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 12月)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文化,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理渗透方式,才有可能达到从了解到理解,从学习到信仰的目的。咸阳师范学院依托“两微一端”,探索网络文化建设新途径,以建设重时效、展态度、注新意、挖深度、有情怀的校园官方新媒体为己任,推进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珍惜机会、锤炼本领,积极运用各种新闻宣传方式宣讲政策主张、了解师生关切、发现矛盾问题、正确引导情绪、巩固思想基础、凝聚发展能量,全方位、多渠道传播咸师声音,讲好咸师故事,推动学校中心工作扎实开展,让立德树人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自觉行动融入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工作体系。我校党委充分认识到加强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印发《中共咸阳师范学院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咸阳师范学院校园网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咸阳师范学院融媒体章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各二级党委、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由副处级以上领导单位新媒体平台负责人,由单位新媒体联络员担任管理员,取消学生管理员审核权限,严格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统筹指导。制定《咸阳师范学院大学文化建设实施纲要(2019-2023)》,将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校园建设的重点内容,科学规划,全面支持。2019年,成立融媒体中心,专项推动媒体文化传播工作,打造“咸阳师范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同年建立“融媒体联盟”,校内各单位及二级学院共42个新媒体平台,全部纳入融媒体联盟,统一管理,实现各媒体有效联动、聚合传播,提高校园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提升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水平。
加强内容建设,正确引导舆论。学校充分考虑时代精神与价值,坚持继承传统和笃守根本价值,整合管理校内所有已经开设的各类平台,统一管理,统筹兼顾,提高各媒体平台的业务水平,让“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交相辉映,共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高效运营、精心制作图文、视频、语音等媒体信息,传播校园文化,服务师生校友,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体现咸师特色的新媒体精品,广泛开展优秀榜样宣传,为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航指路,消除学生群体对“偶像”“资本”的盲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青春正能量,发布《刘童 张亚茹你俩可真棒》《我和我的学校 在咸师我们做了同一个决定》《学霸的一封来信》《这件事,千名师生坚持了十八年!》《神仙咸师天团!请出道!》《老师手写131张毛笔书签送新生》等人物事迹或事件专访,全面发现、挖掘和宣传大学生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榜样,有效营造接受氛围,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典型、塑造健康人格,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开展丰富有趣的线上主题活动,一系列话题活动让广大师生参与进来,提高了活跃度与粉丝的黏着度。如:线上送祝福,组织庆祝女生节等系列活动,以开放、轻松的方式让师生参与其中,并献上祝福;教师节向自己的老师表白,为学生提供一个诉说喜爱、表达感恩的平台,同时也给老师们一个倾听学生心声的传声筒,以增进师生情感,更让大家体会到做老师的不易。
宣扬志愿实践精神。迎合热点,“25个团队,163人,14个村庄 | 这个暑假,我们再出发!安排!”“【三下乡】玉米义卖,追寻不一样的存在.... ”“全省人都在关注的盛会,找找我们咸师人 ”宣扬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正能量。“考试,我们不一样!”,传播书法文化,系列推送总计10篇,总阅读量上万。
丰富传播形式,拓展教育途径。针对当代大学生更喜欢可视化、图解、动漫等传播形式的特点,学校充分利用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微广告等“微”作品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布《青春为祖国歌唱》《四十三年不负遇见》《毕业季,愿你们乘风破浪》等短视频,布置学校吉祥物“师小苑”卡通形象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牌。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传播和浅阅读的特点,在网络文化产品制作过程中,注重标题的凝练性、内容的故事性、语言的感染性、阅读的便捷性,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阅读的愉悦感和接受度。
注重学校主页、二级网站的思想内涵提升和知识信息扩充,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大学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站;以学校主页、新闻网为基础,构建综合、联动、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与传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点建设“两微一端”,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卓有成效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建设学校官方“双微”平台,通过官方“双微”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学校的权威信息,采用新媒体的方式向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介绍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当前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师生,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宣传和展示学校;鼓励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积极进行微平台建设,开设学院、年级、课题组、班级微信微博等微平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微平台的全覆盖。最终将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培育融入网络文化产品的制作中,制作网络文章、微电影、微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网络文化产品,并通过学校官网、新闻网、“双微”平台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报道,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严明工作纪律,加强队伍建设。学校文件规定,凡以学校、校内各单位、班级、学生社团、师生组织等名义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新媒体必须经所在单位审批,并在党委宣传部备案,学校禁止任何个人以学校或所属单位、部门、组织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及“先审后发”制度,对已发布的不当信息要立即删除。对学校造成一定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学校加强新媒体工作队伍建设,建立评奖评优机制。每年年底召开全体理事大会,进行校园优秀新媒体、优秀媒体记者和优秀指导教师及作品等进行评选、表彰。各单位、各二级学院确定专人负责新媒体平台建设与管理,加强新媒体工作人员的风险评估和日常管理。学校建立新媒体平台联络员制度,学校融媒体联盟不定期组织开展新媒体业务培训班和经验交流分享活动,不断提升新媒体管理员的媒体素养和技能水平,努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网络的新媒体宣传和管理人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年均发布推文300余篇,最高单篇阅读量15W+,单周最高排名中为陕西高校官微第5位;微博年均发布5000余条,单条最高阅读量18W+,单周排名最高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中第7名;抖音年均发布作品100余篇,单篇最高阅读量245.1w,形成了立体多样、交叉融合的大学文化传播体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打通了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国作出了贡献。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为学生成长成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