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综合
兰香四月聚焦激情体育盛宴
——记咸阳师范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4月的毕原,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在这个勃发着生机的季节,青春的活力再次澎湃在校园的绿茵场上。为期三天的田径运动会,师生共享运动之趣。本次运动会亮点颇多,无论是竞争激烈的比赛场上,还是热情洋溢的比赛场下,各种风景共同装点着这场运动的盛会。
镜头一:科技助力锦上添花观赛场
当“互联网 ”撞上运动会,科技与体育的奇妙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本次运动会上,无人机技术、微博以及QQ智慧校园同步直播的配合应用是赛场展现与赛场互动的一大特色。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磁1601班的朱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采用的无人机技术,让我们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看到运动会。”同时,为了方便观众观看各项赛事,在操场西南角,设立了一面长5米、宽4米的LED显示屏。在无人机的拍摄配合下,观众们在LED显示屏上可以清晰地观看到开幕式上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例如大型团体操表演、武术表演“中国功夫”、大学体育课程展示以及秧歌长扇、腰鼓队的表演等,这些精彩的演绎美轮美奂,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观看到各项精彩刺激的赛事比拼,欣赏运动员们矫健有力、奋斗拼搏的身影。
科技,为运动会的开展添加风采。科技助力,不仅是给予了观众们观看赛事的便利,更是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镜头二:英雄相惜体育精神无国界
赛事百态,各具风采。在各项赛事都在激烈进行之时,短跑项目无疑是颇为博人眼球的,而充分展示出“速度与激情”的男子100米短跑比赛正是如此。选手们纷纷站在跑道上热身准备,位于第四跑道的运动员,是来自国际教育学院中级B班的加纳留学生快酷,而位于第三跑道的则是文学与传播学院播音1401班的杨凯,赛道之上,起跑之前,二人相视一笑,大有高手过招、一决高下之意。准备令下,各位选手蓄势待发,发令枪响,各位选手们犹如离弦之箭,只见杨凯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众人,而快酷则紧随其后,其他选手亦是不遑多让,你追我赶,目光都坚毅地盯着终点。赛道两旁,观众的目光也紧紧地跟随着他们的身影。第50米的时候,快酷渐有反超之势,1秒,2秒……风驰电掣间,加速的快酷抓住时机,在杨凯势微之时一举反超跃居首位。最终,男子100米的桂冠被快酷摘得。在采访时,他开心地说道:“我有想过我会不会得冠军,但是没有想过会是真的。”同时他也表示,“今天参赛的运动员实力都很强,站在我旁边三道的选手,他很不错。”
在竞技赛场上,对对手的欣赏无疑是一种至上的尊重,这种惺惺相惜的精神,也正是体育运动的一大魅力所在,更显示出体育精神的广纳与包容。
镜头三:玉汝于成飒爽英姿女儿花
在体育赛场上,除了可以看到男选手的矫健,女选手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而每一位观众亦能一睹这“巾帼”比拼之飒爽英姿。
对于跑步运动员来说,中长跑算是比较难的项目,它既要有跑百米冲刺的速度,同时还对耐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女子400米这个项目,也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终点咫尺,体力流失,迈步越来越难,身体也渐渐地躬了下去,双臂使出仅存的一点力气配合着身体移动,脸颊发红,呼吸粗重,目标在前方50米——这是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1503班的贾越男获得冠军前的最后一搏。赛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贾越男坦言:“当时没时间考虑那么多,就想着不管结果如何,像阿甘一样尽力去做就好。”在贾越男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一场精彩的比赛,还有那种坚持与拼搏的精神。
在接力赛女子4×400米的比赛中,运动员彼此之间的团结是最强有力的粘合剂与助力器。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地理1501班的牟丽君作为她们组的最后一棒最终完美地冲过了终点。赛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再三表示:“虽然最后是我冲过了终点,但那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功而是我的伙伴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她们做好铺垫,也就没有我们最终的成功。”
助跑,起跳,飞跃栏杆,似鱼跃龙门,动作一气呵成。栏杆一点一点升高,难度一点一点增大,跳高运动员们的眼神却愈发坚定。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脱颖而出的是体育学院体育教育1604班的沈宇琪。她是体育生,最后也勇夺第一,但她还是谦虚地告诉记者:“我做的还不够好,其他选手也都很优秀。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走到一起,也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挥洒汗水,鏖战群雄,坚持、团结、认真地对待每场比赛,女选手们以巾帼之姿,成为整个运动会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镜头四:温情守护志愿服务暖人心
狄更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人,都不会是庸庸碌碌之徒。赛场旁,记者的目光锁定在时刻忙碌着的志愿者们身上。
青年志愿者协会外联部部长孙建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孙建科告诉记者:“运动会前一天,我们共准备了30顶帐篷发放于各个院系,而且与去年相比,我们今年在物资方面准备得更加充分,不管是否是运动员,都可以免费领取水,我们也准备了爱心雨伞,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便利,做好服务工作。”志愿者们的暖心服务,为运动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此之外,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考虑,操场旁的医护站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运动员受伤,来自校医院的王麦绒医生告诉记者:“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必须做好热身运动,不然难免会受伤。”看着场上的运动员,王医生分析道:“在天气炎热时,有人会因为中暑晕倒,同学们可以做一些急救工作,比如掐人中,让人快速恢复意识;擦伤也是运动会常出现的受伤状况,我们一般会提前备好消毒药品,给伤口进行消毒,然后涂抹药物。较重时,我们则会及时将伤患送往医院救治。”耐心解说,医德厚重,体现着医护人员强烈的责任感。
不论是志愿者,还是医护人员,抑或是裁判员、啦啦队员,他们都是本次运动会场上不可忽视的身影。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各司其职,为运动会共同助力而散发着自己的光亮。
兰香四月,运动会场,每一次夺冠的喜悦,每一阵热情的欢呼,每一种温馨的服务,每一位付出的人员……他们都是一道道风景,共同点缀着这场运动会的热情与活力。本次运动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努力,承载着健儿们澎湃的体育激情,更寄托着各位领导老师对学生们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无论是场上拼搏的身影还是场下忙碌的身影,都始终传递着体育精神的正能量。中华之健儿,国家之未来,强健体魄,正是国家未来之需要。随着“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理念愈来愈深入人心,走出户外,参与运动健身将成为整个校园乃至社会的良好风尚。
(王妍菊王慧敏李佩佩张菁郑玉杨苗郭菲张尉余昌杰廖文科齐浩荣荣益)
生涯教育与创业学专家李家华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本报讯近日,著名生涯教育与创业学专家李家华教授应邀做客我校,以“现代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生动力系统构建”和“青春最是创业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与生涯发展”为题,为我校师生作了两场创新创业专题报告。报告会前,校长方明、校党委副书记李宗领与李家华教授进行了座谈,就创新创业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招生就业处处长张高科、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国龙、院长黄怡等参加了座谈会。
(化学与化工学院招生就业处供稿)
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报告会
本报讯近日,北京易创博智创业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创业教练耿建星,应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来我校,以“创业者模拟演练沙盘训练”和“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项目参赛竞争力”为题,为我校师生作了两场创新创业专题报告。
(化学与化工学院供稿)
王长顺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长安讲坛”精品讲座
本报讯3月31日,“长安讲坛”精品讲座在我校1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我校科技处处长、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王长顺作了题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及其启示”的学术报告。
(文学与传播学院 供稿)
教育科学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徐文彬教授作学术报告
本报讯4月24日,应教育科学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文彬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回归常识:我们怎样做老师”的学术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供稿)
厦门大学闫敬文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本报讯4月24日,应计算机学院邀请,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闫敬文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超小波分析和压缩感知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后,闫敬文教授还与计算机学院图形图像处理研究所的教师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不但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已久的问题,更为教师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计算机学院供稿)
西安理工大学王磊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本报讯4月12日,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磊教授来校为师生作了题为“人工内分泌协同计算模型及其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计算机学院供稿)
我校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举办思政课建设学术报告会
本报讯4月18日,应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永林教授来我校,为师生作了题为“基于供给侧思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高途径研究”的学术报告。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供稿)
我校设计学院举办
“诗意春天——艺术与审美”学术报告会
本报讯近日,应设计学院邀请,咸阳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创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生名誉主席、我校兼职教授王小舟来校,为师生作了题为“诗意春天——艺术与审美”的学术报告。
(设计学院供稿)
著名书法家史星文先生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本报讯4月18日,应我校于右任书法学院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史星文先生来校为师生作了题为“书法与文学”的精彩报告,并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于右任书法学院供稿)
图片新闻
4月25日晚,由我校音乐学院和咸阳市委共同举办的“陕西省四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交流暨咸阳市古典钢琴音乐会”在咸阳大秦剧院隆重举行。四所高校的参演教师用他们精湛娴熟的琴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这是我校音乐学院继举办陕西六校音乐专业声乐交流音乐会后又一场高雅艺术文化大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民,市政协副主席王巧萍,我校党委副书记马智勇、党委副书记李宗领等现场观看了演出。
(音乐学院供稿)
图片新闻
4月25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汉字》巡展进校园——咸阳师范学院专场开幕式在艺术楼隆重举行。中国文字博物馆纪委书记李宽生,王改民、李成海、王志立、路毓贤、邓宇春五位书法家等,我校党委副书记李宗领、副校长吕广利,于右任书法学院的全体师生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于右任书法学院院长张永亮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副校长吕广利致辞。中国文字博物馆纪委书记李宽生在仪式上讲话。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宗领宣布展览开幕。与《汉字》巡展同时开展的还有“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华国宝·青铜器展”,中国文字文化创意产品展以及甲骨文十二生肖木雕版印刷互动活动等。
(于右任书法学院 供稿)
我校2017年春季教育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本报讯4月12日-14日,我校参加2017年春季教育实习的实习生(除柞水县部分实习生继续参加实习外)已顺利返校并圆满完成了各项下点实习任务。本次教育实习包括我校12个二级学院的1913名师范生,共涉及12个县区的78个实习基地。
本次教育实习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结合实习基地的实习生专业需求和实习人数等情况,教务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二级学院全力配合,确保了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确保实习工作常态化的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对整个教育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与监管,学校领导、教务处以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多个检查组分赴各实习基地进行安全稳定与实习效果检查。每到一所学校,检查组深入实习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所,仔细询问实习生的实习与生活情况并向带队教师了解实习的进展情况。
实习过程中,我校实习生严格遵守实习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实习工作,赢得了实习基地师生的普遍好评。
(教务处供稿)
我校校报14件作品获2016年度“陕西高校新闻奖”
本报讯在近日揭晓的2016年度“陕西高校新闻奖”评选中,我校校报共有14件作品获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
其中,新闻作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见成效:我校“结对联户”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获得“消息类”特等奖;《品中华经典树诵读新风——记我校2016年“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获得“通讯类”特等奖。
新闻作品《小楷家书像小船划到父母的门前——记于右任书法学院“小楷、家信、亲情、感恩”活动》《拥抱“互联网 ”共筑创新创业之梦——记我校第二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通讯类”一等奖。
此外,新闻作品《和你在一起——记丁晓民老师和关中中学教育实习团队》《“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几度春风化雨一番热心树人——记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亓娟莉老师》《执着守望精神家园奋力铸造杏坛辉煌——记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长顺教授》《无悔逐梦志赤忱考研心——我校考研学子掠影》《金秋“考证”进行时》《笔墨凝情绘青春灵音曼舞谢师恩——记我校2016届毕业生作品展、汇报演出》获得“通讯类”二等奖;专栏“点赞师院”获得“新闻专栏类”二等奖;图片《心中的红蜡烛》获得“新闻图片类”二等奖;294期4版获得“版面类”二等奖。
(党委宣传部供稿)
校社工科普基地助力旬邑扶贫攻坚活动
本报讯4月22日,我校社工科普基地、民进咸阳师范学院支部师生60余人,参加了“旬邑县2017‘红色马栏·绿色旬邑’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共同助力扶贫攻坚活动开展。
宣传活动在西安大唐西市金市广场举行。活动由中共旬邑县委、旬邑县人民政府主办。活动中,我校社工科普基地志愿者杨亚情倾情演唱了《马栏颂》,袁宁等表演了充满活力动感的全民健身啦啦操、藏族舞蹈等节目。60余名社工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参与协调工作。宣传活动旨在展示旬邑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通过宣介提升旬邑旅游整体形象。
本次活动是我校社工科普基地服务地方的又一项举措,也是“同心·追赶超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共同助力扶贫攻坚活动中与我校进行的对接项目之一。活动受到陕西电视台、咸阳电视台、咸阳日报社等多家媒体报道。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供稿)
校园短波
▲4月13日,党校第5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学典礼在1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党校副校长李宗领同志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机关一党总支书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姜村同志主持。
▲4月22日,2017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TEM-4)咸阳师范学院考点考试在学校2号教学楼进行,我校共372人报名参加此次考试,分13个考场。
▲4月7日,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艺术楼一楼大厅举办了2017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共邀请到省内外95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以中小学各门课程教师为主,同时涵盖了管理、销售、人力资源、互联网等行业,覆盖了我校大多数学科专业。
▲4月12日至14日,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黄怡一行3人作为特邀单位代表,应邀出席了第十九届国际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4月9日-1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河南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体育中心共同承办的2017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在河南省体育中心举行,我校体育学院陈小龙教授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选派担任本次比赛的技术官员。
▲近日,应咸阳市渭城区农机管理站邀请,我校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省社工科普基地主任、咸阳市社科专家库专家刘先进为该站所辖农机系统党员、站机关全体干部,作了题为“‘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的专题党课辅导报告。
▲近日,我校培训学院顺利完成了省教育厅下达的培训任务,共培训4个班50名高中政治语文教师、100名数学教师。
▲近期,经各省级教育(高校、教育)后勤协会(研究会)组织评审推荐,经全国教育后勤协会秘书处审核,我校后勤处(集团)被授予“2016年度全国教育后勤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受到表彰。
▲近日,由我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党委学工部、校团委、体育学院承办的 “2017年大学生羽毛球团体赛”在体育馆羽毛球场地落下帷幕。
▲4月9日,由音乐学院团委承办的我校校园歌手大赛在艺术楼演播厅圆满举行。
▲4月12日至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陕西赛区咸阳师范学院分赛点海选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受陕西省赛区组委会委托,由校团委主办,文学与传播学院承办。我校共有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海选。
▲4月12日,我校音乐学院组织80余名学生联合泾阳育才小学共同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实习总结公益汇演。
三版理论·视野
三秦书月·书香校园
让心灵在阅读中栖息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的确,书籍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装饰品。安静的图书馆里,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沉蕴的是思想和文化的积淀,是灵感和智慧的凝结。随着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火热播出,读书的魅力不止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习和思考,被阅读引起的尘封记忆让人感动,读者身后的故事也让人着迷。阅读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享受,在这个书香洋溢的四月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师院人的心灵深处,去品味他们的阅读世界。
一部书籍一段回忆
经典作品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时时翻阅会触碰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有青春,青春是最绚烂的花朵,是人生最珍贵的礼物。在图书馆副馆长王荣老师的记忆里依旧闪闪发光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在上世纪那个特别的社会环境里,那一代年轻人对未来的期盼,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对生命真善美的追求和我们一样青涩而挚诚。她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说道:“那个时候读《安娜·卡列尼娜》和很多人一样向往美好的爱情,也被渥伦斯基的情感所打动,但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许多年后重读虽是另一番感受,但不变的是沉浸在经典中的快乐时光。”勾起王老师深情回忆的同样有大学任课老师声情并茂的课堂,“春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王老师津津有味地回忆起了当时课堂讲的内容。
阅读思考的过程是自己和心灵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和主人公一起成长的过程,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1402班的武正正向记者分享了他喜欢的一部作品——《追风筝的人》。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感叹到:“一部好的作品看完之后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好像体验到了另一种不同的人生。”这部作品中阿富汗30年的时代变迁和主人公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在岁月的洗礼下历久弥香。喜欢阅读的武正正同学多次被我校图书馆评为“阅读之星”,在他的脸上记者似乎能感受到阅读带给他的无限乐趣。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老朋友畅谈,回忆过去。无论何时,再回想起某时某地阅读的那些作品,那些故事那些经历那些回忆都会激荡起我们内心世界的感情涟漪。
一句格言静默前行
阅读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过程。阅读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有时候支撑我们一直坚持前行的也可能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这句话刻在我们心中,伴着我们成长,在任何时候总能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
图书馆馆长宇文高峰把但丁《神曲》中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务实的心态,选定方向之后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眼前的宇文老师博学、自信、乐观、豁达,和他聊天也让我们受益匪浅。上大学时宇文老师选择在图书馆来充实自己,这句话陪伴着他走过了不同的人生岁月,激励着他不断前进。“大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大学就是在文化坛子里腌出来的”,宇文馆长倡导我们大学生要多读书,不要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时,这种习惯也必然让你优秀。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1401班的伦超已经连续多次被评为“阅读之星”,他每天充分利用时间坚持阅读,而他一直用“光优秀还不够,你是无法替代”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做到更好。交谈的过程中,这位干练阳光的男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任何地方都有很多优秀的人,但是想要在一个地方更好地生活下去,就必须成为那个更优秀的人。”在生活中他一直很努力,把每件事都尽力做到最好,力争第一。伦超同学在大学三年期间获得了很多成绩和荣誉,他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一级乙等资格证书。他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连续三年参加羽毛球比赛被评为“优秀运动员”、连续两年获得我校“超级演说家”冠军、“青春杯辩论赛”冠军等,此外他还多次荣获我校奖学金并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正是在这样的努力和坚持中,优秀和自信一直陪伴着他。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应1301班董娜的人生格言,她认为生活中有很多路要走,但每条路上我们必须不停奋斗,才会在有限的时光里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计算机学院计科1603班的龚娅丽的人生格言是“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她说:“人生的旅途中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发生,就像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属于你的机遇会在何时何地来到你的身边,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每一个目标都需要付出,每一份坚持都值得肯定,也总有那么一句话,历经时间的洗礼不被我们所忘记,像良师益友一样时时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一种思想领略真谛
阅读是从作品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是从思想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和那些优秀的灵魂对话,也许你在迷惑和徘徊,但也可能你的迷惑之处是某个前人智者一生的思考,通过阅读可以开启那些尘封的记忆。时光流淌,只存书卷涵芳,墨香会一直飘扬在我们心里,渗透在生活的空气中。
人类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微粒,比这个微粒更小的头脑却思考着整个宇宙,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思政1301班的唐建春喜欢阅读,喜欢思考。“我在生活中坚持的是真、善、美,最后是至善,就是康德说的道德法则。”唐建春向记者说道,我们之于宇宙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但是我们是确实有生命的,也因为灵魂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人生。所以时刻要保持对自然宇宙的敬畏,对待周围要诚心诚意,面对生活中无法承受的轻和重,要学会借助不同角度去诗化困境。周国平说过,在上帝和永恒面前我们没有秘密,真心诚意地对待自己和世界就是负责。即将毕业离校的唐建春已找到一份工作,在这个喜欢思考的女生身上,记者感受到了思考带给她的那份从容。
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是短暂而微弱的,但是一本书的影响却广泛而深远。在书里我们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哲理。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1501班的闵月月同学也很喜欢读书,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在迷茫时、压抑时、焦虑时,就去读书吧。书是真实的朋友,在书中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满足。”记者能在她身上感受到阅读带给她平静的美和挥之不去的气质。可见读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的体验,更是素养的提高和自我的改变。
书籍点亮人生,书香飘逸生活。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位挚友,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理想世界的坚定,更是对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在这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去领略经典的独特魅力。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一种人生,在书中读故事,在故事中品人生。让我们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让思考成为一种生命的永恒,让我们一同去品味经典感受生活,去追求一份心灵诗意的栖居。
(鲍少飞廖绍敏齐蓉)
热情书写民间艺术家的文字世界
——读杨生博 张廉著《李登峰作品研究》
许军娥
当我从杨生博教授手里接过《李登峰作品研究》这本素雅而厚重的45万余字的专著,心里油然而生无限崇敬之情。这几年,杨老师一直关注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资料搜集整理和论证研究,笔耕不辍,从《库淑兰剪纸研究》到《李登峰作品研究》,他和他的团队的足迹遍布咸阳地区,研究成果迭出。《李登峰作品研究》一书由陕西新华出版社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我细细地阅读这些文字,认为这是一本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专著,也是研究者满腔热情书写民间艺术家文字世界的理论著作。
一、潜心学术,为学界开研究先河
《李登峰作品研究》是目前学界第一部系统、深入、全面考察和研究李登峰作品创作的理论专著。它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了李登峰的个人生活史、创作史以及与其密切的社会发展史的轨迹;富有创造性地从宏观思维架构研究思路,分五章布局研究内容,对李登峰的传奇人生、个人身份的定位、作品的定位、作品的创作生态环境分析、作品的价值、作品的命运等进行了学理分析;探索了李登峰的人生经历与他的创作表现和诗学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富有发现性地挖掘了他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艺术家的精神档案;多维度阐释了李登峰作品的文献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作者在旁征博引了诸多文献资料和研究者的观点后,通过客观理性的评衡,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观点。这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研究专著,是师生合力“回报家乡养育之恩的一本书”,历时2年多完成,用比较的方法,书写着对一个“劳动人民的艺术家”创作的评判,它评之精当,论之有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个人的风格特点。
通读这本著作,可以看出研究者的用心与认真,他们对李登峰的创作发展状貌进行深入探察、解读与研究,对李登峰的创作特点、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梳理、归纳与总结,是对李登峰作品的一次深入完备的研究。既对李登峰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读,亦从总体上对他的创作轨迹、特点进行了宏观把握与判断,感性与理性相和谐,文本解读与总体论述相结合,在比较研究中形成了独特的评论风格与特点。
该专著是李登峰作品的一次深入的学理探究与集中展示,对陕西地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三秦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二、满腔热情,树碑立传为“劳动人民的艺术家”
发现并研究李登峰的作品,是几代学者和本地几届政府数十年的接力棒式的探索努力。从1986年李登峰被“发现”,到1990年“李登峰歌谣研讨会”的召开,到2017年《李登峰作品研究》专著的出版;从一个个研究者的关注,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从《钉锅匠李登峰日记歌谣选》《李登峰小传》到一篇篇论文的发表,到《陕西日报》(李登峰在《陕西日报》发表歌谣23篇),再到《文艺报》《文汇报》《群众文化》《西北民俗》的宣传;从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咸阳市文化局、咸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礼泉县人民政府到咸阳师范学院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李登峰在1990年12月被陕西电视台评为年度陕西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一件件重大而有意义的事件的发生,是一串串闪亮的名字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从丁纪龙、张廉、梁澄清、田长山、晁生武、张俊强、阎可行、王浩、贾芝到杨生博,聚集和记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高远的文化目光,把学术视野伸向关注劳动人民艺术家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绩。
在著作中,研究者厘清了李登峰的人生经历、家庭环境和创作历程:李登峰生于1911年,卒于1995年,享年84岁,礼泉县新时乡王见村人。
他家境贫寒,10岁丧父,靠母亲纺织上了4年小学,很早就离开了学校,因生活所迫,为生存他长期挑着钉锅担子在外谋生过着漂泊苦难的生活。在社会上奔波劳累,饱尝人生酸甜苦辣、世态炎凉。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骗加入过“一贯道”,“文革”期间,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摧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在政治上获得新生。他虽是“本分、勤劳、善良、出身乡村的劳动者”,但同时又是“一个喜欢读书、热爱生活、崇拜文人文化的下层小知识分子”。研究者把视野移向“劳动人民的艺术家”李登峰。在专著中,阐释了一个不为曲折艰辛的钉锅生涯和衣食温饱都无保证的,却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创作的李登峰。他的创作来自于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这些人生经历转化为创作的主要材料并占据着主要的份量。
他从1936年起开始创作,一生创作71册日记歌谣,约有200多万字的“顺口溜”和“快板”作品。就是这样一个研究对象,吸引着我们学者聚精力和人力,根植地方先贤的贡献,倾听三秦土地上的呼唤,珍视我们民族民间的优秀文化,收集整理它,研究学习它,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富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精神产品而研究。
从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为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了李登峰“一生经历受尽奔波得经验有欢乐;艰难困苦酸辣苦甜都尝遍没愁颜。”的写照。
三、悉心梳理,透析呈现作品的多重价值
在这本理论著作中,可以看到研究者纵横驰骋的观察视野,高屋建瓴的评论分析,层出不断的学术新见,让成果汇集呈现了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正像研究者所说的,“李登峰作品的价值在于他从劳动人民的角度,他用文学的形式从情感上记述了关中现当代的市井风俗,记录了关中民俗活动事象,记载了小手工业者行当的状况与行规,评判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些大事件,对于经典化的社会生活史、民俗发展史、社会变迁史都有很大的透析和丰富作用。”通过阅读,可知李登峰独特的传奇人生、坚忍不拔的生命历程、持之以恒的创作追求在其人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用饱含真情、朴素真切的笔法,一直保持一以贯之的“日记”体习惯和形式,坚持源自生活真实,有感而发,对自我生命和心灵进行回顾;从自己独特的眼光出发,观察社会与生活,真实记录了自己亲历的社会历史和生活景象,如抗战、解放、土改、农村扫盲、抗美援朝等;其情殷殷地道出一位流浪飘泊的手艺人半个多世纪的苦乐悲欢,他用形象生动、声同天籁的语言表白自己淳朴善良的心底、社会变迁的时代风云、错综复杂的社会世相、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描绘着一个中国最基层草根民众的精神世界。作品的字里行间散发着“安恬乐观”的独立本色和个性价值。如表现“尽孝道”“报恩情”的“吾母今年七旬五,常有疾病加愁苦,今逢寿诞以庆贺,简单朴素微微过”,一片孝心上天可鉴。而这些,正是我们的文学创作者应坚守的“我手写我心”,有真感情。
他的作品从个人生活以及生命体验延展到社会生活与民俗发展,他以个人独特的文学语言给予真情的评判,这些像一幅绚烂的彩图展现在我们眼帘。如有对当时西安人的拾金不昧高贵品质的精神礼赞:“正在点票来股风,将钱吹去影无踪。邬姓捡去却不昧,送还我手将姓问”;有对西安戏剧文化生活的记述:“西省名丑晋福长,白口清楚不慌忙。花旦女士梁秋芳,小伙一看半夜想”;有宣传妇女学文化的“妇女们,都请坐,大家请听这一课。……念书本,学文化,有了知识本领大。识了字,能念报,天下大事都知道……劝大家,用心念,看谁将来当模范”的展示;有对民国时期物价上涨以及盗匪猖獗的愤懑:“去年炮响货价涨,今岁忽涨不能说。不晓其中何缘故,百货昂涨难以诉”;又有对新社会、新中国热烈而真诚地讴歌:“家家门上挂红旗”,庆祝1949年解放的“四九年,解放咧,地主不敢放账咧,土匪不敢胡逛咧,官僚一看没相咧,恶霸不敢胡犟咧”,有赞扬抗美援朝的“自愿参军”,书写“土地改革”,“破除迷信”的,批判“文化大革命”,歌颂“废除大锅饭”的……这些方方面面,正是他作为一个客观的记录者,用生命记录着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在他心灵深处激起的浪花与反思。通过创作表达出他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一种更重视生命本质和生命质量的精神价值。为我们今天研究当时陕西社会生活、民俗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特定的珍贵史料。他的日记民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被咸阳市档案馆所收藏,为我们研究富有三秦特色的文化,民谣、快板的乡土艺术特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也彰显着它丰富的艺术价值。
李登峰研究也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地方政府依靠当地文化工作者和高校学者的联合努力,是挖掘和弘扬本地特色文化的一条既实在又便捷的路径。当然,从研究工作“只有下一步,永远没有完成时”的角度讲,李登峰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李登峰作品全集的整理与出版就是一项亟待要做的工作。
(作者为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
以朗读 话人生
汉语1603班郭菲
一个人,一段文。央视节目《朗读者》的主题于润物细无声中,使每个人的经历与文字架起一座梁。细嚼文字,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能与之呼应。
在这个智能普及而又不分年龄的数据时代里,试想,我们有多久没有捧起一本书如饥似渴地读过。回想幼时,每每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的爱好时,大多小伙伴都会写“读书”。因为在那时,一本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乐趣,更是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可是现在,不论是在哪里都能看到一群“低头族”,我们应为之作出反思。其实,越是忙碌的城市里,越是有着更多需要被吐诉的心灵,而《朗读者》中每位嘉宾的经历与朗读便让观众们穿越情感波澜,最终抵达宁静幽远。节目的气质,不关乎你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群众,而是你的经历与感染力。节目也不在于你读的什么内容,而在于与之情感上的共鸣。“声音是用来听的,一旦注入情感便有了分量。”我想这便是《朗读者》的真谛。
《朗读者》是一个将个人的成长经历、情感体验以及传世佳作紧密结合起来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它每一期的主题,“遇见、选择、陪伴、礼物、第一次……”都寓意深刻,体现着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朴实的情感。当我们安静地聆听这一个个故事与作品时,我们听到的似乎不只是这些,其实它更映照着一种普世的情感,还原着人们的初心。节目给大家带来的感动,从心田里流淌开来,在甜蜜与感动中,我们寻找着被物质世界冲淡的精神世界。
节目首度发声,以“遇见”为第一期主题,首先亮相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小时候被别人唤作“濮瘸子”,受人嘲笑,被人欺辱,直到遇见了荣国威先生,才使他重拾希望,或许对于荣国威医生来说,他只是自己的一个患者,然而却是濮存昕一生的贵人。濮存昕为我们朗诵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宗月大师最早点燃了老舍心中善的灯火,从而变其命运,这就如同濮存昕看见改变他一生的荣国威先生,所以濮存昕在节目中坦言要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节目最后,以西方罗密欧与东方《牡丹亭》两种文化的遇见,引出了将《诗经》《楚辞》《西厢记》以及唐诗宋词等翻译成英文、法文的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许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他翻译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的故事,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在谈到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时,在舞台上凝噎,这是世间最为朴实的情感,由此可见,许老在翻译诗作中追求的不只是“美”,更是“真”。
每个人的生命里,所不可缺少的便是陪伴,因为它往往阐述出爱的真谛。陪伴看似平淡,却能创造奇迹。杨乃斌幼时发烧,导致耳膜出血,从此失去听觉,他的母亲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他一年级时,与他成了同班同学。就这样,杨乃斌的母亲坚持了十二年。所幸所有的期许都是值得的,杨乃斌在母亲的指引下考上了“211”重点大学,甚至取得了更高的学位。同样是一位女性,蒋雯丽却将爱给了更多的人,在15年里她陪伴着艾滋病患者。蒋雯丽认为,演戏可能到一定的年龄时就会停止,但做公益的事情是一生的。她用林清玄“断崖边的百合”鼓励着所有的艾滋病患者“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用花开证明自己的存在”。正如董卿所说,艾滋病患者只是病人,不是罪人,没人有资格去歧视他们。我国目前唯一一所“红丝带”艾滋病儿童学校的校长郭小平也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他用爱和奉献撑起一把伞,照料陪伴着这群孩子。
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选择了在名不见经传的山村里带领村民致富,这是我国大学生创造未来的希望所带来的感动;曾经的央视主持人倪萍,一位坚强的母亲,一个称职的公众人物,给我们留下了“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的感动;西游记主题曲创作者许镜清几十年的坚持,迎来自己第一次的音乐演唱会的经历给观众所带来的感动;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创造祖国第一次,为国家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感动……
总之,在这净化、提炼、锻造人的灵魂的纯净之地,《朗读者》这一节目拨弄着观众内心最柔软的情结,让观众在理解诗词文章经典,感知中华文化中,体会每段文字背后的韵味,从而尝遍人生百态。
春·瞥见
历史1502班郝谊宁
园中红樱
缃叶未开蕾
池畔杨柳
依依复低垂
林中双燕
去来筑旧垒
新枝梢头
买得桃花醉
夜来东风
吹皱一池水
料峭乍还
温酒添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