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 综 合
我校第八届“教学名师奖”评选结果揭晓
本报讯近日,我校第八届“教学名师奖”评选结果揭晓,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黄怡教授、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杨雪梅教授获校级“教学名师奖”。
(教务处供稿)
我校2018年师德先进集体、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结果揭晓
本报讯近日,我校组织评选了2018年“师德先进集体”“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被评为“师德先进集体”,文学与传播学院王渭清教授被评为“师德标兵”,体育学院于艳副教授、音乐学院宋倩雯讲师、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曹勇副教授和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玲副教授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人事处供稿)
我校举办2018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
本报讯近期,我校举办了2018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共有16名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决赛。决赛分为文科组、理科组和艺体组三个组别进行。经过激烈角逐,经济与管理学院温文,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李艳红,体育学院王胜起获得“特等奖”;文学与传播学院雷雅,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赵思雨,美术学院李艳青,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杨扬,设计学院黄腾,职业技术学院刘林获得“一等奖”;经济与管理学院戎岩,外国语学院李爽蓉,教育科学学院安龙,化学与化工学院朱文婷,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焦俏,音乐学院孙玺淼,于右任书法学院公伟获得“二等奖”。温文、李艳红、王胜起三位老师获得“教学新秀”荣誉称号,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教务处 供稿)
我校第一期处级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圆满结业
本报讯6月10日,我校第一期处级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圆满结业。
在培训期间,全体学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短暂的学习机会,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端正态度,集中精力,静下心来,认真听课,积极实践,相互交流,保证了学习培训取得实效。培训中,全体干部认真聆听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德人教授的《“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等七场精彩报告;在全国互联网众创新样板——杭州“梦想小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现场教学,全体党员在宣誓墙前,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再次感受了作为一名党员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担当。
校党委副书记马智勇与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进行了亲切会谈,并就两校相关工作做了深入的交流。
此次培训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安排细致,课程设置合理、授课专家规格高。全体参训干部普遍认为,通过培训,受益匪浅,深受启迪,提升了素养,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理清了思路,对学校提升办学实力、推动转型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对提升个人能力水平也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次培训学习所看、所学、所感转化为工作的新思想、新动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身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去,促学校内涵发展科学高效,“四个一流”建设取得实效。
目前,我校第二期处级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培训工作正在进行中。
(党委组织部供稿)
副校长王长顺为新入职教师作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本报讯6月7日,我校举行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系列活动之四——“课堂教学板书设计”,副校长王长顺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活动由人事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争光主持。
王副校长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漫谈”为题,从课堂教学中进行板书设计的重要意义、遵循的原则、设计要求、设计方法以及板书设计的类型等五个方面为新入职教师详细讲解了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技巧,并进行了现场板书设计示范,他指出,好的板书设计应当体现汉字书写的规范之美、提纲挈领的条理之美、画龙点睛的简洁之美和图文并茂的艺术之美。王副校长的讲解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对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人事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姜村参加了培训活动。
(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供稿)
学术报告·大师课
6月4日,意大利多莫斯设计学院副校长米歇尔·阿奎里尔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设计跨界-交互服务及视觉传达的最新潮流”的学术报告。
(设计学院供稿)
6月22日,意大利声乐大师那扎莱诺·安提诺里先生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并为我校师生作声乐学术讲座暨大师课。
(音乐学院 供稿)
6月26日,香港演艺学院黄懿伦教授受聘为我校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并为我校师生作钢琴艺术学术报告暨大师课。
(音乐学院 供稿)
我校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
本报讯6月2日,我校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我校16个二级学院共推荐16名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决赛,决赛分为文科组、理科组和艺体组三个组别进行。经过现场评分,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张丹讲授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化学与化工学院王晓芳讲授的《机械设计原理》,音乐学院刘芳讲授的《合唱与指挥》排名前三。
(教务处 供稿)
我校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观摩暨评比活动
本报讯6月1日,我校举行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观摩暨评比活动。经过现场打分和专家评议,评选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蒲创国老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申忠玲老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贺敏老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王迎朝老师代表我校参加省上的相关评选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我校举行2018年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大赛
本报讯6月9日,由教务处主办,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咸阳师范学院2018年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决赛”顺利举行。55名优秀师范生参加了决赛,部分教学督导和学院专业教师共34人组成评委团。本次大赛分为文科组、理科组、艺术组和高职组四个组,采用“一站式”的竞赛方式进行比赛,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即席演讲”“现场授课”“说课”四个环节的比拼,陈琛等9名选手获特等奖,蒋雪等17名选手获一等奖,董苗等23名选手获二等奖,马旖旎等6名选手获三等奖。
(教务处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供稿)
我校在2018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中获得佳绩
本报讯在6月9日至11日举行的“2018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中,我校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负责组建的两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竞赛,经过紧张激烈的五轮比赛,我校两支代表队均获“2018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物理学学生曹维科获得“最佳反方奖”,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华雪侠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供稿)
我校举行第四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本报讯6月23日,我校举行第四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此次比赛由教务处主办,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大赛以“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聚焦“互联网 ”,项目内容涉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公益创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此次比赛共有218个团队报名参赛,48个团队进入学校决赛,8个参赛队伍进入决赛路演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智能灭火小车”等8个项目荣获大赛特等奖,“陕西省二本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APP”等12个项目荣获一等奖,“‘衣闪’服装租赁公司”等23个项目获二等奖,“NESA”等45个项目获三等奖。教育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等5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教务处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供稿)
我校在“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中获佳绩
本报讯近日,在“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大陆地区选拔赛中。我校统计学专业2015级、2016级学生报送的两篇参赛作品《选择遇见最美的“你”——正大鸡蛋市场调查》和《连锁快餐市场调查报告——以咸阳市为例》获全国三等奖,其中作品《连锁快餐市场调查报告——以咸阳市为例》同时获“正大调研命题优秀论文奖”。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供稿)
我校举办第二十四届“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暨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节之第七届“求是杯”大学生辩论赛
本报讯6月4日,由校团委主办、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团委承办的第七届“求是杯”大学生辩论赛预决赛成功举行。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外国语学院辩论队获一等奖,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获二等奖。外国语学院获最佳人气辩论队称号,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祝康富获最佳人气辩手称号。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供稿)
我校举办第二十四届“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暨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节之“英语风采大赛”
本报讯6月6日,由校团委主办、外国语学院团委承办的第二十四届“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暨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节之“英语风采大赛”成功举办。比赛分为专业组以及非专业组两个组别,来自专业组的五位选手,以及非专业组的八位选手展开了精彩的角逐。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外国语学院的选手张奥楠凭借流畅的演讲,标准的发音摘得专业组比赛的桂冠。来自美术学院的选手侯钰蓉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临场镇静的发挥夺得非专业组比赛冠军。
(外国语学院供稿)
我校2018年度大学生乒乓球联赛顺利落幕
本报讯6月21日,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学生工作处、校团委、体育学院承办的2018年度大学生乒乓球联赛顺利落幕。本次比赛分为甲组(各学院代表队)和乙组(体育学院各年级代表队)两个组别,全校15个学院、19支代表队共13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经过6天的激烈角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分获甲组冠、亚、季军;体育学院2015级获得乙组冠军。
(体育学院 供稿)
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扶贫工作
本报讯近日,多家媒体对我校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报道。
6月10日,中国传媒新闻网以《咸阳师院旬邑产业扶贫喜得民心》为题,对我校帮扶陕西旬邑县马栏镇前义阳村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报道中说:“咸阳师范学院自国家扶贫攻关实施以来,从资金和项目落实上真抓实干,拓宽一方致富路。陕西旬邑县马栏镇前义阳村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是国家级贫困村。自党中央和国务院实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前义阳村成为咸阳师范学院重点帮扶对象。学院领导和校扶贫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不仅为村上派驻扶贫工作队和村第一书记,并且从资金和项目引进上给予实际支持和长远构想。2017年底,由学院出资50万元,流转本村沟坡旱地500亩,采用‘党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 农户’的合作模式,成立了义阳村‘文冠百味花海’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文冠果树和中药材丹参,帮助群众实现产业脱贫,长远致富,齐奔小康。……据前义阳村村委会主任肖德锋介绍说,‘截止今年四月份完成了500亩丹参栽种任务,目前丹参长势喜人,今年预计亩产量达300公斤,按现时市场价每亩可实现纯利润2000元,比种庄稼的收入将高出几倍,使我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随后,陕西省教育厅网站、三秦网等多家媒体予以关注报道。
6月24日,《陕西日报》扶贫版以《送技术强培训让扶贫更精准》为题报道了我校在淳化县开展的教育帮扶工作。报道中说:自2017年,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在全省启动“双百工程”,我校与淳化县结成帮扶对子,借助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平台,依托我校智力、人力和资源优势,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志愿者帮扶等方面为淳化县脱贫摘帽贡献了一份力量。
又讯6月12日,校长方明带领学校结对帮扶干部55人,赴旬邑县马栏镇前义阳村开展帮扶活动。
(扶贫办供稿)
图片新闻
6月12日,我校举办2018届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本科毕业晚会。校长方明、校党委副书记马智勇、副校长毛龙灿出席晚会。毕业晚会以《我们》为主题,由《学长学姐们》、《黎乡笠影》、《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梅兰芬芳》、《纸扇书生》、《我们》等十五个节目组成。整台晚会构思新颖,创作主体意识与毕业情境巧妙互渗,演员们表演细腻、技艺娴熟,极富感染力,以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从不同视角,描绘了青春、活泼、昂扬、奋进的人生画卷。
(音乐学院 供稿)
为庆祝建党97周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6月27日晚,我校话剧团在艺术楼演播厅倾情上演话剧《窝头会馆》。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马智勇、袁也,纪委书记王启和,副校长舒世昌、毛龙灿与全校600余名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本场话剧演出由文学与传播学院教师杨勇、赵敏晶导演,我校各专业学生出演。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校工会和文学与传播学院主办。
《窝头会馆》是话剧新经典作品,通过描述解放前夕,北京城里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小院里,几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表现旧社会底层人物的挣扎、抗争,展现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期待和追求。
“呐喊”唤黎明 赤诚诉真情
——记我校公演话剧《窝头会馆》
座无虚席的演播厅内静谧昏黄,未起幕的舞台溢出柔和的微光,《窝头会馆》如约而至。伴着沉缓的口琴声传出,大幕缓缓拉开,一座并不宽敞的小院呈现眼前。演员一开腔,便是浓重的北京味儿,质朴而又直白的话语,观众恍若身临其境。
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传神且极具张力感的表演,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舞台人物形象,将观众毫无隔阂地带入到了故事情境中。房主苑国钟软弱老实,他的儿子进步大学生苑江淼坚定却多愁;老先生古月宗宛如活宝;小贩王立本怕天怕地,妻子田翠兰有着刀子嘴和豆腐心;医师周玉浦像个和事佬,曾经的晚清格格金穆蓉怨气冲天,但对单纯且富有激情的女儿周子萍全心全意;掏粪工牛大粪正直义气;孕妇王秀芸很是守本分,倒插门的木匠关福斗既憨厚又聪明;保长肖启山奸诈又圆滑,纨绔子弟肖鹏达偏激到心理扭曲。播音1601班的唐勇同学在剧中饰演会馆的前主人——垂垂老矣的前清举人古月宗,惟妙惟肖的表演,让人根本辨认不出眼前这位身形佝偻的老顽童,竟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
十三人,一台戏,一言一语感情丰沛,一颦一笑大方自然,正是因为每一位成员的尽心尽力,才成就了这部话剧。
《窝头会馆》里裹挟着时代的群像,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黎明前的黑暗。在这部话剧中,底层老百姓百般挣扎而不得解脱的悲惨命运显露无疑。当苑江淼苛责父亲,劝其归还捐款的时候,气氛还很平和。但当下一刻,捐款狠狠地砸向苑国钟的脸时,全场鸦雀无声。一捧钞票在空中四散,碰撞、翻卷、零落,空气安静得连纸币飘散的声音都听得见。“当看到那一幕时,我真的震撼到了。”播音1601班的杨宣薇同学说出了观众的共同心声。
“快拿来窝头沾着我的血给我儿子治病。”这是苑国钟临死之前的遗言,这个对人苛刻、把钱时常挂在嘴边的男人直到临死前还念叨着儿子的身体,只因他听说拿馒头蘸人血可以治儿子的病。“我怎么都能对付,可我的儿子他得暖暖和和的。”家里没钱买煤烧火,他在院子里蹭田翠兰家的炉子,儿子的房间炉火却烧得旺盛。那么贪财的一个人因为“我儿子不让”,便歇了向租客要钱的心思。最令人心碎的是对儿子百般示好却得不到半分回应的一叹,这一叹包含了多少心酸、委屈和无奈。
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苑国钟孤单的身影上,他像失了魂魄一般,瘫坐在地上。尽管如此,苑国钟仍在儿子被枪指着的那一瞬间,勇敢地迎了上去,用坚挺的身影诉说着对儿子深沉的爱,用生命完成了自我救赎。
在落幕之前,新旧交替,明暗夹杂,循着新生儿哇哇的啼哭我们看到了曙光的来临,乍明的灯光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的必然,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
风是时间的摆钟,摇晃人间朝暮;雨是世间的画像,记录人心的点滴。小小的窝头会馆,也没能逃脱黎明前黑夜的笼罩,然而光明终会来临,中国共产党全力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窝头会馆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九十七年艰苦奋斗,换来人民安居乐业;九十七年深谋远虑,换来社会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用汗水与智慧耕耘,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与灿烂的未来。
(陈衍余郭涛邓志远苗雪)
校 园 短 波
▲6月19日,我校在第四会议室参加陕西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在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校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副校长吕广利出席会议。
▲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王长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以及教务处全体人员在我校分会场参加视频会议。
▲6月7日,学生处组织我校学工干部和学生代表在报告厅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6月27日,我校举办“青年大学习,共读《梁家河》”活动,本次活动由校团委主办、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团委承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离退处党总支开展了“不忘初心、手抄党章、献礼七一”活动。老党员结合实际,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手抄党章、十九大报告,用特殊的形式抒发对党的热爱,为党的97岁生日献礼。
▲6月22日,校团委组织学习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6月20日,校团委、化学与化工学院团委组织我校20余名青年志愿者赶赴淳化县方里镇东柳村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
▲6月3日,我校团委选送的文学与传播学院学生尤朝阳在陕西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主办的“汇聚青春力量倾听禁毒声音”禁毒演讲比赛中获高校组三等奖。
▲6月21日,我校与渭城区金融办、渭城汇发村镇银行联合举办防范非法集资、防范非法校园贷宣传教育活动。
▲6月1日至8日,在第五届咸阳市大学生篮球联赛中,我校男子篮球队获体育院校组男子冠军,女子篮球队获体育院校组女子冠军;我校代表队获本次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体育学院教师薛海涛、李腾获优秀教练员称号,代表队队员魏书楠、方草获优秀运动员称号。
▲6月5日,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党委学工部、校团委、体育学院承办的2018年度“迎校庆”大学生足球联赛顺利闭幕。经过12天的激烈角逐,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分获甲组冠、亚、季军;体育学院2014级获得乙组冠军。
▲6月11日至17日,我校后勤管理处及学生环保社团开展了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
▲6月26日,学校组织学生代表前往咸阳市渭城区禁毒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6月14日,我校召开第三届“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活动汇报评优表彰大会。
▲近日,咸阳电大2018年春季开放教育招生工作圆满结束,校本部共招573人,创历史新高,咸阳分校共招1247人,位居全省各地市分校第二名。
▲6月5日,我校秦都校区“纪念改革开放暨建校四十周年画展”正式开幕。
▲6月8日,美术学院举办的席云龙、何涛国画、油画美术作品展正式开幕。
三版 专版
李慧慧,2014年考入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得物电院学生会“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组织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学习成绩先进个人”称号,获得演讲比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并连续三年荣获“优秀学生”称号。
积极主动,是永不褪色的标签
——访我校2018届优秀毕业生李慧慧
斯大林曾说:“生长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地生长起来的,他们叫着,喊着,坚持自己生存的权利。”正因为他们积极主动、不肯屈服,才有了不凡的年华!而来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1401班的李慧慧便是如此,用积极主动作源动力,将生活的船与理想的帆并肩齐行,徜徉在进步的海洋里。
主动让惊喜踱步而来
初次见面,她安静恬淡、美丽大方,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和感觉,想必,这便是众人口中一直所信奉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面对相较而言男生占更多优势的工科,在竞争力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她依旧名列前茅,这离不开她的努力和坚持,无逃课,无挂科的漂亮经历,也亦是源于她的这份认真与孜孜不倦,才收获了潜藏的惊喜。
谈及毕业后的规划,伴着那份无加掩饰的欣喜,李慧慧这样说道:“我已经找到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是通过校招的渠道获得的,十号左右便要去报道了。”话落间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心底的那份激动同满足。但她也告诉我们这份工作得来的意外之处:“我们本专业于女生而言,没有大的优势,反而可能会面临性别歧视的问题,大抵是因为女生工作的不便之处吧,但我依然愿意去尝试,投递简历的当天,我目睹了现场极强的竞争力,99%的为男性,并且人事部的负责人完全没有接手去看我的资料,那时心里的挫败感确实是无法言说,但还是鼓起勇气对负责人说:‘我不在乎工资,也不怕吃苦,只是想要这样一份经历。’简单的一句话,让他记住了我,随之而来的便是被录取的好消息。”这次经历让她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目标要实际,要脚踏实地。倘若命运是破旧的花架,那么将因积极主动,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倘若命运是贫瘠的土地,那么将因积极主动变得郁郁葱葱。
选择让自我磨砺成长
人这一生,遇见的有些机会看上去很美,却并不真正属于自己。有些人对此说了“不”,并受人赞颂;有些人选择了接受,因而留下终身遗憾。一面是朝阳大海,一面是幽僻原野,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显得尤为关键。同众多大学生一样,为了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她主动担任了班里学委一职并选择加入院学生会秘书部锻炼自己,这期间她也收获颇多,因为熟知办公室的事务,同学们也早已将她当做“办公室万事通”。有什么事情都找她来帮忙,她也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留下了好印象。肩扛一份责任便要多承受一份压力。“因为是学委,便得顾及老师、同学两面,当老师错怪了自己,同学们不理解自己的时候,总有众多委屈涌上心头,多次想辞职不干的时候,心里却又有个声音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吧,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凭着一颗坚韧的心,便坚持了这个多日后认为是绝对正确的选择。“花生两枝,其茎彷徨。”选择不易,却是该勇敢决断,重铸自我,磨砺成长!
面对让自己释怀遗憾
弘一法师对着咸菜说:“咸有咸的味道”,对着白开水说:“淡有淡的味道”。人生充满了各种味道,不管如何,能否像他这般坦然面对百味,才是决定生活的关键。没有真正的完满,遗憾好似是少不了的话题,谈及四年大学生活,仍有些未完成的小美好存留心底,她说,由小及大,小至一份份珍贵的友谊,只身一人在外求学,舍友即为最亲密的存在,当时的她们无话不聊,一起吃饭、逛街、分享秘密,逐渐成长,三观和选择开始殊途,再也没有了昔日敞开心扉的交谈,大多都是公开透明的话题,距离悄然而生,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化作记忆藏在青春的枕头里;由小及大,大至回望这四年,少了些跳跃的色彩,因此现在的她想要突破不同的可能。她感慨万分道:“我讲出了遗憾,也释怀了曾经心心念念的不完满!”遗憾好似一个影子,总是站在美好的另一面。但世间完美的事情毕竟有限,人生苦短,风云难测。诚然遗憾也是种美,但松松散散不知上进的遗憾不是美,遗憾后坠落消沉,一蹶不振也不是美,正确对待遗憾和遗憾后的努力才算美,大家都应当带着每一份已逝的遗憾,走向没有遗憾的明天。
坚持让前路迎来曙光
从古至今,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拥有顽强的毅力,坚持到底的人。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而这份坚持也成为了她的态度,谈及“大学生创新项目”,记者感受到了她内心的些许激动与波澜:“本来是团队协作一起做的事情,可是到最后大家都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放弃了,我不得不自己一个人摸索着前进。从写计划到写论文,孤军奋战的日子是孤寂的,一次次的熬夜,一次次的修改,我要做的事情,就要做到最好。我不想放弃,‘做’并‘坚持’一直是我非常重要的人生信条!”正是由于她坚持了那段看似苦涩的时光,一个人的摸索和自我挑战才让她提前收获了超越同龄人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坚持,是大家“必有而又难得珍存”的一种态度。
诚如李嘉诚所言:“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面对人生里的种种机遇和选择,我们都应将积极主动的态度化作自己的标签,奋力直前。新的征程,新的机遇,愿在未来的日子里,李慧慧依然坚守本心,走好每一步。
(乔悦呼燃芝)
宋展飞,山东德州人。2014年考入我校于右任书法学院,2018年考取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书法篆刻艺术)。在校期间获得三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参加校内外书法比赛。2017年咸阳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青年奖(最高奖),2016年陕西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入选,2015年陕西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临作展入选,2014年全国大中小学生书法展优秀奖,2016年第八届观音山杯书法展入展,书法作品被《青少年书法报》发表刊登。作品被陕西亮宝楼收藏。
笔酣墨饱臻微入妙
——访我校2018届优秀毕业生宋展飞
菡萏将盛,梅熟瓜甜,又到了“绿树阴浓夏日长”的季节,万物至此皆生长。临近毕业,我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大四学子。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记者采访到了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的优秀毕业生——书法1401班的宋展飞同学。通过宋展飞的讲述,我们邂逅了他眼中墨香隽永的书法世界。
十年一剑,锋从磨砺出
踏入书法教室,笔墨清香扑鼻而来,视线中成堆的笔墨纸砚组成了宋展飞日常的学习生活。在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宋展飞自幼便对文字笔墨充满浓厚的兴趣,书法一直伴行在宋展飞的成长路上,在他的人生中浓墨重彩地存在着、生长着。
谈及当初选择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的原因,宋展飞坦言自己是被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风土人情的城市所吸引。咸阳作为大秦古都,保留了很多历史古迹,陕西大量的碑林和书法篆刻作品,让他十分神往。而在大学深入学习书法的过程,使他对书法的认知愈加深刻:“我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一门会‘说话’的艺术。”宋展飞说,书法学习改变了他的思想心境,使他看待事物的世界观与以往有所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也更加自由、更加充满正能量。打破日常生活的习惯思维而用全新的艺术眼光来进行创作,欣赏艺术的时候,心境也会豁然开朗。
此次我校艺术楼一层大厅举办的毕业生书法展中,展出了宋展飞的作品《东坡论书》,该作品力而不失,展而不夸,落笔如云烟,纵是外行人看来也赏心悦目。
毕业作品是凝聚的辛勤结晶,是整合的完结句点,是宋展飞书法世界所折射的笔墨倒影,对此他格外重视,也煞费苦心。虽只有短短九十多字,但从章法处理来说,力求字势的变化、空间的开合、节奏的停顿、力量的把控,整个创作过程需要宋展飞尽其想象,体现创新,不断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他在创作过程中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对宋人书写的手札、尺牍进行临摹,为了增强作品的古典韵味,购买了仿古的蜡染纸,还在起首和结尾处加盖了印章,落款的疏密与文章主题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追求宋人散淡闲致书写意境和心情的境界“更上一层楼”。日复一日地练习,不断地修改订正,精益求精之下才有了这幅《东坡论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是枯燥漫长的,当操揉磨治的书写练习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带来的落差感有时会让宋展飞感到力不从心。每当这时他会从笔墨挥毫的世界中走出,在校园中闲庭信步,放松心情后再投身墨香之中。
鸿鹄之志,乃今将图南
宋诗有言:“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进入本科学习后是否继续深造,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选择题。对此宋展飞坦言,虽然一开始就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但专业技能才是考研的保证。在大学期间宋展飞为自己的考研计划进行有条不紊地准备工作,学习专业、搜集资料、参加考研班……“下定决心考研后的头两个月很是兴奋,但随后调整好心态走上了漫漫考研路。”回顾自己这一年多来的经历,宋展飞笑言。考研中期是最为辛苦的,因为英语这门学科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记忆,而作为艺术生来说对此学习更加不易。于是宋展飞特别制定了三个侧重点不同的阶段性复习计划:7、8月份的暑期计划,9、10月份的中期计划,11、12月份的考前冲刺计划,用来配合激励自己复习,其效果也十分显著。
正式考试前的半个月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一剂“定心针”,宋展飞和考研的同学们约定在教室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在模拟训练中清楚了考场上的答题规划,掌握了合理的时间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理压力。不错的模拟成绩,也让他“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成功考取四川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之后,宋展飞也对未来的生活学习有过想象:“像参加书法比赛这件事我会继续坚持的,但对于自己较为薄弱的书体和理论知识上我就需要多做练习和补充”。面对未来的规划与方向,他始终能做到从容不迫地走在愈加宽广的道路上。
桃李不言,殷殷校园情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一颗颗变成珍珠的沙砾,光彩熠熠的背后是师恩不断的打磨。
谈到在求学期间给予自己无数帮助的老师们,宋展飞十分感动。于右任书法学院院长张永亮老师时常会出现在各个教室,对同学们的错误进行纠正,亲自示范正确的写法,教给学生们写字技巧,与学生们交流学习书法的心得。还有我校退休后返聘的文学与传播学院的邓国栋教授,在学校开设了古文字学、《说文解字》、《诗词格律》等讲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并掌握中国古典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书画史等等。“大学期间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了我们学校教学的特色和老师的敬业,所以要感谢学校的引导与栽培。”
临近毕业,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宋展飞同学,也为学弟学妹们送上真挚的祝福:“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大学成为你‘梦想的新起点’,让这里的经历能够陪伴你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宋展飞说,他希望在那个泼墨造物、笔下生花的艺术世界中,与书法同生共长。文宗秦汉,楷法晋唐,挥毫万字,翰墨怡且乐。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自殷商起,历秦汉辉煌,魏晋风韵,隋唐鼎盛,宋元神意,明清繁华。中国书法文化,高峰连绵,群星灿烂,书道精微宏大。宋展飞告诉记者,作为书法专业的学生,他认为自己更有责任去继承和发扬书法文化,充分体现我国教育的一代新风。我们也祝愿他的理想能够实现。
(戚卓尔净紫涵)
伦超,我校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4级学生,优秀毕业生干部。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专项技能先进个人;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蝉联四年图书馆阅读之星榜首;四年羽毛球赛优秀运动员、三年网球赛优秀运动员;连获“超级演说家”两次决赛冠军、两届“青春杯”辩论赛最佳辩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比赛中获复赛优秀奖;获陕西高校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获校党委宣传部优秀通讯员;两届优秀学生,一届优秀学生干部。
勇敢追梦 无问西东
——访我校2018届优秀毕业生干部伦超
闷热的午后,我们在教学楼见到了伦超,穿着一袭运动装的他精神十足,活力满满,嘴角微微上扬更是添了几分亲近。透过他平缓的语调,我们感受到了他用坚毅与自强书写的“四年传奇”。
在舞台上释放光彩
饭点时间教室里异常空旷,头顶的风扇吱呀吱呀转着,多少次伦超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修改演讲稿。私下里伦超喜欢安静,他说这种环境可以让他静下心来做很多事情。在同学眼里,伦超却是充满热情,校内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中华诵上,他一字一句饱含真情将经典娓娓道来;辩论台上,他引经据典思路清晰赢得满堂喝彩;运动场上,他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动作敏捷反应迅速。每个活动,他的出现总能带来惊喜。“看比赛时,每当政社院二辩发言,会场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听他讲话。他真的挺厉害的,很能沉住气,引经据典组织论点,一点一点说服对方辩友,让人挑不出毛病。”地理1702班张萌同学观看完比赛意犹未尽地说道。蝉联两届“超级演说家”总决赛冠军,荣获“最佳辩手”称号。舞台上的伦超会发光,他独有的魅力总能征服全场观众和评委。
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舞台上的发光发热需要用刻苦和努力去堆砌。伦超深知这个道理。蝉联四年图书馆阅读之星,无论是借阅量还是在馆时间均打破记录。他挺直身子告诉了我们一个输入和输出的理论。“输入呢,就是尽可能地去掌握知识,充实自己。参加活动和比赛,没有相关知识不行。图书馆是我每天都会去的地方,我去图书馆比去宿舍还勤呢。但输出远比输入重要。要把知识连贯起来,学着去表达自己,以此来征服对方辩友和台下观众。”人生在勤,不勤何获。最好的时光里,就是要在合适的舞台上释放出自己的光彩。
在迷茫时上下求索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伦超就是这样的一个远航者。出门他喜欢骑自行车,骑着去上课去兼职,甚至是参加面试。省去等待交通工具的麻烦,骑车为他节省了不少时间。这辆自行车陪伴着他,从迷茫到坚定前行,也伴随着他从幼稚走向成熟。
时间是无声的脚步,不会因犹豫和徘徊而稍停片刻。伦超对自己要求极高,他喜欢提前规划,大到校队训练课程安排,小到早餐的选择和搭配,一天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时间规划上,伦超侃侃而谈:“我其实是有意识地这样去做,把它当成习惯去培养。将时间分成一个一个段,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成一个清单,让自己时刻有事情去做,时刻给自己拉一道弦。”他常常告诫自己,不能在最适合学习的时间里选择迷茫,而要在最迷茫的时间里选择学习。伦超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在图书馆里有一个打卡的小日历,上面写着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和阅读书籍,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后,打勾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每当思想放松或是感到疲倦时,便看看小日历给自己加油打气。谁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但在迷茫时做出的选择,才是决定每个人大学的高度。
不愿做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的士兵。生活的节奏在于自律,傍晚的道路充斥着远方,形只影单的前行中,勇敢加好书相伴,四年的坚守终有回报。
在奋斗中全力以赴
每个人的生活就像波浪线,有最高点自然也有最低点。伦超告诉我们,自学律师的那一段时光,是他最难熬的。繁复而庞杂的理论知识,难度系数五颗星的司法考试几乎将他淹没。“要把一直以来学习的专业知识放在一边,重新摸索进入一个全新而陌生的领域,过国家司法考试,过法硕联考,过法学硕士的考试,真的很艰难,甚至有的时候会后悔,干嘛要自己给自己找苦差事呢?但想到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便全力以赴。”他说完笑了笑,带着一种超脱和释然。厚积才能薄发,喷薄应在积蓄后,生命都是如此,享受成功的光环之前要承载许多孤独。他用手理了理头发,说道:“其实很多奖项都是我大一大二获得的,大三大四几乎没有。一下子要把自己隐身了,心理上还是有点落差的。放下真的很难,但有舍才有得。”更多时候他一个人埋头苦学,将自己慢慢沉淀下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拓视野,大量阅读充实自我增长学识,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而认真地奋斗着。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伦超坦言,在他踏入学校成为咸阳师范学院的一员时,他就在不停思索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大一通过计算机考试,大二过四六级,大三开始各种实习积累经验,大四专攻法学专业。他严肃地说道:“在大学里,自主性很重要,要时刻牢记主线。可以小打小闹但不能忘记作为学生的职责。”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躺在床上刷着微博逍遥度日时,他骑着自行车在实习单位和校园里来回奔波;好不容易熬过冬日的寒冷,我们欢天喜地奔向回家的车站时,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看法学书籍;当我们还在伸手向父母讨要生活费时,他早已通过各种兼职能够自力更生,甚至补贴家用。
见地来自于经历和学识,决断力来自于实力和自信。清楚自己的目标也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四年的时光里,伦超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精彩,在别人还在头疼选择哪条道路时,他早已如安装“导航”一般,精准而又快速地到达终点。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陈茜解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