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期2、3版
发布日期:2018-10-09   点击数:

二版 综合

我校在棣花古镇举行美术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本报讯96日,我校在棣花古镇举行美术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中共丹凤县委书记郑晓燕出席仪式。

郑书记在仪式上致辞表示,丹凤县将加强与咸阳师范学院在文化交流、人才服务、学术发展等方面合作,将借助咸阳师范学院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优势,大力传播商於古道文化。希望双方通过深入的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赵书记为教学实践基地授牌。他指出,实践教学工作是我校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希望双方今后建立密切长远的沟通合作机制,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化专业特点,将合作落到实处,探索出校地合作的新模式。

我校美术学院院长崔伟刚表示,美术学院与棣花古镇将进一步健全对接沟通、研讨交流、成果转化等机制,推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7日,赵书记深入写生基地,与师生深入交流,了解了学习、实践和生活有关情况,并对学生实践学习给予鼓励。赵书记强调,写生实习实践不但是提高学生专业创作与艺术修养水平的好机会,也是训练学生们灵活运用色彩和提高应变能力的课程。美术学院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在新时代不断开拓和完善,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实践机会。

我校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葛霄、教务处副处长潘凌杰,丹凤县政协主席周建政、宣传部部长王舒等参加了授牌仪式。

 (美术学院 供稿)

2018年度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校内评审推荐会顺利举行

本报讯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度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918日,实验室管理处组织召开了实验室工作委员会专题会议,对拟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行校内评审。校长方明出席会议。

会上,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郭金婵汇报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及初审情况,并宣读了项目评审办法。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了简要汇报,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张君才针对建设项目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方校长认真听取了各申报单位汇报并指出,各单位要深刻领会《通知》精神,要把握实质内涵、突出项目特色、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展示我校实验教学在实践实训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经评审专家评议,学校推荐《甲醇合成与精制》《全媒体节目制作》《精馏综合实验》等3个项目参加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遴选。

人事处处长姜村、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徐文强、教务处副处长范广、科技处副处长吕永强、信息中心副主任杜育红以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长参加会议并担任评审专家。

(实验室管理处 供稿)

学校召开暑期拓展就业市场总结暨就业创业工作动员会

本报讯926日,学校召开暑期拓展就业市场总结暨就业创业工作动员会。校党委副书记袁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处长张高科主持。

今年暑假,校长方明、校党委副书记马智勇、校纪委书记王启和分别带队赴新疆、西藏进行调研、回访校友,并与伊犁州教育局签署了共建大学生就业基地协议,参加了西藏自治区校友分会成立大会。

会上,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国龙、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沈会玲、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于龙分别代表西藏、新疆南疆、新疆北疆组,从行程路线、就业环境、考察交流、拓展成果及意见建议等方面,就暑期拓展及校友回访进行了汇报发言。

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姚鹏就近期校园招聘、就业指导与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创新创业团队遴选等工作进行了安排。

招生就业处处长张高科对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全面做好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校党委副书记袁也作了总结讲话,并对做好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参加暑期市场开拓的全体同志、各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招生就业处 供稿)

“产业帮扶”致富路众志成城奔小康

——记我校精准帮扶旬邑县马栏镇前义阳村脱贫工作

踏入我校“两联一包”扶贫点旬邑县马栏镇前义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紫雾,这便是有着“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美名的丹参。与这点点碎碎的紫色相连的,是郁葱的远山和引人遐想的白云,宁静平和的氛围宛如印象派绘出的风景画,大片大片的紫色燃烧得灿烂热烈,鲜亮亮的,站在远处眺望,都能感觉到丹参扑面袭来的生机活力。朵朵丹参花开灼灼,想必今年收成亦会硕果累累。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我校始终脚踏实地,从前义阳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村民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也为他们早日脱贫摘帽助力。

据校扶贫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卫军介绍,我校近年来先后为前义阳村投资修建排水渠1000米,建设太阳能路灯22盏,更换广播设备和宣传一条街建设,进行种植产业和手工艺品制作产业扶持,成立了“前义阳村互助资金协会”“旬邑文冠百味花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旬邑阳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进行支教和双高双普建设,仅2016年一年就投入资金80万元。2017年底,学校又出资50万元,流转本村沟坡旱地500亩,采用“党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 农户”的合作模式,以义阳村“文冠百味花海”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文冠果树和中药材丹参,邀请专家进行培训,为该村整体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勤培沃土田生锦,喜造琼楼人变仙。这便是当下前义阳村较为真实的写照。经过我校对该村文化、基础设施和产业方面的建设,前义阳村已经焕然一新。文化墙的绘制与文化广场修葺,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约家规,村民们饭后在广场上相互解说墙上的价值观,或是教导小孩如何理解村规村约。这些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百姓共同价值的凝聚,也正慢慢成为大家的一言一行;修建道路与路灯、更换广播设备、建设电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黑夜,还是雨天,村民的出行有了保障,村委会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学生们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为深入了解前义阳村的情况,记者走访了当地村民,该村商店老板杨富贵告诉记者:“村里创建了合作社,开始种植丹参和文冠果,参与种植的收入高于外出务工收入,所以回村发展更有希望。”杨富贵的父亲已去世多年,母亲体弱多病,家庭的重担落在他的身上,虽然他家今年并未加入种植丹参,但他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打算明年加入进来,他希望合作社能带领他们一家以及全村人走上致富的道路。在前义阳村,像杨富贵这样曾外出务工的青年还有不少,看到“旬邑文冠百味花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效,他们也想回乡发展,与家人一起建设美丽家园。而这些外出务工的年青劳动力回乡发展,将为前义阳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怀帮扶志功名胜古

满腔热情,奔波的是你们的身影;万丈才学,显现出的是你们的智慧。精准扶贫,为持久战役之涅槃而勃发。

我校党委从思想上行动上对“两联一包”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吕广利具体分管扶贫工作。校领导、数十名处级干部不顾工作繁忙,不畏寒暑,多次前往前义阳村,走进贫困户家庭,与贫困户促膝长谈,为他们早日脱贫出主意想对策。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为他的帮扶对象家的小孩送去学习用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校长方明为自己的帮扶户送医送药。每次到前义阳村都会给贫困户带东西,不空手是许多帮扶干部的习惯,许多帮扶干部对于身患疾病的贫困户定期送去健康营养的食物,或是送去自己闲置的衣物,虽然不贵重,但却心意满满。我们的车即将出发,发现一些帮扶干部还没有来,原来他们还在帮助自己联系的帮扶对象的孩子填报志愿。

驻村干部们兢兢业业的努力,尤其令人感动。学校对于驻村工作队的人员选派、工作要求等认真研究、严格选拔。先后选派四名同志驻村帮扶,2017年,张养利、王进担任驻村干部,他们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驱车几千里,联系厂家、邀请专家,为建设丹参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晒黑了,累瘦了,车的4个轮胎都换了一遍,他们却无怨无悔。特别是去年冬天,旬邑的冬天格外寒冷,没有暖气,他们生煤炉取暖,下雪后,积雪很难融化,而村子的商店里卖的东西又很少,他们两人吃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方便面,现在回想起来,王进说:“这辈子再也不想吃方便面了”。2018年,黄哲、边旭烨接手驻村工作,他们依然保持了前面同志的工作作风,春节刚过,他们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先后多次到杨凌、商洛、兴平、潼关等地考察,并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征询群众意见,为500亩丹参园的早日成型奔波操劳,他们的辛劳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丹参长势喜人,眼看丰收,想到前义阳村又有不少贫困户要脱贫摘帽,他们的心里充满喜悦。

正是这些同志们的无私付出,温暖和感动了前义阳村的村民,他们也希望靠自己的勤劳致富,早日摘帽,不给国家添麻烦,大家一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丹参为业持续发展

想要有变化,就要敢于做出变化。扶贫怎么才能扶到根本,八种方式,根本在产业帮扶。有了产业,才能管长远、可持续。我校与前义阳村村委会多次商讨,形成以探索前义阳村养殖业、果业等为前提,以健康养生、观光旅游、农家餐饮为目标,打造东有马栏,南有照金,北有前义阳“桃花沟、槐花沟”,西有马家堡民俗村、关中革命旧址、唐家大院等红色旅游 现代农业观光大产业的调研与设计,挖掘开发深沟养生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为前义阳村可持续发展和永久脱贫规划蓝图的共识。

今年,通过丹参种植,村民们的收入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改善。丹参种植面积500亩,预计收益100万元左右,大大改善了该村只靠玉米、苹果收入的局面。2017年,该村贫困户74户,经过村委会与合作社的努力,预计到今年年底,该村将全面实现脱贫。

自承担帮扶马栏镇前义阳村的工作以来,我校兢兢业业,务实进取,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的扶贫政策。对前义阳村的帮扶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大到前义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脱贫互助资金协会的创办;小到对重病五保户的手术治疗安排、村里危房的改造。同时还为前义阳村制定红色旅游发展方向,推动前义阳村的可持续发展,让其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以达到永久脱贫的目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前义阳村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晨风轻过,茎叶摇摆,长势喜人的五百亩丹参遍布山野。这片欣欣向荣之景,离不开前义阳村村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我校对扶贫政策的积极落实以及师生的高度负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而我校也将继续紧密联系、帮扶前义阳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慢慢成为现实。

(廖文科解江颖崔荣荣缪思迪)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张萍博士在国际催化领域顶级期刊《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发表研究论文

本报讯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张萍博士和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李洋研究员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合作研究,以“一锅两步”法作为研究思路,发展了一种在相对温和条件下从非粮生物质中高效、高选择性地制氢方法,是生物质制氢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该成果在《Nature》子刊、国际催化领域顶级期刊《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论文,论文题目为“Streamlined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张萍博士为第一作者,咸阳师范学院为第二合作单位。

  (化学与化工学院供稿)

我校获批两项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

本报讯近日,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发布《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公布陕西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赵丽老师申报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育人路径探析》(立项号:2018FKT57)和学生工作处刘伟老师申报的《基于大学生核心能力素养提升下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探索》(立项号:2018FKT78)获得2018年度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立项。 

 (学生工作处供稿)

我校获批12018年度陕西省纪检监察重点课题立项

本报讯近日,中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公布了2018年度陕西省纪检监察重点课题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张力老师申报的《“互联网 红色马栏”廉政文化传承模式研究》获批立项一般项目,资助经费1万元。 

(科技处 供稿)

我校教师在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

本报讯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评选结果,我校计算机学院青年教师王芳主讲制作的微课作品《囚徒困境》荣获三等奖。  

(教务处 供稿)

我校在2018年陕西省“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省级评审中获奖

本报讯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省级评审结果的通知》(陕教基二办〔201819号),学校选送的参赛作品——《长安谣》获高校(专业组)三等奖,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

(教务处 供稿)

我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获得佳绩

本报讯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获奖名单的通知》陕教〔2018262号,我校获得陕西赛区主赛道铜奖2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1项。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成员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全自动智能灭火小车

李佰猛

关宇恒、薛珍珍、何开鑫、陈月航、周曦、齐浩荣、张密、赵梦恒

张辉、郗艳华

主赛道铜奖

电梯听诊器

李尔波

梁峻琪、李延、刘莹莹、任旭波

岳建设

主赛道铜奖

基于WSN的贫困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及旅游资源开发

李康

雷文娜、秦靖、樊处处、

李佳音

郭新明

青红赛道银奖

(教务处 供稿)

图片新闻

920日,我校顺利举行了2018级新生应急疏散演练暨喜迎党代会军训歌咏比赛。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袁也出席本次活动。在喜迎党代会新生歌咏比赛中,军训各营精心组织,认真排练,分别演唱了《毕原放歌》《我和我的祖国》《有我在》《送你一枚小弹壳》《一支钢枪》《歌唱祖国》《中国军魂》等歌曲。

(学生工作处 供稿)

我校举办庆祝教师节师生书法作品展

本报讯910日,“不忘初心—2018年咸阳师范学院庆祝教师节师生书法作品展”在艺术楼大厅开幕。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方明,校党委副书记马智勇、袁也,校纪委书记王启和,副校长舒世昌、吕广利、毛龙灿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党委统战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姜村主持。

开幕式上,方校长宣布展览开幕,吕广利副校长致辞,他代表校党委和行政向本次展览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奋战在教学和管理一线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和熏陶,取得了丰硕成果。举办师生书法作品展,既促进了大学生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也为今年教师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相信此次展览一定能够激发师生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进取精神和道德情怀,为我校“一流学院”建设、硕士授权单位等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于右任书法学院院长王智杰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筹备情况。

本次展览由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主办,于右任书法学院承办。展览共展出校内师生书法作品102件、篆刻作品4件,涉及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以及条幅、横幅、对联、中堂、册页、手札等众多形式,表达了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敬意。

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于右任书法学院党政领导以及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供稿)

校园短波

95日至6日,我校在淳化县“旅游产业”产学研示范基地举办景区服务质量培训班。

97日,校工会主席杜小成带领工会干部,开展了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活动,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祝贺和组织关怀。

99日,我校在第四会议室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在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副校长吕广利出席会议。

910日,校团委组织开展庆祝教师节《启功》观影活动。

913日,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收到了来自市民王宽先生感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601班李佳程同学拾金不昧的表扬信。 

915,我校举行“中国校园体艺”专业教师师资培训基地成立大会。

918日,我校对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实验室进行了实地安全检查。

919日,我校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第一批入驻团队成果汇报会。

920日,我校与陕西益铖生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项目合作协议书。

921日,学校组织100余名师生观看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电影《大火种》。

921,我校组织开展了专题培训会,培训会由高级审计师、财务处副处长刘耀利主讲。

 

三版 专版

点赞师院

良师心存三尺道益友情长五寸深

——记陕西省教学名师黄怡教授

秋雨淅沥沥地下着,消散了暑气,洗涤了天空。同学们穿梭于教学楼之间,手中的书本,铺设着他们前进的道路;老师们站在讲台上,手中的粉笔,引领着我们走出迷茫。在这个九月,让我们走近陕西省教学名师黄怡教授,聆听她的教育箴言和从教道路上的故事。

不矜不伐研精苦思

黄怡教授现任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西安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我校首届学科带头人,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黄教授先后承担《有机化学》《有机波谱分析》《有机化学实验》和《综合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黄教授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表现手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200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转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黄教授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黄教授始终保持着内心的自信与责任,不放弃对科研的执着,先后在《J Appl Polym Sci》《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黄教授作为学科专业带头人,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她也带领教学科研团队逐渐成长并步入科研正轨。自2009年起,黄教授积极投身于学科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中,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努力推进专业建设进程,为学院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带领的团队先后参与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主持陕西普通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6项,获得2015年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多项殊荣的她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为其他后辈人才树立了榜样。

这一切一切都在诉说着风筝有风,海豚有海,路的尽头总有远方。有目标的人总是看起来那么轻松,就像彼时的指南针于远航的船,此时的信念于黄教授而言,不可或缺。

更新理念因材施教

黄教授在学院内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大家都说她把晦涩难懂的化学课讲得风趣幽默。当记者问起是如何想到改变课堂的气氛,提升同学们的兴趣时,黄怡教授很亲切地说道:“化学本就是一门比较有难度的学科,如果只凭课堂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们理解和接受,一节内容听不懂,可能后面的内容就更加难以接受,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不如从一开始就改变授课方式,一点点地增加他们的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本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当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就像城墙上的砖瓦,都是一块块垒上去的,如果总是不能敞开心扉来接受,终有一天将会把自己完完全全地锁在城内。黄教授的教学方法,就像那涓涓细流,一点点地将这座城门打开,让学生全心全意接受这门学科。

“知识渊博能创新”是对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黄教授在2013年曾以生物化学专业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弗罗里达国际大学学习了半年。提及此处,她一边将书角的褶皱抚平一边说:“大学所传播的知识是‘高深的学问’,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研究是大学教师完成其职责的基础。现代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创新知识和发现真理的能力。在美国的那半年,我学习到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实验,总结出适合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把这些都带回来,教给我的学生们。”

近年来,黄教授结合中西方的教学方式与思想,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坚持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注重在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过程中根植理想信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和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黄教授还主张将科研渗入本科教学,把科研优势转换为教学优势。为了使科研全面渗入教育,她提出三个结合: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在黄教授看来,“因材施教善传授”是对教师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不仅仅需要一些专业背景,而且对专业化要求很高。“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的体系化,教育管理的人性化,教学技能的熟练化,教学方式的艺术化和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是黄教授对教师专业化追求方向的诠释,也是对教师职业的责任与担当。

诲人不倦春风化雨

老师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老师是灯,照亮夜行的路。踏上讲台,这份责任便沉甸甸地搭在了肩上。“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并不容易,成为一名师范院校的老师就更难了。”黄教授笑着说,“毕竟师范类院校是培养老师的老师,那难度可不一般呀!”优秀的人总是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勇于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深知这重量和所肩负的责任,她却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行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老师都似涅槃的凤凰,纵使面对千难万险却始终如一,用浴火重生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而对于教师这个职业,黄教授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其完成职责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无德难以育人’。当然教师应遵从的道德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遵纪守法、热爱学生、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作为一位好老师只有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好自己并认真履行应尽的责任,才能以德服人,古往今来德行天下是国人千百年来的追求,识才如此,做人亦当如此。

在学生眼中,黄教授不仅课讲的好,而且待人真诚,面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生活之余幽默和善、平易近人。关心学生生活、呵护同学心灵成长是常事,辅导他们的作业亦是举手之劳。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位同学,黄教授还为同学们送上寄语:“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更为重要。这个世界很精彩,有很多未知的奥秘,请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未来之所以称之为未来,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未知,更是因为我们对未曾遇见的世界所保持的好奇心。

三人之路必有师,更何况是在教育的道路上,轻言引路,实为育人。黄怡教授德为人表,以教诲启事以榜样成事,给后辈以及学生带来了莫大的收获。师恩如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恩似海,浩瀚不可估量。若说三千桃李,三寸笔,那么三尺之责任便该以五寸之诚意相待;若说人生遇一知己足矣,那么学成之路遇一良师乃三生之幸。

(解江颖王欢周鹏呼燃芝)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访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王渭清教授

窗外凛然秋风至,丝丝叶叶送凉爽。而一袭飘飘长裙的倩影却为室内平添了温馨暖意。素白优雅的长裙衬托端庄姿态,王渭清教授语如春风,与她简短的交谈中,记者们不仅感受到了文人学者的风度气韵与思想情致,也领略了她的厚德重道的师者风范。

学高为师,科研之路争上游

王渭清教授是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的教师,主要讲授《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现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会员、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会员,陕西省省级人才、师德先进个人,咸阳市首批社科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律、勤勉、自信与满腔勇气,是支持她一直以来不断在教学科研道路上奋力攀登的动力。从教20多年来,王渭清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陕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级科研项目4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含1项重点);主持横向课题1项。在《光明日报》《求索》《江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青海社会科学》《文艺评论》《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单篇论文分别荣获咸阳市第五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咸阳市第六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系列论文荣获咸阳师范学院第五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张衡诗文研究》1部,该著作荣获2011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另有合著《晋书解读》1部。作为副主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版)1部,参编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卷)1部。

虽然已拥有这么多的荣誉,取得如此多的成果,但王教授依然谦虚好学。她常说,做学问千万不能故步自封,要多出去与大家交流、沟通,多向前辈学者请教学习。她积极参加学术团体,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

以德为先,三尺讲台传师道

为人师者,其身必正。王教授时时以“身正为范”鞭策自己,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认认真真备课、上课的热情感召学生,培养他们严谨务实的学风;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一方面涵养自身的道德精神,一方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分析、解读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在审美中感受真、善、美的崇高;在先贤的曲折人生中,让学生感悟何为担当,何为坚持,何为发奋,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的品度;在分享哲人的智慧中让学生体味生命的真谛。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始终不忘“传道”,以一个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懂得回报社会、感恩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书是一门艺术,如何引领学生爱读书、爱上课,并最终转化为‘学以致用’一直是我尝试的目标。”王教授对于教授古典文学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案:注重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经典背诵时间,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熟知度。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将问题意识引进课堂。在古典文学课程中,每学期至少选取一篇矛盾冲突集中、人物形象鲜明的经典文章安排学生进行编排,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高效有力,还十分生动有趣,教学成果也很突出。

在与王教授倾心交谈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她是一位有“温度”的老师。在教学上,她能时时为学生着想。为不同基础的班级开设不同难度的教学课程,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内容较深的篇目,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是选择了难度适中且脍炙人口的文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她牺牲了休息时间去准备多份教案,以供学生参考和帮助学生学习。她的付出默默无闻,但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也十分珍惜。“王教授新颖的教育理念和认真踏实的从教态度,让我们受益颇多。”她教过的学生王慧敏激动地说道。

仁者爱人,桃李满园报师恩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帮助学生是我的责任。”自2010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她便密切关注班级动态,一发现问题及时召开班会,妥善处理。对个别有问题或困难的同学,她不厌其烦,反复和他们谈心、交流,解决他们的思想的问题。她回忆道:“有一位同学考研失利,一度心情低落,我多次开导他,帮他分析利弊得失,规划未来前景,鼓励他振作起来。”她具体指导他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训练,掌握基本的查阅资料的方法,使他最终走出了阴霾,确立了未来发展的方向。2013年,王渭清老师被评选为优秀班主任。而那些受帮助的学生们,也走向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在授课之余,王教授组建了一支学生团队,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参与了《咸阳日报·诗说咸阳》栏目的撰写工作;带领学生在咸阳市秦都区吴家堡街道办、马庄教育组、咸阳市供电局武功分公司、海泉湾等单位举办国学讲座,指导学生完成了这一系列讲座的PPT设计;策划组织了咸阳市马庄学区的中华诗词大赛,团队中的学生还被聘请为咸阳市文明网特邀评论员,撰写的多篇文章被全国文明网转载。组织学生团队全程参与2016年文学与传播学院主办的“陕西司马迁研究会”的会务工作。学生们都十分感激王教授在学术上对自己的栽培。逢年过节一定会问候恩师,也时时回母校探望她。

她的血液里流淌着善。正是对贫困学子的爱惜之情让王教授积极投身到了“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育人活动中,通过对贫困学生的经济支持和心灵沟通,让他们追梦的道路少了几分困扰。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王教授和他们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愿你们永远持有一颗善良的心。对生活温柔以待,做一个有温情有温度的人!愿你们永远有一颗坚强的心,相信风雨之后有彩虹,破茧化蝶终可待!愿你们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收获福报,获得安康!”这是王教授对师院学子最殷切的期望。

学术中,她是思想活络的风度学者;讲台上,她是辞采成章的文人教师;生活中,她更是学生爱戴的恩师。在夜以继日的严格敬业里,在不惰不怠的高度律己中,怀揣真心、善心、信心的王渭清教授步履坚定地阔步前行,相信在未来的教学科研道路上,陪伴她的是一路花香,一路阳光。

(戚卓尔缪思迪廖文科)

庞士让教授为我校2018级本科新生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

本报讯 917日,著名爱国主义教育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庞士让教授为2018级本科新生作“走好复兴路,共圆中国梦”爱国主义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刘伟主持。

庞教授在报告中把中国历史概括为“辉煌而长期领先的古代;屈辱而奋起抗争的近代;新生而和平崛起的现代”。他从林则徐、孙中山等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救亡图存的历史事件讲起,对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历史贡献进行了点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大意义等进行了深刻阐释。在回顾了中华民族光荣而艰辛的奋斗史之后,庞教授就走好复兴路、实现“中国梦”伟大时代命题,给2018级新生提出四点行动建议:一要带头爱国;二要善于学习;三要勇于创新;四要自信自强。他期望大学生要珍惜时光,在努力学习专业的同时,要多涉猎哲学、历史、文学,做到专博结合,不断提高自己人文素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守正道的新时代爱国青年。

庞教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新生作了一场精彩的爱国主义报告。2个多小时报告,庞教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起现场师生的强烈共鸣,赢得热烈掌声。

学生处副处长董顺杰、朱建勇、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军训团官兵和2018级全体新生聆听了此次爱国主义报告会。

 (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 供稿)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王开田应邀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本报讯 918日,南京财经大学王开田教授以“商能并重,学识贯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利丽主持。

王教授分析了目前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商能并重,学识贯通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他从会计三商这个全新的视角,分析了高素质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五种能力、七种认识,提出了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途径,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域。

王开田教授的报告思路深邃,内容丰富,开阔了学院师生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认识,对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校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供稿)

书法作品两幅:赤壁怀古;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王智杰(我校于右任书法学院院长、教授)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