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榜样 | 王渭清:忠于初心 善念善行
发布日期:2018-09-06   点击数:

老师一个平凡的称谓,在他们教师生涯中,看似平凡的每一天里,肩负着千斤重的使命,老师你们的爱,细水长流,你们的教导,影响一生,今年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在节日来临的时刻,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师院中那些不平凡的师者。师德榜样王渭清老师

学高为师

自古师者之所以能“传道、授业、解惑”,是因为他们都是博学之人,并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王老师自从教以来,一直以“学高为师”为动力,努力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学养,提升学历层次,希望能够学问精进,不负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谓。

2003年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当代著名学者霍松林教授,2009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12年遴选为陕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4年晋升教授,2016年当选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18年《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封二“师院学人”予以介绍。2013年获咸阳市第六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咸阳师范学院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咸阳师范学院2013年优秀班主任。

近十年以来,王老师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陕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1项结题,3项在研;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含1项重点),主持横向课题1项,结题6项,1项在研。在《光明日报》、《求索》、《江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青海社会科学》、《文艺评论》、《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单篇论文荣获咸阳市第五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咸阳市第六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系列论文荣获咸阳师范学院第五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张衡诗文研究》1部,该著作荣获2011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另有合著《晋书解读》1部。

在专业方面,她作为副主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版)1部,参编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卷)1部。她主要讲授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中国文化概论、大学语文等课程,年均工作量310学时,学生评课满意度高,课堂教学效果优秀。

在做好科研及教学的同时,王老师积极参加学术团体,参与对外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现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会员、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会员。




身正为范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学问作为教师的两翼,缺一不可,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德者为先。

王老师将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作为学问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她深知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外相平静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看似平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引领青年学子涉巨浪、跨险滩,进而走向成功的艰难旅程。在以校园为环境,以师生交流、言传身教为基本方式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她时时以“身正为范”鞭策自己,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认认真真备课、上课的热情感召学生,培养他们严谨务实的学风;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一方面涵养自身的道德精神,一方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分析、解读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在审美中感受真、善、美的崇高;在先贤的曲折人生中,让学生感悟何为担当,何为坚持,何为发奋,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的品度;在分享哲人的智慧中让学生体味生命的真谛。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始终不忘“传道”,以一个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懂得回报社会、感恩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有方

教书是一门艺术,如何引领学生爱读书、爱上课,并最终转化为“学以致用”,一直是老师们的难点。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到“学以致用”做出过多种尝试。

在教学方法上:

(一)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二)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三)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将问题意识引进课堂

(四)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提高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生动性。

(五)安排学生改编、表演话剧,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在教学内容上:

(一)采用专题教学,并注意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二)在传授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将学科前沿介绍给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及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探索。

(三)有意识地阐释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古代文学的当代意义,扭转了部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偏见。

除了在教学上进行创新,为做到“学以致用”,授课之余,王老师还组建了一支学生团队,积极投身于地方文化建设,近三年,这支队伍取得不菲的成绩:

(一)参与《咸阳日报·诗说咸阳》栏目的撰写工作。在板块的设计,文献的搜集、题目的甄选,内容的撰写方面,王老师和同学们相继撰写了50余篇文章,累计近十万字。

(二)自2016年5月以来,王老师带领学生先后在咸阳市秦都区吴家堡街道办、马庄教育组、咸阳市供电局武功分公司、海泉湾等单位作国学讲座,指导学生完成了这一系列讲座的PPT设计。

(三)策划组织咸阳市马庄学区的中华诗词大赛,指导学生完成了9种题型,300道题目的题库设计。

(四)这支学生团队全程参与了2016年文学与传播学院主办的“陕西司马迁研究会”的整个过程,表现出色。

(五)团队学生被聘请为咸阳市文明网特邀评论员,撰写的多篇文章被全国文明网转载。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王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尤为出色。王老师认真对待、爱护每一位学生,深信“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的古训,和同学相处亦师亦友。

自201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起,她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一直认真观察,并结合教育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她发现,刚步入大学生活的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有些同学会感到自卑,有些同学不太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较大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情况,王老师建立了班级QQ群,密切关注班级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召开班会,妥善处理。对个别同学,反复和他们谈心、交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

还有一位同学长期住在校外,冬寒夏热,经常生病,王老师一直给她做工作,告诉她在外住宿的弊端,希望她能回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怀抱中来,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告诉她同学情谊的重要,要珍惜同学之间的缘分。后来又发动班干部做她的思想工作,最终这位学生搬回了宿舍,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

在王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风气越来越好,在以后的工作中,王老师多次被评选为优秀班主任。

除此之外,王老师还积极投身到“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育人活动中来,帮扶两位贫困学生,和她们建立密切联系,从生活、学习、心理上关心、爱护她们,目前两位同学都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愉快的大学生活中来。

王渭清老师,面对他人的赞扬与肯定,她总是说: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这是我的责任!




王渭清,女,文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咸阳市首批社科专家,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