充实或培养一批高素质、高级别的后勤服务管理人才,提高学校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水平。

7.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

1)抓住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全面协调资源配置,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有利于人才安心干事、干成事业的必备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5月份刚刚结束的新一轮岗位聘用和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改革考核方法,逐步实现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由年度考核向聘期考核转变;进一步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构建以公平为先,绩效为主的新型分配体系;采取积极的奖励措施,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加快实施人事代理制度,通过外聘教授、校内返聘教授等方式构建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

2)加强引导教育,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对现有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爱岗爱校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教师健康成长。通过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形成全校上下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才之间相互尊重的全新局面,使各类人才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相互包容、多元发展、个性相融的良好风气。在全校树立讲求奉献、爱岗敬业、同舟共济、建设家园的“命运共同体”新风尚。

3)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将优先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逐年提高教师引进、培养、奖励等经费预算的比例。完善学校专项经费、二级学院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科研经费等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配置与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经费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努力为培养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4)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学校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加大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力度,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尊重和落实二级学院用人自主权,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前提下,使学院在培养人、引进人、使用人、留住人上有责有权有资源,为二级学院人才工作提供政策引导、工作指导和服务保障。校内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人才工作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人才工作各项任务。

各单位各级领导要认真做到尊师重教、关爱师生、懂得赏识、学会分享、善于容人,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管理体系,加大对院、系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单位推进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学校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目标顺利实现。要充分发挥教授治学作用,突出教师在各类学术事务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尊师重教和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

各位老师、同志们,本次人才会议是我校“十三五”开局时期整合人力资源、凝聚人才合力的先声。希望通过会议,全校上下尽快形成共识,转变观念,转型突破,整合团队,培育良才。时代进步召唤人才,学校发展依靠人才。让我们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牢记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把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