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师院•人物】张宗彪:六十余载临池不辍 豪情挥墨艺术人生
发布日期:2015-03-10   点击数:

  2014122328日,张宗彪先生应韩国首尔市政府、韩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参加了“2014文武韩国行——韩中文化交流大会”,受到韩国国会议员申成国等多位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荣膺“韩中民间文化传播大使”称号。刚风尘仆仆从韩国归来的他,又立即投入到中国近现代首部书法“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张宗彪》一书北京首发仪式的准备工作当中。张先生就是这样,虽然已经74岁,却总是在繁忙地工作,总是在精神矍铄地工作着,他笑称“感觉自己还是青壮年呢。”

张宗彪先生

张宗彪先生创作书法作品

  “书法就是我的第二生命”

  张宗彪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以独特的气质和神韵,堪称世界艺苑的奇葩,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生活。不知基于何故,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书法就是我的第二生命。”

  因为热爱,60多年前,自从张先生第一次拿起毛笔,写下第一个字“人”开始,他就再未停止过书法修行。他讲到,书法修行需要“四步走”:第一步,通过苦练,掌握基本技能技巧。他记忆中,学习书法的初期,经常在手腕吊上一块儿砖,一遍又一遍练习,以解决手臂稳定性和忍耐力。第二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培养爱好,延展艺术生活。他喜欢音乐与舞蹈,也非常喜欢看或者听秦腔,常在听秦腔当中写书法,从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第三步,走出书室,融入大自然与生活当中,提升境界。优秀的艺术家最终是要看作品里蕴育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气质。第四步,创作灵感阶段。创作的动力源自于平时的积累、大胆的构思、情怀的融合,才能使作品深入人心,让作品展现出自己特有的魅力。

  先生六十余年的临池不辍,创作了众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奠定了他在书法界的地位。代表作《无欲则刚》《厚德载物》《雪中松柏》《耕云种月》《峰》《沁园春•雪》等百余幅作品先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六十多家中央及省市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先后获得国家级书画大赛金奖、一等奖50多次。书法作品先后数次在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羊城晚报、青岛日报、西安晚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西部艺术报及东方艺术报发表。书法作品及书艺传略先后入选《中国书法选集》《中国当代书画界领袖人物大辞典》《中国艺术大家》等140余部书画专著中。特别是2010年至今,先生与欧阳中石、沈鹏、张海、李铎、潘公凯、黄永玉、启功、刘文西、范曾、刘大为、吴冠中、靳尚宜等中国当代书画界领军人物同台共展,已出版了《中国艺术大使》(五人集)、《聚焦中国艺术名家》(八人集)、《中国艺坛功勋人物》(四人集)、《中国书坛传奇人物》(六人集)、《中华名家艺术博览》、《名家指南》等六部专著,并由张宗彪先生分别题写了六部书名。同时作品和书艺传略又先后入编《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六人集)、《中华文化大使》(五人集)、《中国荣誉向世界推荐的国礼艺术家》(十二人集)、《影响中国的六位艺术大家》、《909大家》、《中国当代书法史》(六人集)、《中国五大名家》、《大师之路》二人行(沈鹏、张宗彪)

  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而且是一位书画社会活动家,曾成功举办了六届《西部情》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及研讨交流活动,策划多项大型书画艺术活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韩国、泰国、日本及北京、澳门、香港、台湾,青岛、广州、深圳、咸阳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展出作品,获“世界高级书法艺术家”等称号,201131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学学会授予“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艺术家”,20151月他的有关档案、资料以陕西省著名人物档案建档,被陕西省档案馆永久收藏。此外,他还获得“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中国文化大使”“全国杰出文艺家终身成就奖”“新一代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首届国际华人书画名家终身成就奖”“中国传统美学大师”等荣誉和称号。

  即使取得成绩、荣誉无数,已到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像小学生一样每天临帖,每天练字,用实际行动追求着艺术的完美、人生的完美。

  “书法帮我与病魔抗争”

  生活充满磨砺。张宗彪先生的老伴儿二十多年前因病卧床不起,她的日常起居都要他与家人来照顾。而在2004年,他花甲之年时,被诊断为肺癌,肝转移晚期,专家会诊结果是他的人生只剩下36个月。厄运到来,他不愿向命运屈服,因为还有心心念念的书法艺术要去追求,更为紧要的是此时第三届《西部情》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及研讨交流活动正在筹备之中。思前想后,能做的事就是一边积极接受治疗,一边在病床上通过电话安排工作。手术结束的第一次化疗后,他头发全部掉光了,体重也减少了将近50斤,但他依然乐观、豁达、大度,亲自组织书画展,并如期出现在书画展开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书画家为他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说:“通过多年与病魔不断地‘谈判’与‘宣战’‘妥协’‘再战’,到医院检查数次,均未查出肿瘤细胞。后来,有人风趣地说,是书法治愈了我的病。现今回想起来,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勇敢地面对和积极地应对,就能跨越死亡之谷,只要你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社会良知,疾病也要退避三舍,现在上苍有意眷顾我,我要更好地活着,活出当代气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画作品,使更多人的情操得以陶冶,生活得到美化。”

张宗彪先生书法作品

  “师院是我的家”

  张宗彪先生曾说,自己是一名师院的教师,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书法教育早已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崇高而神圣的,人生技艺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受人之鱼更应授人以渔,其功在当代利于千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积极呼吁、倡导,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与各方人士共同努力,开设了书法课,他还兼职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先后培养、指导我校各级各类书法学员数千余名。而于右任书法学院成立后,他被荣幸的聘请为顾问,现在学院的一些教授、教师都曾受过他的精心指导。这一切都让他觉得,所有的汗水与付出都值得,现在收获更多的是喜悦和成就感。

  先生深爱自己的学校。2010年,张先生向学校捐赠46册个人珍藏图书与15幅个人书画作品(其中8幅代表作)。他曾深情地说:“我从事教育事业46年,其中在咸阳师范学院工作32年,学校是我永远挂念与感恩的母校,书法艺术是我一生的热爱,将我的书画作品赠送给我的母校珍藏,为母校的书法艺术教育做一些贡献,是我多年的心愿,表达了我对母校的感恩和对母校事业发展的牵挂。”为了学校的书画艺术发展,他多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邀请社会各界书画家来校举办书画展。通过书画展览这种艺术载体和交流平台,使师生在美的熏陶中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浓厚了学校书画艺术氛围,提升了大学师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学校图书馆门前石碑所刻“玄鉴大象”“厚德博学”也是出自张先生手笔。

  张先生住在学校,每年春节,都会亲手书写春联,张贴在所住单元楼门上,祝福所有同仁、后辈与学生——他心中可爱的人们。

  “我以书传递爱”

  先生说过,“写人只两笔,做人须一生”。他爱故土。201411月,他为故乡陕西永寿县捐赠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赠书故乡,支持故乡的文化事业,是张先生一生矢志不渝的心愿。他说:“厚积于土,不忘桑梓,没有这一方厚山厚水的养育,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也养育不了我的艺术情愫。故乡人民的淳朴,故乡人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的不屈精神,练就了我坚毅和乐上的品格。无论我身处何地,取得多么大成绩,我都深深地恋着我的故乡,我的著作要让我的家乡人首先看到,我要以自己的行动为促进和繁荣家乡的文化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他爱人民。他以书画传递大爱。2013年他组织书画家开展书画作品捐赠雅安灾区活动,表达书画家对雅安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大爱情谊。他以善心感动他人。他说:“我的作品不光是被中央领导收藏,也有被普通百姓所珍藏。只要是喜欢,都可以满足。”在汕头一次书法展上,一位穿着衣衫褴褛者,始终站在张先生的展台前不忍离去,当人群近散时,才鼓足勇气凑到张先生面前弱弱地说:“我是一个捡破烂的,没有好送的,有几斤大米可否换得你的作品?”张先生被这位拾荒者的痴情打动,欣然答应并挥毫一连写了好几幅作品给他,并将大米和二百元钱一起交给了他。他以善行影响学生。他的学生车迎春,现为咸阳市妇女书画协会副会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咸阳分院副院长兼副秘书长,而曾经的她是一个初中还未读完的学生,因张先生的老伴儿有病常年卧床,经人介绍,来到张教授家中做保姆。一次张先生在创作时,无意间看到这孩子站在那里专注地看,随意问她 “想学写字吗?”她神情凝重深深地点了几下头并说“从没撮过毛笔的我,能吗?”自此她便成为了张教授的一名学生。张先生开始手把手地教,笔、墨、纸、砚全由她用,加上刻苦好学努力不懈,她2004年开始参加全国各类书法大赛,多次获奖和入展,2008年成为陕西最年轻的书协会员,年仅26岁。

张宗彪先生参与书画活动

  张先生曾说:“中国梦,人民的梦,我们书画家也有梦,作为一位书画艺术的从业者,我还是从书画入手,多创作,出精品,让更多的人从书画艺术作品里读到中国梦实现历程的点点滴滴,更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新魅力,通过文化艺术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中国梦的实现,承担起时代所赋予书画艺术从业者的义务和责任,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书画艺术事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再做贡献、再建新功。”74岁的他依旧有梦,依旧在完成他的梦想之路上孜孜不倦,兢兢业业。

  人物简介】

  张宗彪,1941年生于陕西永寿,毕业于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工作,已退休。国家一级书法师,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学校兼职书法教授。现任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咸阳分院院长,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执行主席、中国现代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学学会国学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促进会顾问、中国数字艺术馆名誉馆长、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名誉社长,中国诗书画联盟网终身名誉主席。

  先生自幼喜爱书法艺术,坚持六十余年临池不辍。楷、行、草、隶、篆皆有高深造诣,熔古铸今,自成一体,以行草见长。其书法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行云流水,刚柔相济,颜筋柳骨、铁画银钩、立意深邃,风格独特。

  (《咸阳师范学院报》特稿)

undefinedundefined