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 综合
讲政治 敢担当 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2018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赵万东
(2018年12月7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
在以《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主题的报告中,我们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系统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并安排部署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为我们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分组讨论中,我了解到参会人员都能够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意识,畅所欲言、为学校思政工作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刚才,五位老师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作用等方面做了很好的经验交流,从这些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心系思想政治工作,思考思想政治工作,期盼学校思政工作有更好、更新的发展。
总的来讲,本次会议组织严密、准备充分,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为学校事业全局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总书记的讲话,实际上涉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全局性的问题。高校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加强学校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从今年6月份到现在,我来咸阳师院工作已经半年时间了。这半年来,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师院人的淳朴与善良,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与师院同生共长,热爱这所学校,希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我相信,这些最直接的话语是大家内心真情实感的表达。同时,我更想说的是,我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这份感情。师院给了我们发展的平台,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如何去回馈他。历史的接力棒既然交给了我们,我们如何做好,这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当前,学校正面临“一流学院”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等工作,这些任务能否完成将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直接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但这些任务的完成不是靠等待、观望实现的,需要我们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积极主动、努力工作。
本月5号,省委召开了 “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动员视频会议,决定从2018年12月初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省委书记胡和平出席视频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开展专题教育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激发担当作为勇气、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讲政治,要求我们要旗帜鲜明、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从政治上分析形势、观察问题、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次我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是讲政治的一项工作、一种体现。敢担当,要求我们激励领导干部勇于负责,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作为、善作为,真正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做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在敢作为方面还比较欠缺,没有形成敢负责、勇担当的氛围。学校出台能上能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等三项机制的文件,就是要鼓励、要求、支持敢担当的干部,党委坚决做这样干部的坚强后盾。改作风,要求我们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着力解决庸碌无为、懒政怠政、松垮散漫,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重“痕”不重“绩”,留“绩”不留“心”,新人不理旧事等问题。12月4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对两个单位、几个处科级干部违反政策规定,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进行了处理,分别依据领导责任、分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作出警告处分和诫勉谈话。我想说的是,处分批评干部并不是学校党委的最终目的,最关键的是要警示教育干部知错就改、知耻而后勇,要形成干部严谨担当做事的良好氛围,尽快转变工作作风。犯了错不可怕,只要肯改进、工作有变化,大家的付出学校党委、广大师生员工是看得见、记得住的。
当前,我校建设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前甩后追、负重爬坡的关键时刻,要实现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硬仗,但我坚信此时此刻广大师生员工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因为我们大家都深知只有学校发展我们才能发展,只有学校强大我们才能底气足、腰杆硬。所以说,学校的前途命运掌握在我们全体师生的手中、心中。因此,在这里我也希望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师生党员要以本次专题教育为契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立足本职,把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今天,我们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深化思想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各项工作部署上来,不断增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希望大家不要停留在思政而谈思政上,而是要从全局工作来体会和思考思政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实现思政工作的全面加强,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二、创新方式方法,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引领这个时代。我们要以放眼看世界的眼光、家国天下的情怀和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的奉献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今天上午的报告,对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六项任务”,要做好这些工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引领作用,我们不仅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注重贴近师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暖人心;更要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形成正向合力,使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活起来。
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在思想层面打转,而要深入到师生思想背后的实践、意识背后的存在,了解师生各种思想认识的成因。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扣扣子”,为教师“指路子”,否则就只能是“空对空”。
二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目前,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诸如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讲授知识,育人工作是学校和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事情;还有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不注重根据“育人”要求改进方式方法,认为只要“教书”的工作完成了,“育人”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实现了。这些认识和做法都不利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我们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才能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目的。
三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大学生、关照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是富有活力、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同时,他们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成长中的不同烦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与大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思想问题、生活问题,深入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强化责任担当,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并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锐利武器。要加快学校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当前,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一流学院”建设、申硕工作、办学空间拓展建设、校园环境整治、干部作风整治等,怎样才能达到学校整体“一流”?我们首先要明白“一流”“二流”的区别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区别在于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做事的标准。我们是60分及格标准,人家是80分,我们要达到“一流”,就必须把我们的标准提高到80分、90分,这是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用昨天的船票就绝登不上今天的航船,昨天的标准不能符合今天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全面加强校院两级党政班子和干部队伍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建设;强化作风、校风、教风、学风、师风、班风建设;完善提高思政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水平;组织人事、新闻宣传、统战、群团工作等合作共进,只有这些工作实现一流,学校整体工作才能实现一流。学校思政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学校各项工作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因此全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全校每一个学院、每一个单位都要提出一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逐层压实责任、逐项落实任务,助推学校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升。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新要求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近日,我校第五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圆满落幕。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晔、设计学院梁国一荣获一等奖,计算机学院杜松松、文学与传播学院吴鹏飞、计算机学院鲁维颖、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梅荣获二等奖,教育科学学院贾小飞、经济与管理学院陈萌、职业技术学院任颖、设计学院李毛、赵苗、文学与传播学院王跃瑾荣获三等奖,经济与管理学院李亚峰、教育科学学院车昱岐、音乐学院惠翌昕、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穆武超、于右任书法学院王晶、美术学院贠征、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王舶宇、外国语学院杨光泽荣获优秀奖。经济与管理学院、设计学院、计算机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兢兢业业提能力 春风化雨为人师
——访我校第五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奖教师
冬日的韶光里,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荣获此次比赛一等奖的张晔老师与梁国一老师,谦虚和蔼的他们,讲述了各自的辅导员心得。
张晔:不计砚寒 心勤为先
除去学生们上课的教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便是教学楼内最为熙攘的房间,它记录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们的身影与故事,所有学生的大事小情,都离不开那几方办公桌以及桌前伏案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身为辅导员,要肩负起为学生各方面提供指导的责任。虽然张晔老师担任我校经管院的辅导员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之前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面对各类日常工作,她有四把关键的钥匙:“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理应具备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更要以身作则,用自身树立榜样。”辅导员是心灵的教育者,因而张老师将这“四心”牢牢镌刻在心间,“在生活里和学生打成一片,工作时保持一定的严肃性,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理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她认为,在平日里,要管理好年级里上百个学生,首先要带出一批工作高效、思想积极的学生干部,这些干部与辅导员相互配合,才能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也正因有着清晰的思路与高效的执行力,张晔老师才能在百忙之中显得游刃有余。
“赛前我查询了资料,观看了辅导员大赛的视频和专家分析,心态放平,往往效果会更好。”张晔老师还分享了比赛第三环节案例分析题中遇到的题目:“一个在校女大学生,爱上了一位社会青年,之后这段恋情跌入谷底,而不甘的男青年却以死相逼。”这是一道棘手的问题,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对当事人、对学校以及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对此,张老师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与阐述: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维持秩序,同时联系校方领导、学生家长。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让女生受到二次伤害。同时加大对受害女同学生活、心理方面的关注,最后总结案例特性,给自己的学生打预防针,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首先要抓住重点学习,对于必考的证书要定制计划,其次要和同学结伴学习,互相监督,最重要的是增强自身控制力。”张晔老师不时提醒着自己的学生克己自律,指引他们无悔地走过大学时光。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她十分重视,“从思想上关注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弘扬正能量,从而受用终身。”张老师的耐心与责任溢于言表,让记者更真切地感受到辅导员的不易,也明白了他们的每一份成功背后都有无私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
梁国一:谆谆教诲 桃熟流丹
《庄子》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身为辅导员,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去教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设计学院辅导员梁国一老师来说,学习提升是他始终秉持的关键词。“在繁多的工作头绪中抽出时间去学习,让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增强。辅导员需要具备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工作。”梁国一老师在平时生活中也保持着笃学之心,为这份工作倾注心血。梁老师经常会翻阅关于学生管理的书籍与资料,在日常工作里将所感为己学,将所学为己用。大到每学年的综合测评、家庭情况调查、学生安全教育,小到每天课堂的纪律考勤,他都将自身的不足记录下来,任务再一次到来时,不论是学生的组织程度还是活动反响,都会有所提升。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喜欢提到“总结”一词,工作中伴随着不断的学习与总结,注重平时的积累,有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点起前行的明灯。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在三尺讲台授知,辅导员于四载春秋护航,待到桃熟流丹,他们又默默前往下一站。梁老师的付出细腻无声,学生的感恩仍历历在目。“一次毕业生离校时,有个学生在办公室众多老师面前,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当时很感动,也体会到了做辅导员的责任。”本学期的他,给本院与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讲授“教师职业道德”,“要在关爱学生的前提开展教学,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耐心地、专业地帮助学生成长。”相比起课本的理论,讲台之上一丝不苟的身影,更能使学生领会师德的真正含义。没有高薪,没有厚奖,最丰厚的积蓄便是莘莘学子;没人喝彩,没有羡慕,最宝贵的收获就是桃李芬芳。
辅导员就是一面矗立在学生中的旗帜,旗面鼓舞学生的同时,还需要笔挺硬朗的旗杆支撑,而这旗杆便是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大赛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代练的方式,促进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谈及此次比赛的感悟时,梁老师说道:“首先,通过大赛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在理论方面有待提升,其次感受到了我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个人魅力,最后想要把在此次活动中学会的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辅导员工作标准高,自己要不断学习,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认真备赛,用心去对待每一项任务,每一位参赛辅导员都值得钦佩,他们用耐心书写未来,用努力铸就成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次大赛为我校辅导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成长成才的助力者、健康安全的守护者。得奖是一时的荣誉,育人是一生的目标,相信师院学子在这群有爱心、有活力、有追求的师者的引领、呵护下,能健康快乐成长。
(邓志远 净紫涵 马玉 苏婷 程雅莉 刘飞)
校园短波
▲我校荣获“教育会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荣获陕西省科技期刊“特色期刊奖”,学报编辑部赵正荣获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奖”。
▲我校3名教师在陕西省高校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于丽获得二等奖,体育学院教师王胜起和外国语学院教师赵崇俊获得三等奖。
▲我校学生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0项、省级二等奖20项、省级三等奖30项。
▲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蒋孝梅的作品《梦起风轻》在第五届全国“助学·助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中荣获主题征文类三等奖。
▲我校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学生刘英获陕西省“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演讲及辩论比赛”高校组三等奖,我校辩论队获陕西省“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演讲及辩论比赛”团体三等奖。
▲咸阳市渭城区疾控中心专家为我校师生做传染病防控专题讲座。
▲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拍摄的短视频“青春不一样”荣获团中央“千校千项”“百佳创意短视频” 。
▲我校美术学院学生孙静荣获“2018年陕西省高校心理委员年度人物入围奖”,音乐学院学生腾慧敏和外国语学院学生代芝洁荣获“2018年陕西省高校心理委员年度百佳奖”。
我校学生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佳绩
本报讯 12月7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地区获奖名单的通知》(陕教高办〔2018〕52号),我校师生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本科组陕西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教务处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供稿)
我校举办第八届健康活力大赛
本报讯 12月7日至8日,我校第八届健康活力大赛在校体育馆三楼成功举办。我校体委主任、副校长王长顺出席了比赛开、闭幕式。
全校15个学院的21支代表队近800人次参加了踏板操、艺术体操、啦啦操、街舞、拉丁、摩登等8个项目的比赛。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与于右任书法学院、设计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分别获得B组(非体育专业组)团体总分前六名,体育学院2017级一队、2018级二队获得A组(体育专业组)前两名。教育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获得最佳团队组织奖,设计学院、美术学院与于右任书法学院获得最佳编排奖,外国语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计算机学院获得最佳健康活力奖。
健康活力大赛是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传统赛事,由我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体育学院承办。
(体育学院 供稿)
三版 综 合
“一流学院”建设专题
凸显特色 强化实践
打造品牌
——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黄怡教授谈“一流学院”建设
记者:化工院在“一流学院”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哪些成绩?
黄院长:化工院在开展“一流学院”建设以来取得了如下成绩:
1.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学院”建设以来,化工院制定出台专业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不断学习进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执行办法,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快速胜任教学工作。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有:2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师,化学专业晋升教授4人,晋升副教授6人,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项,获批校级教改项目5项(重点2项,一般3项),1人荣获校级中年组创新教学竞赛特等奖。
2.教学条件及保障:化工院积极完善教学设施,及时维护或更新大型仪器设备;已经建立了多个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建立了1个仿真教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创造力;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强化管理,制定毕业论文及答辩规范和一系列奖惩制度。从制度上、管理上提高教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科技英语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科研素养,2018届毕业论文优秀率达9%左右。设立资料室,购置各种最新并能为本科生利用的专业图书资料及其他各种信息资料。
3.人才培养质量:化工院学生近几年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邀请赛、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邀请赛等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毕业生考取“985”、“211”等名校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考研率稳定在15%以上,今年更达到23%,连续多年受到学校表彰。四六级过关率也比较高。化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学生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6篇。
4.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在强化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正常进行,通过文件运行、改进、再运行,初步构建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和谐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
5.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自“一流学院”建设以来,已有1名教师赴国外高校以科研交流、语言交流、教育理念学习等形式访学,主要学习国外高校的科研、教学及教育经验及办学理念,从而提升化工院的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记者:化工院在“一流学院”建设方面存在哪些优势?
黄院长:化工院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师资方面。化工院现有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49人,教授13人,其中三级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9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的71.4%,另有在读博士1人。师资队伍中入选“陕西省青年百人计划” 的教师1名,入选咸阳市“三五人才”教师4人,有陕西省教学名师2名,陕西省优秀教师2 名。多位老师获得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师德标兵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陕西省授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其次是学科基础好,科研氛围浓厚。化工院近两年连续拿到国家基金项目,目前有国家基金项目6项,省厅级项目几十项,仅今年,到账科研经费就接近200万元,在横向项目上有较大的提升。获地厅级以上奖励4项。教师发表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每年发表的论文有八九十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到40%左右,有20%左右被SCI收录。
第三,特色专业有示范带动效应。化学专业是我校的特色、品牌专业,于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二类特色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2014年“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根据我校转型发展需求,2014年化学专业获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年来,化学专业先后承担省级教改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十余部。化工院有省级工程质量项目10项,其中大部分是化学专业的。在化学专业的带动下,其他专业也有了较大提升,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第四,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大。化工院下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然重视对实验室的投资。通过近几年的重点投入,现已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实验教学体系较为完整,以该实验室为依托的化学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实验中心由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化学试验中心等三个实验分室构成,实验室总面积5200 m2,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价值2248.57万元。拥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CP原子发射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差热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10万元以上大中型精密仪器41台(套),可同时容纳500人以上进行各种实验。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现有2个省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都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第五,化工院的学生实践能力强,长期随老师做实验,并在自主创业与创新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数量位于全校前列。2016年,化工院获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与材料化学专业被列为创新创业试点专业。材料化学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行业协会、研究院所、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展开实习项目,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按照行业需求培育人才。在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面,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7项,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7项,拥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实训基地”1个。
记者:化工院今后对“一流学院”建设的设想或规划有哪些?
黄院长:以后化工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一流学院建设工作:
1.专业建设方面:师范认证是化工院以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将对照师范认证指标进一步做出调整,鼓励老师走进中小学课堂进行教学体验与学习。加强教学改革,争取省级教学成果奖,把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工作做好。力争做到理工并举,突出优势。将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等驱动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建设2门左右校级或者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示范课程,并积极争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示范课程的建设项目。同时将慕课教学、翻转课堂及微课教学等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程建设中。
2.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实施不同培养模式下的“双导师”制,积极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和“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获奖水平及科研能力,鼓励化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使其毕业设计(论文)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有一定数量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争取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项以上,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项以上。
3.大力进行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研究。化工院组建了六个团队,分不同方向进行科研活动。重视硕士生导师工作,现已有3位老师分别担任延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已经和西安石油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将进一步实质性地开展工作。化工院已经和第四军医大学张生勇院士进行了商谈,下一步计划建立院士工作站,围绕张生勇院士进行团队组建,以此促进更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同时,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力度,鼓励动员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申报高级别的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奖。支持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将取得的成果融入在教材中,主编、参编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1-2部,力争在省级以上教材奖上有突破。选用近年出版的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比例占教材总数的50%以上。
4.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打造教学名师,构建教学团队,促进化学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发挥学院现有的学科、学位点和实验室平台作用。支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研究合作,强化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提高;多形式多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力争建设一支教师与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为适应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率先探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途径;力争获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5项以上(含)或者省级教改项目立项1-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或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5.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本专业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建设,改善教学实验环境,拓宽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充3-5 个县城以下基层中学作为实习基地。
6.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设立相关制度鼓励创新创业成果。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积极考研,找准定位,做好生涯规划。
7.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作为理工学院,化工院注重专业的应用性,拟建设咸阳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利用取样科研,分析数据,对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以此凝练化工院师生的学科应用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将专业与生活交叉融合,对学校、社会、当地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拓宽渠道 促进合作
协同育人 服务地方
——计算机学院院长宋笑雪教授谈“一流学院”建设
记者:计算机学院在“一流学院”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哪些成绩?
宋院长: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计算机学院扎实落实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彰显学科特色和建设一流专业”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采取制度保证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保障教学、舆论聚焦教学等方式保障学校“一流学院”建设以及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科建设及科研方面,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校级扶持建设学科。与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工作。2018年有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参与论文开题及答辩等相关工作。2018年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3项,其中陕西省科技厅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3项、服务咸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招标项目立项1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4项。2018年计算机学院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授权各类专利2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在专业建设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被评选为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嵌入式系统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项目、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3+1”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陕西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
在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资250.93万元。新建物联网工程实验室、教师机房、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或机房),投资180.81万元对计算机检测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物联网工程等4个实验室进行设备更新改造,为 “一流学院”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和向应用型办学方向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校企合作掀开新篇章。先后与陕西北斗金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蓝鸥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安达内优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传智播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安驰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就专业技能型师资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记者:计算机学院在“一流学院”建设方面存在哪些优势?
宋院长:优势主要表现在:已经制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学院凸显应用型特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工程”的一线工程师,突出“社会需求出发,最终服务于社会”的培养目标,与学校建设“陕西省应用型一流本科院校”的目标契合。学院以社会需要确定专业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事业以及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合格地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并为部分学生自主创业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进而高质量地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
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科研能力强,思想活跃,善于改革创新。计算机学院专任教师38人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16人,讲师20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47.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的18%。教师中2人入选咸阳市“三五人才”,2人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有1名教师赴新加坡访学深造、研究交流,4名教师在国内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访学,2名教师获校级青蓝人才项目资助,3名教师获校级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已经形成了初具实力的计算机学科研究队伍;另有15名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2018年教师出版教材2本、获批校级教材立项2项、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学校专项科研基金项目3项,咸阳发展研究院项目1项;获2018年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咸阳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竞赛方面,2018年63名学生参加蓝桥大赛省赛,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1项;5人参加蓝桥大赛国赛,获得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在2018年互联网+大赛中,获得陕西赛区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1项;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咸阳师范学院初赛获国家二等奖5项、国家三等奖5项。
记者:计算机学院今后对“一流学院”建设的设想或规划有哪些?
宋院长:根据学校“一流学院”建设规划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长远目标,计算机学院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力争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跨越式突破,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健全制度建设、形成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度,制定计算机学科目标任务和电子通信工程硕士点建设项目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制订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考核及奖励制度,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其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制订科学合理的横向科学研究支持体制,从教学科研任务分配、年度考核、实验场地和设施支持、职称评定等方面鼓励学科教师通过横向科学研究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
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队伍。制订学科骨干培养计划,有计划支持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在国内外著名大学作学术访问或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其学术水平。加强校企“产学研”协同合作,为学院服务咸阳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基础平台;努力吸引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来我院工作,有效促进学校聚集高端人才,为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出台和制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在职攻读学位、支持学术交流、参与承担本学科科研项目研究等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选聘兼职教授,拓宽学科研究领域、充实学术队伍结构、指导学科协调发展。
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将学科研究前沿知识及科学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制度,加强对毕业论文题目的审核,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尽可能与本学科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建立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长效机制,将学生的课外科技发明及课外科技研究项目与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项目有效关联,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通过互联网+大赛、软件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科研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继续鼓励和引领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增强科研攻关能力,产出高水平代表性成果。充分调研和讨论,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积极了解IT企业的生产及科研需求,发挥学院师资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优势,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逐步形成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特色研究领域,使我院应用型、地方性的特色更加突出。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建设期内争取获批国家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至少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争取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服务地方项目1项以上;力争获批横向项目3项,通过横向项目的顺利开展,努力为地方经济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通过三年建设营造良好的组织形式和科研合作环境,有效促进校地、校企“产学研”协同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力争年均SCI、EI、ISTP收录论文的数量达到10篇;力争突破科研经费80万元/年。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争取在省级科研奖励上实现突破。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本报讯 11月28日,湖北省“楚天学者”、武汉体育学院“东湖学者”、博士生导师王岗教授以“中国武术的文化阐释”为题,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王教授认为,不同立场下中国武术文化的解释现状主要分为技击说、体育说和文化说,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现代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提高攻防技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体育学院 供稿)
我校在2018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
本报讯 12月1日,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陕西赛区)总决赛在延安大学举行。大赛分为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参加的一级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参加的二级两个层次,来自全省高校的106名参赛选手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紧紧围绕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章节部分进行现场模拟授课。经过激烈的比赛,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石军辉、高艳梅指导的选手王俏雪获二级组一等奖,朱潇舸获一级组二等奖,季张乐、雷佳慧获二级组二等奖。
(外国语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